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枪故事(5)

2020-07-16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0年7期
关键词:勃朗宁霰弹枪机枪

晓枪老王

如果有一天,有人采访二战功勋枪械,那么M1918BAR会深深地叹一口气,缓缓地说道:“我不做步枪好多年。”

M1918BAR,又名“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即BrowningAutomaticRifle),是美国在二战中的主力轻机枪。是的,你没有看错,它名字叫做步枪,却干着轻机枪的活。半路出家总是尴尬的。一开始,M1918确实是步枪,至少在“起名”时,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

然而造化弄“枪”,如同婴儿长出了乳牙,M1918也慢慢“长出了”两脚架、提把和快换枪管,成为一款事实上的轻机枪。然而,根据笔者的推断,M1918很可能还有一定的半自动霰弹枪血统。这款步枪、轻机枪、霰弹枪的“大杂烩”,很有可能是机枪世界中,“血统”最不纯正的武器。

美军的M1918三版本对比,注意A1、A2的枪管根部都有明显加粗

缺枪少弹的远征军

1917年,美国决定参与一战,向欧洲派出了大量的远征军。和大家想像的不同,当年的美国并不是四处插手的世界警察,也并不是一支装备先进的军队。在参加一战之前,美国奉行“路见不平赶快溜”的孤立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纠纷,美国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美国的东边是大西洋,西边是太平洋,南边是已经被美国“爆锤”过好几次的墨西哥,北边是人口很少的加拿大(一战前后还是殖民地)。在极佳的政治、地理条件下,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可以在大洋彼岸放心当吃瓜群众,看着欧洲、亚洲的国家们互殴。

至于研发先进武器这种“烧钱”行为,吃瓜群众自然是不上心的。在“先进装备关我屁事”的大环境下,一大群美国枪械设计师,纷纷从美国出走,奔赴到欧洲开发先进武器。今天赫赫有名的武器大师,比如本杰明·哈奇开斯(创办哈奇开斯公司、著名的哈奇开斯机枪就是该公司的产品)、艾萨克·刘易斯(研发刘易斯机枪)、海勒姆·马克沁(研发马克沁机枪),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远赴欧洲进行枪械研发。

圖中左侧的士兵头戴英国头盔,身背法国机枪,却是真正的美国士兵。美国一战远征军的装备“东拼西凑”可见一斑

能把一大批优秀设计师逼到国外讨生活,美国的枪械水平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等到参加一战时,美国才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足够的轻机枪可用。不得已之下,美军只好采购法国货,把绍沙轻机枪,改为发射美国特色的.30-06 弹(7.62×63 毫米枪弹)使用。

行进间射击的示意图,实际上就是腰际射击。腰际射击是一种看起来火力很猛,但命中率低得可怜的射击方式

1918年国会山下,一群士兵在军政要员面前进行M1918BAR的火力秀。M1918、M1918A1是可以单发射击的

赶工向来是没有好质量的。应急改装的绍沙轻机枪可靠性很成问题,被誉为一战最差机枪。至于此前美国就已经装备的哈奇开斯M1909轻机枪则是一个“关系户”,产量也少得可怜。被这两款枪坑得够呛的美国人急切宣布,我们需要自己的机枪,立刻就要!

于是在1917年,美国一口气装备了好几款机枪,比如M1917重机枪,以及M1918BAR的原型。但是,投产本就太晚的M1918偏偏又遇到了“难产”问题。等到M1918真正大规模装备时,一战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因此,M1918真正上前线,那都是20多年后的二战了。

当作步枪使用时,M1918太大太沉,同时后坐力也很巨大。因此图中的M1918加装了夸张的膛口制退器

机枪?步枪?

有一次拆解M1918时,师弟问我:老王,这是什么枪?我告诉他这是勃朗宁自动步枪。师弟又说,谁家的步枪这么大这么沉,这明明是轻机枪吧!我回答说,它名字叫步枪,实际上是轻机枪。师弟沉默了一会说:“老王,你是不是在忽悠我?”

其实,关于M1918到底是个啥,还真是一笔糊涂账。

当年,美国人用M1918替代了绍沙轻机枪。绍沙虽然不靠谱,但也是正儿八经的轻机枪,替代绍沙的M1918自然也应该是一款真正的轻机枪。但不知为何,提把、两脚架,这些轻机枪的基本设计,M1918是一概没有的。

有一种说法称,当时的美军沉迷于“行进间射击”这个概念,让士兵在行进中进行抵肩或腰际射击,从而实现边走边打的效果。行进间射击的枪,肯定是不能太沉的——太沉就只能像轻机枪一样趴在地上打了。枪械一共也就手、步、冲、机四个大类,行进间射击的枪,肯定不是机枪,也不是冲锋枪或者手枪,想来想去,好像也只能叫步枪了。这么说来,M1918叫做“自动步枪”,看似也没什么毛病。

然而,“行进间射击”这个概念非常的不靠谱。掩护步兵冲锋,需要的是精准有效的火力支援,而不是精度只能命中地球的腰际射击。因此,走错了路的M1918只能一改再改,开始向正儿八经的轻机枪路线一路狂奔。就这样,M1918空缺的东西,都被慢慢补了回来。

在后续的改进中,美国人给M1918补上了两脚架和加厚加重的枪管。FN生产的M1918加上了手枪形握把,瑞典生产的M1918升级成了可更换枪管。就这样,原本的M1918“自动步枪”,慢慢演变成了真正的轻机枪。这也是后来M1918被普遍视为真正轻机枪的原因。

不完全分解状态的M1918,注意机匣后方(红框)完全封闭

M1918实操

M1918的名字很魔幻,不完全分解更魔幻。如果说M1伽兰德步枪、AUG步枪、C96手枪的不完全分解堪称怪异,那M1918步枪的不完全分解,简直就是胡来了。

接触的枪械多了,你看一眼枪械的布局,就能推测出大致的不完全分解方法。当我第一次看到M1918的照片,认为这款枪肯定是这么拆的:向后取下枪托,把复进簧、自动机从前向后拆下来,枪械就拆解完成了,这样简单又合理。然而,M1918并不是我想像那样的。你要先拆下一堆小零件和发射机,从后向前取下活塞筒,再把枪机从机匣里从上往下掏出来,再向前取下枪机框。分解的时候,怎一个难受了得!

总之,M1918没有一个零件是取下枪托后,从前向后取下来的。在绝大多数枪械上,拆掉枪托后,机匣后方是各个零部件拆装的“通路”,这是最合理,也是最便捷的拆装方式。然而M1918的机匣后方却是“一堵墙”,封得严严实实,任何零部件都别想过去。

除了机匣后方严格封闭,M1918还有很多怪异之处。首先,它的直握把(枪托颈部)非常宽大,握持的手感很差,护木同样也很宽,还偏偏没有提把。手小的人(比如我)很难找到合适的着力点,把枪械“提溜”起来。M1918的枪管本就很细,枪管外还没有当时的轻机枪常见的环状散热片,自然不会有很好地持续射击能力。最后,和同时期的轻机枪相比,M1918是比较轻的,但这个优势又被太宽大、不好握持的缺点抵消了。总之,共同上课的师弟们,没谁对它有太好的印象。

当然,M1918最怪异的设计,还要数机匣后方严格封闭。拆解M1918时,我一直感觉怪怪的,好像似曾相识,但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太对。直到后来我拆解国产的09式霰弹枪的时候,才明白其中的根源——M1918机匣后方严格封闭的设计,和当时的霰弹枪非常相似,说白了,M1918带有霰弹枪血统。这个血统又要从设计师约翰·勃朗宁说起。

M1918的霰弹枪血统

勃朗宁一生设计了很多枪械,他设计的手枪、杠杆步枪、霰弹枪、重机枪都很有名气。尤其是半自动霰弹枪,更是勃朗宁的得意手笔。1898年,勃朗宁研发出了Auto5半自动霰弹枪,这可是全球第一款成熟的自动装填的霰弹枪,是当时最新锐的自动武器之一。

相比之下,半自動步枪真正大批量服役,那都是40年后的二战时期了。同样是半自动,勃朗宁领先了时代一大步。然而,人总是构建一个认知体系,再反过来被认知体系所影响。半自动霰弹枪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歪了勃朗宁的设计方向。

当年,全世界都在摸索半自动、自动步枪该怎么研发。未来的步枪长什么样子?谁都不敢确定。而勃朗宁早早就研发出了半自动霰弹枪,理所当然地认为,在研发半自动、自动步枪时,霰弹枪的结构更具备可行性。于是,勃朗宁在研发M1918时,自然带入太多的霰弹枪的影子。

约翰·摩西·勃朗宁最著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他手持的就是Auto5半自动霰弹枪

Auto5(左)与贝内利M1014霰弹枪机匣后方都是封闭的

机匣后方封闭,是手动、半自动霰弹枪的常见做法。今天的M1014霰弹枪、我国的09式霰弹枪都忠实沿用了这个设计。然而,这种设计却和步枪、轻机枪格格不入,也让M1918的不完全分解变得极度魔幻。

FN公司生产的M1918魔改版——M1930D, 加装了两脚架、手枪形握把、提把,换用了可快速更换的加厚枪管

M1918的继承者

总体而言,步枪、轻机枪、霰弹枪混血的M1918是一款很诡异的枪。它结构怪异,成本也低不到哪里去。它的性能虽然合格,但也仅仅是合格而已。二战中,美军对M1918有很多吐槽,首当其冲的还是重量,很多美国士兵称M1918为“BigAssRifle”(大屁股步枪,缩写恰好也是BAR)。二战后,美军换装了M60通用机枪,M1918被迅速扔进了垃圾堆。

东方不亮西方亮。M1918的一些设计,却被比利时FN公司发扬光大。不同于今天的世界大枪厂FN,当年的FN是一家可怜的企业,摩托、汽车、盗版毛瑟步枪,什么赚钱做什么。枪械向来是很赚钱的,FN公司自然很乐于制造枪械,但苦于缺乏一流设计师。很快,比利时的FN公司就“搭”上了美国的勃朗宁,双方合作生产了诸多知名枪械。

非常有趣的是,如今美国依然把操作M249轻机枪的射手叫作“自动步枪手”,而不是轻机枪手,也算是为M1918留下了一点念想

当然,勃朗宁漂洋过海和欧洲的FN合作,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美国“友商”们太给力——勃朗宁和美国的枪械企业,比如柯尔特公司,关系十分紧张,因此才会舍近求远到欧洲去。话说回来,当年的FN也生产M1918,并投入了巨大精力改进升级这款武器。比如FN制造的M1930D,可以称得上是M1918的最佳改型之一。

使用M240机枪的美军士兵。当年替代M1918的M60通用机枪几乎没有勃朗宁血统,然而M60不给力,换装的M240又把勃朗宁血统带回来了

二战后,FN公司在M1918的基础上,沿用了自动方式和闭锁机构,并结合德国MG42机枪的部分设计,研制出了MAG58机枪。当然,MAG58也染上了M1918的一些毛病,比如太长太重。好在这款机枪足够可靠,精度也很不错,成了很多北约国家的标配,也算是M1918的灵魂在FN发扬闪光了。有趣的是,美国后来也采购了MAG58机枪,并将其命名为M240,可算是勃朗宁的设计出口魔改再转内销了。

下一讲中,我们将讲述一款有巨大争议的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

猜你喜欢

勃朗宁霰弹枪机枪
唧筒式? 半自动?谁才是最好的战术型霰弹枪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霸气的机枪
温彻斯特第四代半自动霰弹枪:SX4霰弹枪
德里亚武器公司新型半自动霰弹枪
心灵的成长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
两次大战时斯的美国军用霰弹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