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软件技术基础”之“课程思政”建设

2020-07-16耿道渠胡向东徐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耿道渠 胡向东 徐洋

[摘 要] 针对专业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课程教学兼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软件技术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例,在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给出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详细阐述了建设内容和举措,以期为同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重庆邮电大学文峰骨干教师项目(W2016-36);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JG19202);重庆邮电大学“课程思政”试

点课程项目(XKCSZ1904)

[作者简介] 耿道渠(1977—),男,博士,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体域网、语义物联网等

研究;胡向东(1971—),男,博士,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网络化测量与工业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智能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等交叉融合研究;徐 洋(1977—),男,博士,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仪器仪表、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43-02    [收稿日期] 2019-12-30

一、背景及意义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整体课程观[2],旨在使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到所学知识背后的德育因素,使学会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德性,成为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念坚守与出发点,形成自身为人处世的素质和涵养[3]。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自动化学院面向自动化、测控等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软件技术基础知识,并具备以下能力:能够深入理解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存储形式及基本运算;能够理解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典型的查找和排序算法;掌握相关编程工具的使用;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分析和表述;面向各类软件系统或部件及相关工程应用,能够熟练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够进行相关编程实验验证及软件开发。

一方面,从课程目標可以看出,该课程当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没有包含思政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该课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受众广泛,开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尤为必要。因此,针对该课程研究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软件技术基础”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当前,教学团队中年轻教师占比较大,教学任务繁重。虽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形式还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较少或缺乏。此外,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还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中起步较晚,当前的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欠缺,无论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结合“课程思政”要求,进一步梳理,并进行有效修改、补充和完善。

三是,教学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措施。“课程思政”建设重在落实,本着持续改进的思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进行有效结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和落实。

三、“软件技术基础”之“课程思政”建设

(一)建设思路

以“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实际出发,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总共分四个步骤。第一步,首先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是“育人”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第二步,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好课、育好人的前提,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必须认真落实;第三步,教学实践和评价,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步,重在落实;第四步,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改革不是一帆风顺,难免有不足甚至错误,要重视教学评价,遵循持续改进的思想,优化“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1.加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师德师风,将教书和育人有效统一,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课程团队教师进行深入地教学研讨、毕业生调查、企业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和社会人才需求,重点关注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家国情怀、价值观等思政教育需求,完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1)结合“软件技术基础”的课程实际,在现有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2)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育人作用。比如在讲解数据结构算法代码实现时,可以结合代码的安全性相关知识,拓展个别程序员的网络犯罪案例讲解,进而引入代码安全意识、社会责任、价值观、诚信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元素。(3)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形式,研究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教学方法,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切忌思政教育资源的生硬植入,否则会不利于学生接受,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导致教学育人效果不理想。(4)探索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5)依据上述教学设计内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等。

3.教學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教学实践环节至关重要,是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步,重在落实,可采用课堂讲授、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法,讲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把隐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灵活呈现。

四、结语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文以“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浅谈“课程思政”建设。本文阐明了“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梳理并详细论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内容和举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顾伟.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9(12):41-42.

[3]蒋胜山.课程思政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69-170.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n Software Technology Foundation

GENG Dao-qu,HU Xiang-dong,XU Yang

(College of Autom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We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se courses,and integrate them in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practice.The course teaching covers both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guidanc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takes Software Technology Foundation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the idea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is given,an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measures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similar courses.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Software Technology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