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0-07-15林启修李慧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林启修 李慧敏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突出、对自我关注度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选取433名大一学生作为“零零后”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新时代男大学生的自恋水平低于女大学生;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其自我钦羡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异常总均分、阳性项目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自恋对心理异常总体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恋水平越高,其心理发生异常的概率越小。

关键词:自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家庭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成为家庭成员关注的重心和焦点。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容易獲得来自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过度关爱。根据自恋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点,过多的关注和关爱,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恋型人格。然而,自体心理学家认为,自恋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恋指个体对自身的兴趣超过了他人的一种人格特质。自恋和亲和性、同伴关系、共情能力、孤独、焦虑等特质具有负性相关关系。“零零后”已开始步入大学殿堂,并将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处于人格稳定和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选取某学校大一学生作为“零零后”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表,探索其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某高校在校大一学生441人发放问卷,剔除答题时间过短、答题不完整等无效问卷,最终回收43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95人,女生338人;独生子女196人,非独生子女237人;来自农村117人,乡镇177人,城市139人。

(二)研究工具和统计分析

采用《大学生自恋人格问卷》收集大学生自恋水平信息,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均在0.7以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PSS17.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自恋水平的性别差异

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大一学生自恋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可知,大一学生在自恋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在显性自恋人格和隐性自恋人格的得分上均低于女大学生。具体分析显性自恋四个维度,结果发现男大学生在权欲、特权感、优越感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在隐性自恋上的特权感、易感质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二)自恋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恋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城市、乡镇、农村)上是否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大一学生自恋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的差异不显著。然而,具体维度的方差分析中发现自我钦羡维度在生源地上具有显著差异,即表现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在自我钦羡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如表3所示。

(三)自恋与心理异常的相关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学生自恋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显性自恋、隐性自恋均与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异常总体、阳性项目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中,隐性自恋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的相关系数大于0.3,与躯体化、恐怖等因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2;除精神病性外,显性自恋与各因子、阳性项目均分及心理异常总体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

(四)自恋与心理异常的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以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为预测变量,以心理异常为因变量,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大学生自恋对于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结果表明,显性自恋对心理异常总体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隐性自恋对心理异常总体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它们共同解释了心理异常总体17.5%的变异量。

三、讨论

(一)新时代大学生自恋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的差异

本文选取大一学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表,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自恋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自恋水平显著低于女大学生。以往研究认为,男性在一个以男权文化为主流的社会可能对特权、权利具有更高的向往和追求。有研究仅在显性自恋的权欲、隐性自恋的特权感维度上发现性别差异,且结果与本文相反,即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平等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女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新时代的女性除了不仅追求财务独立、事业成功,还在家庭当中有较大的贡献。因此,女性在地位提升的同时,也逐步面临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驱使她们对权利有更高的追求。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孩同样重要。因此,女大学生在自我中心、特权感水平上的得分高于男大学生。

此外,本文还发现是否独生子女与新时代大学生自恋相关不显著。社会生活条件的整体改善和家庭教育资源的提高,使得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能够享受到大致公平的关爱和教育资源。然而,地区、城乡的经济、资源差异仍然存在,从而导致自恋自我钦羡上具有生源地上的显著差异,即来自城市的学生其自我钦羡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面临家庭经济贫困、生活艰苦等问题,存在自卑、敏感等心理困惑,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缺乏。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成长过程更加顺利,成长资源和环境更加优越,有较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比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钦羡水平。

(二)新时代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新时代大学生自恋水平的提高与其心理健康是否存在相关是本研究探索的重点。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恋与心理异常症状具有显著的负性相关,即大学生的自恋水平越高,其心理异常症状越不明显。换言之,大学生的自恋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新时代大学生自恋对心理异常症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的自恋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物质生活富足、文化建设繁荣、教育资源丰厚的幸福时代,他们更加关注自我,个性更加突出,思想更加开放。自恋反应了大学生对于自我关注、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可的心理需要。自恋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对自我的兴趣越高,满意度更高,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对自我的高度关注和满意,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也能随之提升,进而发展出良好的自尊。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而自恋水平过低,会导致大学生对自我的满意度不足,从而在人际、学习中表现出退缩、自卑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退缩-更自卑”的恶性循环,最终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是一个自由、开放、有活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鼓励大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对自身的满意度和自恋水平,勇于参加各种社交和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Millon T.What Is a Personality Disorder?[J].J Pers Disord,2016(03).

[2]Kohut H.Thoughts on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rage[J].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1972(27).

[3]Brookes J. The effect of overt and covert narcissism on self-esteem and self- efficacy beyond self-estee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5(85).

[4]鄭涌,黄黎.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J].心理科学,2018(05).

[5]贺辉.大学生自恋人格、防御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研究属于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工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提升机制”(SZ20190346)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林启修,南京工业大学;李慧敏,南京审计大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与进路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