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师和她的部队
2020-07-16熊荟蓉
熊荟蓉
N市一中的易老师最近火了,她是突然火起来的。
在这所重点高中担任班主任20多年,带过多届毕业班,班里出过高考状元,她没有火。兼任市作协副主席,名字经常出现在市报市刊上,也没有火。但全市一场马拉松比赛,易老师夺得半马(约21公里)冠军,瞬间就火了。
记者在马拉松比赛现场采访她:“您年近半百,身材瘦小,却跑出这么优异的成绩,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她简单作答:“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跑。”记者接着问:“每天4点?天还没亮,您一个人跑,不感到害怕吗?”她笑着说:“我带着一支部队在跑,怕啥?”说完,易老师就融进红色的海洋里。
记者追到学校,问易老师在哪个班上课。同事看了看课表说:“她这会儿没课,班主任都在教室后面坐班。你去高一(6)班看看,如果没有,就去高三(9)班看看。”记者很不解:“易老师既带高一,又带高三?”同事说:“是啊,她还是这两个班的班主任。”
记者推开高三(9)班的教室后门,看到易老师正在改作业,课桌上堆满了高考复习资料和作业本。记者说明来意,易老师说:“真对不住,我马上有课,下午要开会,晚上有自习。闲谈不得超过三句话!”记者说:“我们的采访需要有完整性,我只问一个问题,您每天早上带哪支部队在跑?”易老师抱拳施礼:“这个问题不是三句话就可以说清的。抱歉,我要上课了!”
当晚,电视上播放马拉松比赛的盛况和对易老师的采访时,大家都听到了易老师那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带着一支部队在跑,怕啥?”一时间,易老师的手机被电话和短信“攻陷”了,她一律不回。
校長亲自来找易老师了。校长说:“易老师,每天早上跟着您跑步的是高一(6)班,还是高三(9)班?”易老师说:“都不是,我一个人在跑。”校长又问:“一个人,怎么说是一支部队呢?”易老师笑着说:“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部队啊。”校长笑了笑,说:“易老师,您这是诗意的表达吧?”易老师说:“不,是实情。不信,您明天早上4点来塑胶跑道看看……”
翌日早上4点,易老师准时出现在塑胶跑道上,等到她跑第五圈时,校长来了。校长问:“易老师,您的部队呢?”易老师边跑边指着地上的影子,说:“校长好!这是我的部队。您也带来了一支部队啊!”
校长这才留意到跟着易老师一起奔跑的,有五六个影子。而自己身下,也有五六个影子。教过物理的校长当然明白,影子是跑道边的几个灯投射的结果。但看到一个人带着几个影子在奔跑,他还是被震撼到了。
上午,校长带领校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易老师进行了专访。这是校长第一次走进易老师的寝室,他又被震撼到了。十几平方米的寝室,被夹板一分为二,一半是书房,一半是卧室。书房里齐墙高的一个大书架上,满满当当全是报刊。校长随手翻开一本,目录上有易老师的名字:又翻开一本,还有易老师的名字:接连翻了好几本,都有易老师的名字。校长问:“易老师,是不是这个书架上所有的报刊里,都有您的作品?”易老师点了点头。
校长大为惊叹:“这得有一两千篇啊!您是两个班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是全校最重的,哪有时间搞个人创作?”易老师指了指墙上的一张日程安排表,说:“我每天早上跑步时,就计划好了今天每个时段做啥事。跑一个多小时,洗漱之后,就按部就班……”
校园电视台在播出易老师的事迹时,也播出了校长的一段讲话:“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部队……”
从此,清晨的塑胶跑道上,跟着易老师奔跑的,不仅有几个影子.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大家早起锻炼身体,然后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易老师真的带出了一支部队。
(选自《中山日报》2020年1月5日,有删改)
【赏析】
小小说以《易老师和她的部队》为标题,引人注目,并概括了主要内容,结尾处“易老师真的带出了一支部队”,与标题遥相呼应。小小说开头,作者用一句话交代易老师是突然火起来的,简洁明了,设置悬念。然后写记者采访易老师,借记者的问题问出了读者心中所想,从记者的视角带领读者初步了解易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展现出易老师工作的繁忙,却并未解开悬念。“我带着一支部队在跑,怕啥?”“都不是,我一个人在跑。”“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部队啊。”易老师的回答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暗藏玄机,引起读者进一步的猜想,为解开悬念蓄势。解开悬念时,作者借校长曾教过物理的经历解释了易老师带着一支部队的物理原因,使文章逻辑严谨,合情合理。“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部队……”校长的话是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小小说的主旨。文章结尾,易老师真的带出了一支“部队”,从影子“部队”到真人“部队”的发展,表现了易老师自律的影响力。这篇小小说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请选择一处赏析。
(北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