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15魏刚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8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实证分析

魏刚

摘要:当前,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交易条件对农民不利,农业的生产效率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不一致,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实施“一村一品”,实现农业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实证分析

孝东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党睦镇政府西南7公里处,距渭南市区40公里,距蒲城县24.4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3户,总人口1616人,土地面积3500亩。近年来,该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入手,立足当地、自主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增值增效,引导带动村民大力发展酥梨产业,加快群众致富步伐,一跃成为该镇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和远近闻名的酥梨村,创造性地把酥梨培育成为当地“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形成了党睦镇的酥梨发展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地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孝东村酥梨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效益显著

孝东村围绕市场需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其“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村酥梨种植面积共2800亩,其中成品示范园1300亩,建成200亩的酥梨科技示范核心区,建成示范800亩,辐射带动1800亩,村内3个果库总储量10000吨。2016年,全村酥梨人均收入7000元,收入10万以上的达15户。

(二)品牌效应明显

孝东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诸多因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酥梨这一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努力在品牌打造上争取重大突破。打造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产品的畅销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目前,该村酥梨已远销全国各地。2009年首次出口澳大利亚等高端国际市场,201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标准示范园,2016年杨凌农高会上孝东千亩酥梨科技示范园获得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授予“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称号,“誉酥园”牌酥梨被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组委会评为“杨凌农科扶贫基地优质农产品”称号,2017年获渭南市级酥梨科技示范园区。

(三)协会带动增强

为了开展酥梨种植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和名优品种,指导服务果农做好酥梨种植的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加强与外地酥梨种植和营销科技团体、企业、客商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实现酥梨产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促进酥梨种植的产业化升级,使酥梨种植在全村形成一个富民富村的主导产业,该村依托党总支成立了酥梨种植协会组织。与此同时,规范发展经营主体,指导协助村上能人新注册企业4家,协调联系有关企业搭建酥梨网络销售平台,鼓励村民自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在协会的组织和带动下,该村酥梨产业健康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

(四)科技含量较高

蒲城县是酥梨大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等酥梨最佳生态区”,发展酥梨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按照“效益诱导、科技服务、良种先行”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近年来,村上组建了以服务酥梨产业为主要任务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试验站专家为核心,聘请了市农技中心、县果业局及村上酥梨管理技术能人11人,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凌飞担任首席专家。通过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电话咨询等方式为群众服务。目前,孝东村引进酥梨新品种1个,新技术4项,年培训果农800人次,示范区优质果率达到72%,科技入户率92%,形成企业的新品种栽培技术规范1套。注册了“孝东”牌、“誉酥园”两个酥梨商标。

二、孝东村酥梨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团结一致,加强班子建设

孝东村“三委会”班子健全,村党总支班子由3人组成,村委会班子由5人组成,村监委会班子由3人组成。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72名党员,其中,男党员57名,女党员15名。多年来,该村始终坚持抓自身作风建设,抓村组班子建设,抓党员教育管理,抓特色经济发展。村级基层党建制度全、措施实、成效大。正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因而,该村村风正、民心齐,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目前,该村学校、卫生所、党员活动室等设施齐全,村民生活日益提高,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党总支获得2015年、2016年党睦镇“优秀党支部”称号。

(二)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大做酥梨文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达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同时,尊重群众意愿,用政策引導、企业牵头、支部引领、集约管理、关键环节个人负责、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酥梨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果农收入,推动全村发展。以孝东酥梨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该园区的管理机构依托村总支村委会,形成了“村总支+合作社+果库+电商”运作模式,涉及农户383户、1616人。

(三) 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在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作用,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显得尤为重要。之前,村上种植的酥梨90%都是一个品种,而且80%都是1998年左右栽种的老树。老园枝量过大、通风透光差、腐烂病上升、病虫害较多、果品商品率低、品种单一、土壤板结、生产成本高等,这些问题是制约酥梨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发展全村酥梨产业,两委会动员村干部、党员先改变观念、先改良土壤、先引进新品种、先改良管理方式,以“大户”带“小户”,推动“一村一品”经济和谐发展,实现相同产业农户的互帮互助、共同富裕。在党员、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种植户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靠科技兴产业,信市场奔小康”。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村的酥梨产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四)更新观念,培养新型农民

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村委会、种植合作社的作用,最大限度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科技局、市农技中心、县果业局科技资源,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把村组干部、种植大户、村经纪人培养成该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各种致富能人进村投资,借智生财、借资兴业。完善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满足广大农民对实用科技的迫切需要。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困难

资金困难是孝东村酥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投资资金短缺。二是公共投入资金短缺。近几年,该村硬化生产路5.5公里,砂石硬化生产路2公里,新修生产水渠5.5公里,水泥硬化巷道1.6公里,衬砌渠道4.7公里,维修道桥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53盏,清理排碱渠土方1000余万方,栽植绿化树木200余棵等等,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发展园区以来,在配套建设上仍需大量资金,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链短

产业链越短,收益越低。目前,该村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酥梨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种植上,精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该村提出了依托产业园区发展酥梨产业,组建酥梨保鲜、冷藏等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加果农的路子,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实施。

(三)品牌意识未深入人心

近几年,该村酥梨产业蓬勃发展,远近闻名。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没有引起果农的特别重视。该村注册了两个商标,怎样利用和保护还处在摸索阶段。这几年电商风生水起,该村2016年8月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虽然创新运营了网店,有了网络销售平台,但数量明显偏少,网络品牌响亮度不高。

(四)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果农在种植上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致使酥梨停留在粗放种植和管理上。与此同时,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在市场营销中,缺乏基本知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强。一部分利润白白流走。

四、结论

(一)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一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户生产经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销售系列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好的事情。二是支持和鼓励能人牵头领办、创办联合体、个体服务组织或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大力发展以购销服务为主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三是发展以行业协会、研究会为主的行业性中介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把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联合体,以股份制、股份合作社等形式联合起来,共同进入市场,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实施推进科技兴农战略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入户,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村人才培养。提升“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深化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的改革,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农户、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此外,继续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和促进农业科技不断创新。

(三)加快品牌培育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构建“一村一品”的市场联结机制,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扩大“一村一品”的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動品牌建设,搞好商标注册,培育名牌农产品。

(四)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重点向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优势特色农业区域带、“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倾斜,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把着力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及搞好科技、信息服务上。三是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力度。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银行以龙头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积极落实小额信贷,增加贷款额。四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农业业主经营,推行土地转租集中,发展“一村一品”;让出资源和市场,放宽准入条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建设“一村一品”。

(五)培育致富典型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农村致富带头人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市场观念新,遵纪守法,善经营会管理,能够与时俱进,乐于奉献,有带领农村群众致富的愿望和能力。要整合多方力量,培育发展壮大这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致富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路子。

(作者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实证分析
基于特色产业新闻宣传的地方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特色产业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