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养殖细鳞鲑孵化及驯化的初步试验

2020-07-15王尚杨茂源钟馨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2期

王尚 杨茂源 钟馨

摘要:细鳞鲑在新疆额尔齐斯河中也有发现,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部分地区已经尝试细鳞鲑的人工孵化、驯化。细鳞鲑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6℃~10℃,小于4℃时发育需要时间较长,在大于10℃时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畸形数量增加。需要水体中溶氧达到6.5~8.5mg/L,在孵化阶段溶氧不能过高;保持7.5 mg/L最好,由于孵化是高密度孵化溶氧过低导致发眼卵缺氧死亡,溶氧过高使孵化出的细鳞鲑出现畸形,另外溶氧过高还会导致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误吞气泡发生气泡病导致死亡。由于地域或水域的差异使得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成活率极低,只达到10%~20%。在人工孵化、驯化细鳞鲑阶段我们发现细鳞鲑鱼苗在特定的阶段出现大量的死亡。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养殖过程中在保证细鳞鲑鱼苗溶氧充足、投喂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还应保持光照的强度,避免阳光的直射,夏季光照过强的中午应适量的遮光处理。细鳞鲑鱼苗极贪食,光照过强会引起同类间的相互残食,小鱼攻击大鱼眼部造成大鱼眼部残食大量死亡。研究发现细鳞鲑在无阳光的阴天或光照强度0.1万~1万Lx时[1],残食现象消失。

关键词:细鳞鲑;光照强度;人工孵化;人工驯化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因鳞细小而得名。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俗称:山细鳞鱼、江细鳞鱼(东北),闾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陕西),梅花鱼(甘肃),小红鱼(新疆)。英文名:Lenok[2]。细鳞鲑是冰川时期经日本海来自北方的残留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较好的河川支流中[3]。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甘肃、陕西、新疆等河流流域[4]。自然水体中细鳞鲑幼体生长缓慢,3~5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而产卵后的细鳞鲑成鱼会大量死亡。随着近年来人工的大肆捕捞,自然水体中现存的细鳞鲑越来越少[5]。因为其现存稀少、生长较缓慢,部分亚种属中国特有,所以被国家列为2级水生保护动物[6]。同时细鳞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肉肥美,含脂量高(3.8%~7.7%),体大,一般重1 kg,最大个体可达8 kg[7]。细鳞鲑肉食性冷水鱼类,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由于这一特性也使细鳞鲑人工孵化、驯化成为可能。随着近年来国家的重视,细鳞鲑的人工孵化也越来越成熟,部分地区已经成功的人工孵化细鳞鲑三代。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细鳞鲑发眼卵、玻璃钢孵化槽(75 cm×75 cm)、玻璃钢孵化池(400 cm×80 cm×40 cm)、遮阳板(80 cm×80 cm)、帆布池(r=200 cm,高100 cm,水深80 cm).

1.2  试验方法

第一阶段,将细鳞鲑发眼卵放入不同的孵化槽中,每个孵化槽放1~2万细鳞鲑发眼卵,按4、6、8、10、12五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统计计算细鳞鲑发眼卵的出膜率、畸形率,找到最适的孵化温度。

第二阶段,将孵化出膜的细鳞鲑鱼苗经过开口后放入不同的水体溶氧的孵化池中,控制孵化池中的水体溶氧,使它达到预设的4、6、8、10、12等五个不同的溶氧梯度,统计计算哲罗鲑鱼苗的死亡率,找到哲罗鲑鱼苗的最适溶氧。

第三阶段,在细鳞鲑鱼苗大量死亡阶段,人工的遮阳处理与正常养殖的鱼苗进行对比,统计计算死亡率。

2  试验内容

2.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将细鳞鲑发眼卵放入不同的孵化槽(400 cm×80 cm×40 cm)中,每个孵化槽放1~2万细鳞鲑发眼卵,按4、6、8、10、12五个温度阶段进行试验,统计计算细鳞鲑发眼卵的出膜率、畸形率,找到最适的孵化温度,试验记录如下表1。

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细鳞鲑发眼卵的畸形率与光照成真比,光照越强畸形率越大。所以在孵化阶段需要用遮阳板这样使发眼卵处于绝对的黑暗,待发眼卵有一半出膜可少许的打开遮阳板。细鳞鲑发眼卵在不同的温度下触摸时间不同,在4℃时触摸时间较长,需要45~55 d才能达到全部出膜,由于温度过低会使发眼卵出现水霉病,造成发眼卵的大量死亡。温度过高虽然加快了细鳞鲑发眼卵的孵化但也使孵化畸形率增加。故细鳞鲑发眼卵孵化的温度控制在8℃~10℃时最好。

2.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将孵化出膜的细鳞鲑鱼苗经过开口后放入不同的水体溶氧的孵化池(400 cm×80 cm×40 cm)中,每个孵化池放细鳞鲑鱼苗1000尾。控制孵化池中的水体溶氧,使它达到预设的4、6、8、10、12等五个不同的溶氧阶段,统计计算细鳞鲑鱼苗的死亡率,找到细鳞鲑鱼苗的最适溶氧试验如下表2。

在第二阶段试验开始前,先把孵化出膜的细鳞鲑鱼苗控食1~2 d(这一阶段细鳞鲑鱼苗不需要进食,吸收卵黄囊阶段。由于刚孵化的细鳞鲑鱼苗肛肠没有发育完全,投喂饲料会导致鱼苗的死亡),然后用0.0 mm北歐码开口料开口,待到鱼苗长到3~4 cm时可以进行试验。

试验中发现,细鳞鲑鱼苗在水体溶氧低于6 mg/L时出现大量死亡,在低于4 mg/L时全部死亡。在水体溶氧高于10 mg/L时发现细鳞鲑鱼苗出现误吞气泡死亡。所以细鳞鲑鱼苗适宜生长的水体溶氧是8 mg/L左右。

2.3  第三阶段

细鳞鲑鱼苗在5~15 g这一阶段会大量死亡,我们在这一阶段创新性研究发现光照的强度会导致细鳞鲑鱼苗的残食,因此我们把5 g以上的细鳞鲑鱼苗放入平均到四个帆布池(r=200 cm,高100 cm,水深80 cm)中,利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等模拟自然水体的光照强度,十天记录一次死亡数目,研究结果如下表3:

A组试验第一次统计发现死亡鱼苗24尾,10天以后发现鱼苗大量死亡,对死亡的细鳞鲑鱼苗生物学研究发现死亡的鱼苗体内没有食物。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光照强度小于100 LX,鱼苗无法看清投喂的饲料,造成鱼苗饥饿致死,故呈现指数死亡。对光照强度1000~10000 LX、60000~100000 LX的死亡鱼苗研究发现,死亡的细鳞鲑鱼苗95%都是眼睛缺少,眼部发现明显啃咬的痕迹。在100~1000 LX时死亡正常,可以平稳的度过危险期。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细鳞鲑发眼卵在温度8℃、水体溶氧7.5 mg/L、遮光处理的情况下出膜率最大、畸形率最小。在后期驯化养殖的时候密度200~500尾/m3水体溶氧6.5~8.5 mg/L可以满足细鳞鲑鱼苗的正常生长。在细鳞鲑鱼苗达到5 g以上时需要转移到大水面养殖,养殖时注意遮光使光照强度达到100~1000 Lx。可以减少细鳞鲑的残食。细鳞鲑天性贪食好斗,领地意识强。在养殖过程中需及时的分筛过大的细鳞鲑鱼苗,使每个养殖池中鱼苗规格相同,可以减少鱼苗间的残食。

细鳞鲑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孵化阶段必须保证水质的清澈和溶氧的充足。每天定时的清洗孵化槽。在清洗的过程中翻动发眼卵,使发眼卵获氧充足。细鳞鲑全部上浮后每天投喂开口料8次,每次投喂完需及时的清理剩料,以免剩料引起鱼苗痄腮死亡。每四个小时检测一次水质变化(包括水温、溶氧等)。目前,新疆对细鳞鲑的孵化驯化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后期的驯化仍处于探索阶段,细鳞鲑出卵率很高但驯化成活率却只有10%~20%,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使哲罗鲑鱼苗的驯化成活率达到60%。这不但节约了成本,也是细鳞鲑鱼苗的人工驯化养殖的一个进步。

参考文献

[1] Journa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Volume 346, Pages 670-674,September,2011.

[2]宋世良,方树淼.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亚种问题的商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3]王典群.细鳞鲑神经系统的初步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4]秦树臻,王所安.细鳞鱼亚种问题的研究[J].水产学杂志,1989年01期.

[5]李思忠,戴定远,张世义等.新疆北部鱼类的调查研究[J].动物学报,1966年01期.

[6]李思忠.陕西太白山细鳞鲑的一新亚种[J].动物分类学报,1966年01期.

[7]方树淼,许涛清,宋世良等.陕西省鱼类区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