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观察
2020-07-16王文杰
王文杰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骨科 西平 463900
胸腰椎骨折多由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暴力所致,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故多采用内固定手术[1]。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04间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2]:(1)均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2)无麻醉和相关手术的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2)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共纳入76例患者,其中交通事故34例、高空坠落28例、重物砸伤14 例。T1240例,L136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8例。微创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44.3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5.26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3-4]全麻,俯卧位,腹部悬空。微创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C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及其上、下椎体椎弓根的体表投影,标记4个进针点,并各做一2 cm切口。经切口穿刺置入导针,沿导针依次放置扩大管和保护套管。C臂X机透视下将4根椎弓根螺钉拧入,固定预弯后的矫形棒,撑开伤椎、复位满意后拧紧固定钉棒螺帽。冲洗创面后缝合切口。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9~13 cm切口,依次切开。剥离、牵开椎旁肌,显露伤椎及其上、下椎体的上、下关节突。确定进钉点,依次开口、开道,探查确定椎弓根周壁为骨性组织后,拧入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放置预弯的金属连接棒。撑开伤椎椎体,固定螺帽、钉棒系统。C臂X线透视满意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1)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2)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强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末次随访摄矢状位X线片,记录伤椎体椎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
2 结果
2.1切口长度等指标微创组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切口长度等指标比较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矢状面指数等指标2组术后矢状面指数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VAS评分2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手术前、后2组矢状面指数等指标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表4 2组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的 VAS 评分比较
注:a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b与开放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胸腰椎是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可保护胸、腹腔的脏器。一旦受到创伤发生骨折,常伴有神经根及邻近组织损伤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需实施手术以修复胸腰段骨折,恢复脊柱的稳定性[5]。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式。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脊柱的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强。但其切口长、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而且为提供充分手术空间,需对椎旁肌剥离和持续牵拉,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椎旁肌神经萎缩、肌力减弱,以及腰部僵硬疼痛等发生率,不利于患者预后[6]。我们对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实施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通过3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的VAS评分及伤椎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手术,与有关研究的结果一致[7]。其原因为:在C臂X线机透视下,通过皮肤小切口操作,无须对椎旁肌进行大范围的剥离和持续牵拉,故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可有效避免对椎旁肌及其神经能的损害,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降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降低手术操作的风险,我们的体会是:(1)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适于治疗无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及爆裂性不稳定骨折。对于有关节绞锁需切开复位,或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需椎管减压的患者,不宜采取该手术方式。(2)术前应完善有关影像学检查,以明确伤椎的部位和类型。(3)实施切口、进针点、穿刺角度、椎弓根螺钉拧入、固定螺帽和钉棒系统等操作,均需在C臂X线机透视下实施,并确认骨折椎体复位满意后方可结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