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研究综述

2020-07-16张展图李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张展图 李畅

[摘 要]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相关文献的查询,概述有关此问题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内涵、异化困境、影响因素以及重构路径这四个方面对已有导生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评述国内外已有研究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导生关系;导师与研究生

[作者简介] 张展图(1995—),男,广东佛山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李 畅(1995—),女,广东汕头人,利兹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84-03    [收稿日期] 2019-11-21

一、前言

研究生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最顶层,是孕育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因此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一直没有离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视线。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施的是导师个人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的模式,研究生不仅受到导师在学术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导师人格、行为方式、学术态度的熏陶,因此导生关系(即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简称),对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成果、教育目标的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和谐共处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但是,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导生关系疏远甚至出现导生关系异化等问题。要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构建良好和谐的导生关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相关文献,一方面为了加深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了构建和谐的导生关系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导生关系内涵研究

从国外文献来看,一部分学者将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内涵看成是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关系。肯尼迪指出,在研究生教育的导生关系中,导师的职责是对研究生多方面的单独指导,而不仅仅是以往简单的传授知识[1]。克拉克也认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可以是一种科研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生和导师共同探讨和解决学术问题[2]。杜德斯达也相继指出,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也逐渐转变为合作者和同事间的同辈关系[3]。

國内大多数学者则普遍认为,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导学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张博指出,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的基本师生关系,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引导研究生塑造良好的学术素养,以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而研究生相应地也要有主动投入科研学习的积极性,要有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精神,也应该按期完成课程和学位论文[4]。刘志认为,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研究生围绕着导师这一中心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科研学术活动和日常交往活动[5]。此外,殷忠勇认为,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导生关系相比于其他一般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突出和亲密。这段特殊和亲密的师生关系相互统一,是导师和研究生在实现各自的追求当中相互的作用建立起来的,是导师与研究生在学术与人格共同成长的过程[6]。

导生关系是一种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关系,从不同学科与视角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内涵与本质。其中,陈恒敏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对研究生教育的师生关系进行考察,认为教育性是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固有本质属性,但导生关系中也存在经济性,经济性并不意味着各种被诟病的功利现象,而且教育性与经济性可以实现相互兼容[7]。陈晓梅则从社会学视角指出,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是导师与研究生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为了应对研究生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挑战和要求,进一步厘清新形势下导师角色的变化也是格外重要的[8]。孙文桢从法律的视角对研究生教育中的导生关系做出考察,分析得出导师和研究生双方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9]。郭友兵则从主体性哲学的视角认为,导生关系的内涵是一种不对称的共生关系,不对称是指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在年龄、知识、地位、经验、气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共生是指导师与研究生双方是相互合作,相互依存而共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一种相互统一的关系[ 10 ]。

三、导生关系异化困境研究

对于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异化困境的研究,国外学者一般着眼于导生关系中的冲突或出现“剥削”现象的视角。克拉克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正逐渐转向一种雇佣关系,导师成为雇主,而研究生则成为学术上的雇员[ 11 ]。肯尼迪也通过详尽的案例指出,当前导师和研究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紧张关系,双方在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学术与人格共建的同时,出现的风险与挑战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已经出现剥削的感觉[1]。

国内学者大多还是从导学关系出现问题的角度去探讨。其中,张博认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学关系主要面临三种异化困境,第一是导师成为雇主,而研究生则成为雇员,正常的教与学的关系已经异化为雇佣关系,导师忽视了对研究生成长的培养,仅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学术劳动力;第二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与社会伦理产生了冲突,超出了原有的边界;第三是导师不仅缺乏学术科研上的有效指导,更缺少对研究生的关爱,呈现出一种“放养”的状态[4]。另外,赵祥辉指出,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出现四种异化困境,第一是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已经开始逐渐功利化,导师和研究生在导生关系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人格与学术的共建,这一过程已经逐渐渗透着各种利益关系;第二是教与学的师生相互关系已经逐渐由导师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导师利用自己的权利将研究生牢牢掌控,像毕业论文以及实习都掌握着绝对的“生杀大权”,由此研究生在这样的导生关系中往往也只能忍受,一直处于导师的“压榨”;第三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变成了导师单方面的指派各种“繁杂琐事”,研究生不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这些琐事上,还得不到学术的熏陶和人格的培养;第四是导师与研究生相互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已经在新的形势下逐渐面临各种冲突和对立,不利于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时腾飞也指出,现阶段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异化困境主要有:导生关系淡漠,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导生关系地位不对等,强调导师的绝对权威和研究生的绝对服从;导生关系过于复杂[ 13 ]。

四、导生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学者多数以微观的视角来研究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一般通过实证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Mainhard等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和谐健康的导生关系对研究生学业成功有重要意义,并指出人际风格对导生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14 ]。另外还有其他学者通过收集实证调查数据发现,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导师的指导水平的影响。

国内学者则多从理论分析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更加关注研究生扩招、管理机制这些客观因素以及研究生和导师自身的这些主观因素。张博认为,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扩招,导师数量还无法跟上新的挑战和要求,从而出现导师与研究生比例严重失调,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导生关系。而缺乏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也在进一步影响着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从导师的自身因素看,导师有无承担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导师的指导方式是影响导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从研究生的自身因素看,研究生科研学习和沟通是否积极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导生关系[4]。另外,寸翠鹤重点从学校管理制度方面入手指出,影响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导师对导师负责制概念认定的模糊、导师的意识不到位、导师的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导师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第二,量化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给导师与研究生造成的巨大压力;第三,研究生培养经费制度不完善;第四,导师和研究生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五,研究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导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第六,导师遴选制度的不完善[ 15 ]。

五、重构导生关系路径研究

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微观上提出具体的策略。Wisker指出,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的过程当中,需要多去了解和接触学生,以期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 16 ]。Jennings指出导师对研究生合理有效的监督可以完善导生关系,而不应该对研究生放任自如,完全处于一种没有约束的状态[ 17 ]。

而国内大多数学者则更侧重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来提供重构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路径。其中,殷忠勇认为:重构和谐的导生关系可以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智慧、优化过程管理和加强核查和改进研究生教育评价和导师评价制度这三个方面进行[6]。刘志则主要从厘清和深化导生关系的内涵;细化导生关系的规范标准;优化导生关系的监管治理;营造和谐的导生关系氛围这四个方面给出重构和谐导生关系的路径突破[5]。时腾飞从发挥导师的榜样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价值观、以制度为交流环境的保障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路径探索[ 13 ]。田建军提出了以科学机制保证研究生和导师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完善导师培训考核机制、双导师制的健全与完善四项对策[ 18 ]。陈恒敏则从经济性视角对重构导生关系提出三点对策:第一,重构导师、研究生的角色身份和厘清双方的经济关系;第二,规范行为边界,倡导遵守经济契约伦理,抵制功利主义在导生关系中的蔓延;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红线意识,注重底线控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以期减少师德问题的发生[7]。

六、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查询,纵观我国的研究,虽然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努力的方向。首先,学者们对高校师生关系以及中小学师生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成果颇多,相比之下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则偏少,而且较少研究某一学科门类的导生关系或者细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导生关系进行研究。其次,对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研究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经验分析为主,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和深入的个案调查。同时,运用多种视角与多种研究方法对导生关系开展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最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阐释从而导致对导生关系的研究难以进一步深入。这都为我们以后研究导生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21-122.

[2]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3]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4.

[4]张博.试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协同型导学关系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29.

[5]刘志.研究生教育中和諧导生关系何以可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0):20.

[6]殷忠勇.研究生教育中师生一元关系的理解与建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66.

[7]陈恒敏.“老师”抑或“老板”:论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经济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4):73.

[8]陈晓梅.角色期待与呼应:新情况下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变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70-74.

[9]孙文桢.法律视角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8-13.

[10]郭友兵.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异化困境及其伦理超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2):7.

[11]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79-280.

[12]赵祥辉.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的外在表征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8(3):75-76.

[13]时腾飞.研究生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路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7(7):117.

[14]Mainhard,R.T.W.A Model for the Supervisor-doctoral Student Relationship[J].High educ,2009(58):359-373.

[15]寸翠鶴.云南大学导师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6.

[16]Wisker.The Good Supervising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Research Doctoral Thesis and Dissertations[M].England:Palgrave Macmillan,2004:3-8.

[17]Jennings.Effective Postgraduate Supervisi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upervisor Relationship[M].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5:1-6.

[18]田建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3):57-58.

Research Review on the Superviso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ZHANG Zhan-tu1,LI Chang2

(1.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63,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eeds,Leeds LS2 9JT,Britain)

Abstract:Through searching related literature on superviso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and combs and analys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existing superviso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otation,alienation dilemma,influencing factors,and path reconstruction.What's more,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briefly reviewed.

Key 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supervisor-student relationship;supervisors and postgraduates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