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不同教:统编版之 《景阳冈》教学新路径
2020-07-16姚海东
姚海东
摘 要 在原来的人教版和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相同或相近的,其中有一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年级变更、单元移动、语言修改、性质改变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创新设计现在的同题课文。明晰定位、明确方法、拓展悦读的设计策略基于学段要求,紧扣单元重点,细化要素落实,坚持兴趣与内容同步、方法与思维齐飞,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比较 设计 勾连 景陽冈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些经典课文,这些题目相同的课文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或文字语言稍作修改,或变换了单元位置,或更换了年级,或改变了课文学习的性质等等,这些变化颠覆了我们原来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新的课文重新审视。
《景阳冈》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都有,细细看来,内容与编写意图截然不同,这样的课文怎样审视?怎样设计、教学呢?
一、比较:明晰新定位,要素显特质
统编教材更注重单元语文要素的集合,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景阳冈》也如此。
1.选文性质——略读与精读
在人教版,《景阳冈》在第五单元作为略读课文来学习,统编版则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选文性质的变化说明编写意图发生了变化。
在语文要素上,人教版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感知,在学习中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同时开展与原文比较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因为是略读课文,因而以导语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主要让他们感悟武松在打虎和喝酒中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
统编版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重点放在了初步学习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主要是理解,并不是运用,有的内容弄不明白也没关系,方法、兴趣第一。因而,课后的助学系统——习题的编排着重体现了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包括单元后面的交流平台等也围绕单元要素展开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要让学生逐步学习简单描述印象深刻的内容与对象,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是需要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阅读方法来支撑的,从这层理解来看,统编版更进一步。那么,难道统编版没有内容理解、人物感受了吗?其实在学习名著阅读方法的过程中解决了内容的理解,统编版在编写方式上更为先进。
2.选文特点——改编与节选
人教版《景阳冈》是改编课文,统编版则是节选课文,这一相差反应的是质变。人教版的注释主要是解决阅读的障碍,统编版只对生僻的“没地”、通假字“勾”做注解,一些生僻词语主要通过猜一猜的阅读方法解决,培养阅读能力。统编版插图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阅读想象,有利于巩固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还能更好地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特别是选用了原文后,把后来喝的十五碗酒的内容生动展示出来了,能让学生全面理解武松不但酒量大而且豪爽甚至还很固执的特点。特别是在榜文前,武松那死要面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统编版选用节选的方式,能使单元语文要素更好地落地,在语文实践中更能培育学生的阅读力,而且巧妙地把人教版中成熟的经验融入进去,相得益彰。另外,选用原文,还能强化体现名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名著的情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设计:明确新路径,方法显习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课后的习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处处围绕着单元语文要素,鲜明地体现阅读方法的渗透、兴趣的培养。因而,《景阳冈》的教学设计应以方法为核心,以形式为支架,以习得为训练链,架构板块式学习。
1.默读课文猜一猜
《景阳冈》的默读与其他课文不一样,它的定位是“猜测”,以此习得快速解决阅读障碍的方法,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生僻词语猜读初知意。这是一篇长文章,继续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五年级上册的要求是遇到不懂的、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跳过,而本单元遇到不懂的词语则需要学生的“猜测”,这些词语的融通会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主要运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通过句子前后意思的理解来推敲较为生僻的词语,如“筛酒”;二是借助插图理解,如“梢棒”“官司榜文”,出示图片就可以了;三是联系生活,“吊睛白额大虫”对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结合影视作品、戏曲画面来理解。
其次,开展情节猜想促品读。主要在情节的高潮、矛盾、疑惑之处展开猜想。如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走了四五里路到冈子下,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武松一路是怎么走的,联系下文合理猜读,从而感受武松的酒量确实很大。
2.关注情节知人物
读名著须要先梳理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脉络。这篇课文的情节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展开,先出示填空:“喝酒→( )→( )→( )”,引导学生找到喝酒的段落,然后进一步引学,除了喝酒,武松还做了哪些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里?再照样子归纳出“上冈”“打虎”“下冈”三个情节,最后根据情节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引导学生抓情节赏读人物,用统领性问题展开教学:“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言中读出来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研读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学习。教师组织交流时,侧重围绕“喝酒”“打虎”等情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个性特点,最后小结名著的阅读方法:抓情节、品人物。这样的教学,呼应了“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一要求。
3.聚焦关键巧复述
复述,是语言内化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复述更能显现学生语言内化的程度。读名著,复述是重要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精彩内容的赏读评析能力,还有助于培养阅读的兴趣、拓展阅读的形式。
本课“打虎”部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走:一是梳理情节明重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情节的梳理,最终梳理出“狂风后猛虎突现”“猛虎攻武松三閃”“赤手空拳打猛虎”“忧未死梢棒又打”四个环节,重点在老虎的进攻与武松的智斗。二是细化重点明复述,课文写得很精彩,但是复述并不是照本宣科说一说,而需要挖掘空白点、精彩点,引导学生揣测老虎、武松的心理想法,抓住描写两者的关键性词句,再适当添加动作、神情,使得复述更具欣赏性。三是借鉴影视明创造,武松打虎的电影、电视片段较多,而且供选择的版本也有不少,精选出来让学生欣赏,通过欣赏细化原来的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增加复述的可看性。
4.发展思维慧评价
思维是语言的外壳,它的培养需要可视化,可视化的思维如何在阅读活动中显现呢?单就《景阳冈》而言,可以开展人物评价讨论活动。
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可先出示其中一个观点: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然后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证据,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人物的个性与表现结合起来,这样陈述显得有理有据。接着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小组形式开展探讨:你对武松的评价是怎样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述你的观点和依据,集体交流时根据情况可以以正反双方辩论的形式,畅谈对武松的评价。最后进行“武松个性名片”的设计,从人物、出生、个性、重大事件等角度思考,不断丰满对人物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习名著的阅读方法中,变换形式培养兴趣,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语用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勾连:明了新悦读,活动显兴味
从单元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来看,课文学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因此,可以把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后“资料袋”,开展一篇带一本的悦读活动。
统编版的“资料袋”对原来人教版主要做了两处修改,一是文字介绍中增加了武松打虎后的简介,二是人物肖像图删去了黑旋风李逵增加了行者武松,这样的细微改动,更符合现行教材。学完课文后可安排《水浒传》“悦读”活动,以“资料袋”为引子,推荐阅读整本书或者看喜欢的人物的故事,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很喜欢武松,可开展“武松”系列悦读,全面认识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1.飘香翰墨——文字悦读
运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侧重,制定悦读计划,实行每天打卡登记。一个悦读周期后,在班级内开展群体交流,促进学生对人物与事件的了解,然后进行二轮选择性赏读。最后开展班级悦读交流会,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喜欢的人物及体现的个性、发生的事件等悦读体验记录下来。由于《水浒传》人物众多、事件纷杂,为便于交流,可以采取职业归类的方式进行。如“《水浒传》人物职业大讲坛”,分农民、餐饮经理、书法家、军事家、发明家、农庄庄主等等,增加趣味性。
2.比较发现——影视赏读
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第二次生命演绎,是一次艺术的蜕变。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传》的影视作品,能加深学生对作品人物的解读。影视赏读可以在欣赏之前猜一猜:表演者会怎样演绎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呢?会选择怎样的场景呢?说话的语气、表演的动作会是怎样的呢?等等。学生通过猜想,生发思维。欣赏之后,可以前后比较,对比心目中人物的舞台塑造效果。
真正的比较,是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比较,最后把自己得意的影视作品与著作原文对比,找找表演者哪些地方演得活灵活现?哪些地方不够好?为什么?可能这种赏析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深刻领会,而是为理解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服务的。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写一段人物的影评,加深印象、深化理解、感悟方法。
3.深化延展——趣味展读
每一部文学名著,阅读之后最好要有可视化的阅读产品,产品的覆盖面越广,越能见证学生的阅读经历。《水浒传》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适合讲故事,在“水浒月”读书活动里,每天的晨间活动开辟“水浒人物吧”,请两三个学生讲水浒人物,一个月就是一本《水浒传》。《水浒传》又是一本漫画书,发动学生用漫画的形式画出心中的英雄人物,“水浒英雄谱”就这样诞生了。如果有表演爱好,舞台剧就是他们展示的最好方式,自己当一回英雄,别提多神气了。《水浒传》是一本神奇的书,看你用什么方式来演绎她。
以上阅读实践活动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很好地巩固阅读的效果,培养阅读的能力,促进阅读思维的可视化显现。
相同、相近的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相遇,往往体现了新的价值、新的变化、新的占位。我们需要适应新的变革、出台新的设计,同课不同“教”,“教”出精彩!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