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剑客”今犹在:俄罗斯现役苏-24战斗轰炸机

2020-07-16选锋

兵器知识 2020年7期
关键词:剑客航空系统

选锋

观察苏-24战斗轰炸机在叙利亚内战中的表现,自然会让人对这种日渐老化的机型产生“老而弥坚”的印象。事实上,作为冷战时期空中力量的遗留代表之一,苏-24的装备数量已随着苏-34战斗轰炸机的入役而逐渐减少,但其服役前景依旧可期。

曾令北约忧惧

作为苏联空军装备的第一种搭载数字化攻击瞄准/地形导航系统的飞机,苏-24曾是全球战斗轰炸机领域的一个标杆。

这一机型拥有若干子型。首先是苏-24基础型,又细分为多达27个生产系列,北约将生产系列1~15的苏-24冠名为“击剑手”A,系列16~21为“击剑手”B,系列22~27为“击剑手”C。其次是苏-24M,增加了空中加油能力,扩大了武器选择范围,也就是北约所称的“击剑手”D。除了战斗轰炸型号,苏-24另有一种专用的战术侦察型号苏-24MR,北约称其为“击剑手”E。

从苏-24最初定型到如今,时光已经足足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如今“击剑手”ABC已无迹可寻,而“击剑手”D和“击剑手”E则仍在俄罗斯空天军和海军中服役。

行动中的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击剑手”

第一架苏-24于1975年2月4日正式在苏联空军服役,多个前线航空团随即开始以苏-24来替换此前装备的多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包括雅克-28战术轰炸机和苏-7战斗轰炸机,以及米格-21战斗机等。基于军方对苏-24性能的自信,换装之前普遍装备40~50架飞机的航空团,在接收苏-24后改以30架为平均满编状态。

第一架部署到苏联境外基地中的“击剑手”于1979年夏天出现,隶属于第455轰炸航空团,当时随全团从沃罗涅日转移到柏林以北的滕普林,也就是华约和北约之间的最前沿地带。

尽管这一部署只是暂时的,但西方世界普遍对这架新飞机的现身感到“恐慌”,北约的军事观察小组穿越滕普林周围茂密的树林,以便尽可能近地观察新来者。据西欧军事专家推算,这种新飞机的有效航程为1300~1800千米,有效载荷8000千克,具备全天候实施低空突防的能力。受制于有限的情报来源,当时西方世界误将这种新型战机标记为苏-19。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空军开始用苏-24M替代旧型苏-24。令西方军事观察家惊讶的是,连当时被认为是最新型的米格-27和苏-17也被苏-24M取代了,这自然又引发了北约有关“苏联前线航空兵部队进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忧惧。

首批部署到苏联境外的苏-24M依旧以民主德国为基地,第116近卫轰炸航空团率先进驻柏林南部的布兰德,并宣布在此地“永久驻扎”。此后在东德境内又出现了第二个苏-24M航空团。从1985年开始,分别有3个苏-24M航空团进驻波兰,1个进驻匈牙利。

而当更多的“击剑手”D进驻波罗的海地区时,西方对这种战斗轰炸机的威胁评估也达到了最高水平。一份北约的绝密报告,描绘出了全天候低空飞行的苏-24M向西德上空、莱茵河以西全面突击的“悲观前景”。

苏-24携带的各种武器 

苏-24的6管23毫米机炮特写

常青树“击剑手”D

与基本型相比,苏-24M的作战能力显著提高,这也是其至今仍在俄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

苏-24M用升级后的PNS-24M导航及瞄准系统代替了之前的PNS-24系统,并以双波段火控雷达作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探测目标的主要手段。这种雷达的A波段用于产生高分辨率地形图像,即使在零可见度条件下也可用于炸弹投放。虽然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式科技,却可以提供高质量图像,使训练有素的领航员能够检测和识别小型地面目标,包括战场上的单一据点、隐蔽所和战斗车辆等。据称其对坦克大小的移动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0千米。

火控雷达的B波段以较低的分辨率渲染雷达图像,适用于对大型目标、典型地形和人造物体进行远距离探测。从相关材料看,其能够在高空飞行中对最大150千米距离上的大型目标实施探测。

苏-24M配备的“喀尔巴阡”自我防护套件在80年代前期属于技术非常先进的装置,尽管在当前的战争环境中已不足以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但仍有其价值。这种防护套件集成了LO-82导弹逼近告警器、SPO-15S(L-006)雷達预警系统、APP-50干扰弹投放器和SPS-161有源雷达干扰器等。

对于苏-24M而言,一种关键的组件是安装在机腹左侧的KAIRA-24激光/电视瞄准系统,其传感器窗口面向前方和下方。该系统的电视摄像机具有图像对比度增强功能,可在低可见度和弱光条件下提高目标采集能力。KAIRA-24具有两种视野:其一放大1倍,用于目标搜索;其二放大3倍,用于瞄准。这一系统针对坦克大小的目标,平均探测距离为5千米。

KAIRA-24令“击剑手”D具备了投放激光制导武器的能力,使得苏-24M成为新一代空地导弹以及第一批激光制导炸弹的投送平台。

在使用激光制导武器时,KAIRA-24可以在KAB-500L或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的下落和飞行过程中向目标发射激光。该系统同样可以引导Kh-58U反辐射导弹、Kh-29L空地导弹和Kh-25ML反辐射导弹。而同一系统中的电视摄像机则可以指引Kh-29T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500Kr和KAB-1500Kr电视制导炸弹的导引头。

苏-24M同样可以使用较新型的Kh-59和Kh-59M空地导弹,不过这些武器需要与APK-9数据链吊舱配合使用。一旦采用ARK-9吊舱,则不能同时使用PTB-3000外部副油箱,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击剑手”D的作战半径。

可以肯定地说,基于上述多样化武器挂载方案的苏-24M,令苏联/俄罗斯前线航空团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五花八门的制导武器,似乎让人忘记了“击剑手”D同样丰富多采的非制导武器,包括固定机炮、机炮吊舱、航空炸弹、子母弹、燃烧弹和火箭弹等;也忘记了其可以挂载一到两枚战术核弹的另一副面孔;更不用提苏-24机组人员自阿富汗战争以来所配备的功能强大的救生背心了。这种背心不仅可以插进一把马卡洛夫手枪,还可以容纳至少3个AK-74U突击步枪的弹匣!

苏-24M所具备的空中加油能力曾颇令北约忧虑

“威胁”的真相?

苏-24最初是用来定向替代雅克-28的,相应的,于1983年4月首飞的苏-24侦察衍生型苏-24MR“击剑手”E,则被用来取代雅克-27R和雅克-28R所担负的侦察角色。不过和苏-24及苏-24M全面取代前代产品不同,苏-24MR从来都不是苏/俄军前线航空团的完整侦察解决方案。它与苏-17M4R和米格-25RB有着不同的机动特性和性能长项,所以一直处在混合使用的状态中,尽管目前米格-25RB在俄罗斯空天军中的装备数量已经是个位数了。

就战术定位看,苏-24MR适用于在敌后纵深400千米以内的陆地和海上进行全天候昼/夜侦察。该型号完全不具备苏-24M的空对地攻击能力,为此移除了火控雷达和激光/电视瞄准系统,仅保留了地形跟踪雷达,用于在自动模式下进行超低空飞行。

苏-24采用双人机组并列方式,便于两者沟通

增加的BKR-1侦察套件包括:RDS-BO“刺刀”机载侧视雷达,装于左侧发动机进气口下方的A-100湿版照相机(湿版摄影法是拿玻璃当底片的摄影技术,在干净的玻璃上涂布火棉胶为主材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趁着湿的时候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负片),以及机鼻中的AP-402P低空全景相机。湿版照相机由装在机身下方的Aist-M电视摄像机和“冬季”红外侦察系统增强,后者还能够通过宽带数据链路将任务期间收集到的侦察数据传输到地面站。

BKR-1套件还包含两种悬挂在机身下方的吊舱,其一是用于低空搜索的激光侦察吊舱,另一个是电子情报吊舱。此外,可以在右侧机翼下选挂一具辐射探测吊舱。在需要自卫能力的场合,苏-24MR可以选装至多4枚R-60M近程空空导弹。

在“击剑手”大规模装备的时期,这种飞机确实是冷战后期苏联空军一种重要的战术工具。但实际上,该机可能并不像北约当时设想的那么具有威胁性。

曾有研究者将苏-24与其当时的直接竞争对手、现已退役的美军F-111进行比较,认为后者的性能在“击剑手”之上。在苏军战术体系中,基于每小时1200千米的低空飞行速度,苏-24在挂载3000~4500千克武器载荷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不超过600千米;而在飞行时速1350千米、挂载两枚战术核武器时,其最大作战半径不超过750千米。

相比之下,美军兼具战略和战术轰炸职能的FB-111A,可在內部弹舱挂两枚带有核弹头的AGM-69近程攻击导弹。同时,在挂载4具副油箱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达到惊人的2900千米,这自然令其有更大的战术选择和任务弹性。

另外,苏-24M的空中加油能力也存有争议。苏-24M在机鼻部位加装了加油探头,也可以携带UPAZ-A萨哈林“伙伴”加油吊舱,“击剑手”所具备的伙伴加油能力也成为北约中的鹰派推行强硬对抗政策的根据之一。然而,从后来披露的相关材料来看,苏-24M的空中加油能力从来都不是苏联战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地勤人员为苏-24机轮刹车冲水降温

老兵不言退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击剑手”的量产全部结束时,先后有大约1100余架苏-24先后装备苏联空海军,成为主要的常规武器和战术核武器空中投放平台。

时至今日,苏-24在俄空天军还有约80架战斗轰炸机和50架侦察机在役。前者编成多个苏-24M中队,隶属于南部军区的第11混成航空团、第37混成航空团及第277轰炸航空团等部;后者组成4个苏-24MR中队,包括第799独立侦察航空团序列中的3个中队以及第4独立侦察中队。

苏-24在俄海军航空兵现保有约20架战斗轰炸机和8架侦察机,编成4个中队,分别隶属于第43独立攻击航空团、第4近卫独立攻击航空团和第98混成航空团。根据海航的规划,这种变后掠翼战机将继续担负海军的攻击和侦察任务。

赫图宾斯克等地的测试或训练单位还有25架苏-24M/MR。

苏-24M毕竟过时且过于复杂,而且当前俄军现役“击剑手”的平均机龄普遍在30年以上。据称这种机型在俄空天军“飞行安全记录”这一项中敬陪末座,所以继续保有苏-24机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掛载导弹执行任务的苏-24

自2013年以来,勒热夫的514飞机修理厂、普希金的20飞机修理厂和沃兹维奇卡的322飞机修理厂都在连续实施苏-24M的机身延寿工程,截止到2016年大致完成了80余架的延寿作业,之后几年的数据则没有公布。

这样一来,苏-24M/MR的飞行寿命便可以从之前的2200飞行小时或25年,延长至3000飞行小时或33~35年。目前也不排除自今年起对少部分“击剑手”进行新一轮延寿,以使其服役周期延长到40年。

在90年代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俄军便开始考虑升级“击剑手”。此后该机接受过两种不同方向的升级,其中一项由俄罗斯小型民营高科技公司Gefest&T负责,另一项则是苏-24的开发者苏霍伊设计局的“官方项目”。然而从本质上看,俄军的苏-24机队从未实施过大规模的全面更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金不足。

苏霍伊公司在本世纪初期以“古萨尔”为代号,推进苏-24M2升级计划。升级后的苏-24M2采用了新的导航系统、任务计算机、平视显示器、机载无线电和飞行数据记录仪,武器选择范围也有所扩大。

但结果由于“更昂贵”和“战斗力未得到显著提升”,设在新西伯利亚的苏霍伊工厂仅对28架“击剑手”D实施了M2升级,其中24架在2006~2009年间交付一线单位,另几架转到了测试单位。原本准备全面覆盖“击剑手”机队的M2升级在2009年已告中止,而且之后有一批苏-24M2还被苏-34所取代。

新型机载投弹系统

相比之下,由设在莫斯科近郊的民营公司Gefest&T实施的另一项“击剑手”升级计划显然成功得多,其技术核心是SVP-24机载投弹系统,堪称军工领域中花小钱办大事的一个典范。

Gefest&T的相关研发工作始于1996年,从立项之初就是一个内容有限的项目,旨在提升苏-24M导航和瞄准系统的精确性,同时适当减轻航电设备的重量。由此产生的SVP-24系统,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一种综合测算系统。它将“击剑手”的机载计算机、显示器与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格罗纳斯导航系统集成合一,借助大数据计算,把战场信息综合汇总到飞机的火控计算机中,从而使得苏-24M在投放普通航空炸弹时可以获得“堪与精确制导炸弹相媲美”的精度。

集成到苏-24M上的SVP-24系统主要包括SV-24任务计算机、KAI-24P平视显示器、OR4-TM电视显示器、RVB-T雷达图像处理器、GPS/格罗纳斯导航系统、UVV-MP飞行数据输入/输出单元和TBN-K-2数字化飞行数据记录仪。由Gefest&T自主开发的SV-24任务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可以处理不同来源的卫星导航数据,并以专有算法确保苏-24M在任务的任何阶段都能够获得高度准确的位置信息。

按照Gefest&T项目组的宣传材料,SVP-24带给“击剑手”D最大的优势是飞行员可以在投弹期间执行“几乎无限制的机动飞行”,换言之,可以在平飞、俯冲或摇摆状态下实施投弹。相比之下,未经升级的苏-24M只能在飞往投弹点的过程中采取标准的直线飞行,不能在接近目标时采取任何规避机动动作,这种严格的限制使得飞机在投弹过程中极易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对象。

俄罗斯军方青睐SVP-24系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费用。Gefest&T声称苏霍伊的M2升级价格是SVP-24系统的3倍之多,而从有据可查的俄国防部订购清单来看,单套SVP-24系统的价格不到80万美元。在费用日益攀升的军购领域,这的确是一个惠而不费的选择。

SVP-24机载航弹投弹系统的相关组件

截至目前,已至少有50架苏-24M接受了SVP-24升级,而自2015年开始,升级后的“击剑手”D前出叙利亚赫梅尼姆基地参战,以持续出色的空对地攻击表现证明了SVP-24的成色。为此,Gefest&T总裁亚历山大·潘宁还被授予俄罗斯联邦金星奖章,这是俄罗斯最高等级的荣誉,俄军对这种经济高效的炸弹精确投送系统的满意程度可见一斑。

在叙利亚战场上,产生了许多有关SVP-24系统的“神话”。

——机组人员声称,每一次投放普通航弹,弹着误差概率仅在10~15米之间。当然,西方观察家则表示误差数据可能最多达到100米,他们认为即便是非常精准地投弹,炸弹本身也会在温度和风力等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无法预测的偏移。

——采用新型的数据输入/输出单元之后,飞行前数据输入的时间由升级前的47分钟缩短为5分钟,飞行后数据下载的时间更是从此前漫长的215分钟缩短到了9分钟!

多年来,苏-34战斗轰炸机被认为是苏-24的合理接班者。虽然该机自2012年以来已经在不少于9个一线中队中取代了“击剑手”D,但其服役进度不如预期,至少目前尚无法全面取代苏-24M。

从技术上看,苏-24诞生于一个对变后掠翼着迷的时代。变后掠翼的特点在于,机翼在前掠状态利于起飞和降落,后掠状态则利于低空高速飞行。由于后掠状态时的主翼翼面积较小,飞机在飞行中不易受湍流影响,这是苏-24相对于苏-34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后者较大的机翼影响了其低空高速飞行性能。

叙利亚内战等场合已经证明苏-24M绝非完全过时的冷战遗物,而在SVP-24系统为其助力之后,“击剑手”显然将在俄军中继续负重前行。苏-24这种经典的前线战斗轰炸机终会有绝迹的时刻,但不会是眼前。

猜你喜欢

剑客航空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品“助读系统”之妙
图形里的陷阱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航空漫画
祈使句王国“五剑客”
留一只眼睛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