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问题研究

2020-07-16周德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摘   要    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直接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立足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语境,基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视角,提出加強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投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思路,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感投入  技巧运用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关键[1]。一个高度重视教学、愿意投身教学的教师,必然会通过课堂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投入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的内涵界定及意义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的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投入是指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放精力,制定课堂教学规划,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传授专业学术知识,关爱授课班级学生,注重课程教学实效的一系列情感活动和职业行为的整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学校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2],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直接目标。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投入和教师情感激励是不同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投入重点在于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付出与投入,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教师情感激励则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投入的积极引导,重点在于对学生自身学习投入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激励,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

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认知

“敬业”的前提是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知,只有愿意投入情感,勤勉工作,才能从本质上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内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能够促使教师加深对教书育人职业的领悟和对职业价值的判断。

(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情感投入是评价和衡量一位教师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情感和精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具有职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素养、富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投入直接面向的对象是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即时反映获知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能够对教师的付出和努力给予及时和充分的肯定,让教师产生身心愉悦的体验,树立职业自信或者及时改进职业方式,愿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有利于教师职业身心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形成良性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的情感越多,往往课堂教学的效果越好,得到学生的回应越多,教师的付出也更易于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给予更多的情感投入,继而形成课堂教学氛围的良性循环。

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语境对教师情感投入的需求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业已演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的具体表现是目前的教育服务内容和教育服务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城乡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供给存在明显的差距,使得学校教育质量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凸显。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供给,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打造高品质的课堂,其关键在于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提供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产品,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优秀教师更受欢迎,也将必然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只有对课堂教学付出更多情感投入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互联网+教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特色。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3],教育技术技能运用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观念[4],是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渗透不仅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为师生的学习和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知识不再属于教师专有,“闻道”也可能不再有先后,互联网平台甚至为师生学习同样的知识提供了平等的机会。知识获取触手可及,课堂教学改革时不我待。教师面对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替,而且要面对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无论是哪一层面的需求,都要求教师对职业给予更多的情感付出和精力投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在自我学习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3.生源的变化要求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代际更替,生源的变化以及与之伴随的代际特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80后、90后家庭的独生子女的下一代直至我国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而延续的新一代学生已经或者正在进入学校,伴随他们成长的是高科技电子信息产品,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接受能力远远超过以70后、80后人群为主体的教师。新时代的学生群体不仅具有高质量的信息获取能力、学习能力强等积极层面,同时也伴随着个性特征、甚至人格缺陷的消极层面。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不仅仅担负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成才”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潜移默化教育学生“成人”的责任。近年来陆续发生的学校学生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等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尽管教师在具体案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很显然,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拼搏精神以及创设和谐、稳定的教书育人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

4.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求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对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目标行动计划的制定。调查显示,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一类人群。只有加强积极的教师情感投入,才能现实地表现为教师个体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专业学习和提升的热爱、对课堂和学生的热爱。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必然是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所在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5],根据教育实践而主动诱发的选择性情感[6]。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专业性情感,教师的课堂情感投入是教师职业情感的最直接表现,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现实语境下,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师生接触最直接的环节。因此,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现职业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体验学生带给自己的快乐、获得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平台[7]。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是形成教师职业认知、养成职业情感、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举措,是优秀教学名师养成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径之一。

5.“金课”课程的打造要求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呼声越加强烈。所谓“金课”,可以概括为“两性一度”课程,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8]。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任务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付出,而其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投入将直接决定能否变“水课”为“金课”,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因此,为确保“金课”课程实现,必须保障教师主体要素的优质供给。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不可能否认的是,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投入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建设“金课”课程,就必须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确保喜欢教学、热爱教学、坚守教学的教师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

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的对策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

职业伦理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职业伦理观是职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指引和内在驱动,教师职业伦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归属。教师责任是教师角色伦理的核心[9],是我国当代社会责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师职业伦理建设必须紧密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目标和标准展开。要成为“四有教师”,就必须明确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人生努力奋斗的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师角色责任意识,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使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引导学生释放潜能,创新突破。为了应对当今中国教育道德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必须培育新时代社会教师职业伦理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新时代教师职业伦理精神的价值引领[10],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调节,激励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引导教师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教师职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展开,尤其是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中的职业环节,展现教师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将教师职业要求和职业目标融入其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

2.激发教师的职业尊荣感

教師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一旦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求职业主体比其他职业的从业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爱心。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职业的尊荣,才能发自内心地将个人情感无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出,“要求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在实践中,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要关爱教师生活,促进教师成长。各地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认知,尤其是要提高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价值选择和责任担当的自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典型,思想引领,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业尊荣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领,让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神圣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愿意把自身的精力投入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充满职业尊荣感的教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专业自信和学术自信,能够有效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充满爱心的教师更易于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互动,成为良师益友,有效促进师生情感碰撞,激发创新意识,促进教学相长。

3.明确教师的教育责任

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必须要明确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责任机制,切实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随着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也表现出过分依赖、过高期望[11],一些家长和社会媒体将学校功能与学校责任无限扩大,加上信息网络时代不实信息和谣言泛滥,让本应纯洁的校园教育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媒体先后报道了部分学校教师因对学生严格要求引发的事件,从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明显存在过于苛责教师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热情。事件发生后,不管是否是教师的责任,都要把板子打向教师,严重损害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尊严,伤害了教师的职业信仰。因此,鼓励激发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就必须明确教书育人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责任归责原则及其后果承担机制。一方面,对于确实因为教师的个人行为导致的严重教学事故、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要予以严厉追责;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正当任务要求和教学安排,因学生个人或家长的责任而引发的相关事件,必须充分保障教师的正当权益,而不能仅仅是为了平息社会舆论或者满足学生家长的无理要求而加重对教师的处罚,使教师寒心。只有当教师的正当教学行为得以切实地维持和保障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才能得以落实,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投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赢,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保障教学设施的有效投入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让教师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必须充分保障其生存物质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从生存和发展的视角而言,切实保障教师物质生活待遇是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投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功能实现的根本保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保障教师收入,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是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投入的重要举措。另外,从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现实困境来看,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影响课堂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问题都是教室的多媒体硬件或者软件设施问题引发的。教师即便在课前准备阶段做了再充分的备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却无法在教室呈现给学生,长期以往,将大大削弱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因此,学校必须在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予以充分保障,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得以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学校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硬件软件得以正常运行,同时配以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在课堂教学时段随时待命,即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性硬件软件问题,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提供有效的设施保障服务。

5.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要求。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给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MOOC等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产生与运用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尤其是当教育信息化进入智慧教育的新阶段,更加强调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12],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展示平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授课内容,保障课堂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良好互动和沟通中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化解师生矛盾,缓和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在多维度良性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能有效地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展示个人教学魅力,增加教师对课堂的热爱和投入,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投入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在信息化教学設计中引导学生高级思维的终极目标[13],完成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周德军.数字化视野下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2010(36).

[2] 周德军.情感激励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9(33).

[3] 张春苏,孙刚.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4).

[4] 黄家琴.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3).

[5] 苟军平.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12).

[6] 王现军.教师专业化视域中的教师情感[J].教学与管理,2017(33).

[7] 刘丹.积极教师情感的教育价值及培育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06).

[8]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9]田秀云.教师责任的依据及其问责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6(03).

[10] 张萍.论新时代教师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8).

[11] 李楠.学校责任失衡与限度的理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7(07).

[12]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13]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09).

[作者:周德军(1978-),男,江苏阜宁人,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