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足太阳解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0-07-15王鹏飞王海东

甘肃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筋针刀椎动脉

陈 萍 ,张 叶 ,王鹏飞 ,王海东

(1.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椎动脉型颈椎病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椎动脉第二段通过颈椎横突孔时,由于颈椎受损出现椎间隙狭窄或节段不稳而造成椎动脉受到挤压、或椎体周缘及钩椎关节等处形成骨赘压迫椎动脉、或周围交感神经受到刺激继而使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血流减少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其中眩晕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传统学对于CSA之病名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眩晕”“痹症”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载于《黄帝内经》,认为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2],病因多归纳为[2-3]: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失所养、情志内伤、气滞血瘀、饮食失宜、痰湿内生及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外伤、慢性劳损等方面。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概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4],但疗效存在着巨大争议,目前大多医家普遍认为毫针针刺在治疗CSA中疗效较为显著且简单易行,而本次研究[5]通过临床4个疗程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30日王海东主任门诊CSA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显著观察性。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s)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s)

组别 例数 性别 /例 年龄/岁 病程/月男 女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长 最短 平均治疗组 45 19 26 65 18 44.87±11.11 50 1 4.46±6.37对照组 45 20 25 69 17 42.46±10.82 51 1.5 5.21±4.64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发作性、浮动性眩晕;②头痛为常见症状;③猝倒;④视力模糊不明、复视等现象;⑤口唇麻木、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及抑郁等不适;⑥旋颈试验 (+),X线、CT、MRI显示钩锥关节增生、椎体节段不稳及椎间孔狭窄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此病的诊断标准;②20≤年龄≤60;③血、尿、粪常规等常规检查均正常;④未接受过其他干预治疗时间≥1月;⑤对本次临床观察自愿接受并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由于晕针、惧针、铁器过敏等原因不能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③伴心脑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或伴有并发症患者;④具有脊髓炎、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等其他颈椎病变患者;⑤施术部位皮肤感染、皮肤病及椎管肿瘤及结合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定位:嘱患者取俯卧位,枕外隆凸左右旁开2cm,再向下2.5cm±0.5cm的范围内各定1点(即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分别记点1、2);C2棘突外侧骨缘左右各定1点(即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起点,分别记为压痛点3、4);C3-4棘突间1点、左右旁开2.0cm±0.5cm范围内各定1点 (即关节突关节,分别标记为压痛点5、6、7),共7点,以上各点均用龙胆紫标记,作为针刀治疗点。操作方法:施术部位常规无菌消毒,施术者无菌操作。选用0.6×50规格的针刀,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止点即压痛点1、2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刀体与项下部皮肤成约30°,与枕骨下项限骨面垂直,快速刺入,直达骨面,纵行剥离,对于有软组织明显病变及针下明显发紧者,可将刀口线调转90°,纵切2-3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即可出针;压痛点3、4,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刀体与C2棘突外侧骨缘垂直,刺入皮肤,直达C2棘突外侧骨缘骨面,纵行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棘突间点即压痛点5,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深度1cm左右,当刀下感到坚韧,患者诉有酸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1-2刀,再将针体倾斜与脊椎纵轴成30°角,在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剥离1-2刀,出刀;关节突关节点即压痛点6、7,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关节突骨面垂直,快速刺入皮下,直达关节突关节,纵行或者横行疏通剥离,切开1-2刀即可[3]。若有出血,棉签压迫止血,局部消毒,予创可贴贴覆。嘱患者3d内针刀松解部位勿洗浴。

2.2 对照组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6]中治疗眩晕的选穴处方,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太冲以平肝潜阳、化痰定眩;虚症取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以益气养血、补肾益精;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灵活选取相应配穴。操作:嘱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无菌操作,选取华城牌0.3mm×40mm一次性毫针。实证各穴选取泻法,虚证中风池穴选用平补平泻,其余穴位采用补法,风池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百会平刺0.5-0.8寸,内关、太冲直刺0.5-0.8寸;肝俞、肾俞、足三里直刺0.5-1寸。诸穴得气后留针30min,中间行针 1次[7]。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症状与功能评分。主要观察临床症状评定,以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颈痛量表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参考,判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2)(1)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及卫生部发布的 “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改善率≥90%;②显效:75%≦改善率<90%;③有效:30%≦改善率<75%;④无效:改善率<30%。(2)颈性眩晕积分值评估的分析;(3)客观性生理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记录2组患者治前后临床疗效指标,若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终止治疗者,则观察记录至实际结束时。

采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总积分见表1。

表1 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总积分(`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LVA、RVA、BA血流速度水平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x-±s,cm/s)

3)两组患者治疗整体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整体缓解情况

5 讨论

5.1 经筋病候

经筋病候是指各经筋循行所过之处发生的外周病候与内脏危重病候[8]。正如《素问·长刺节论》言“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筋痹”,《素问·痿论》“思想无穷……宗筋驰纵,发为筋痿”。《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9],阴痿不用”。筋肉、关节滑膜等方面的急慢性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经筋病,其中包括了传统医学中的痹证、痿证、肢体拘挛不伸等病症,而患者首要的临床特征是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位位于上位颈椎及头部,此处为足太阳经筋循行之处,若邪结于足太阳之筋之颈项部,或足太阳之筋受损,必然导致颈项部“筋结”形成,进而阻滞太阳经气,经气不畅,气血不达,肌筋失健。不通则痛,不濡亦痛,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症属于足太阳经筋病候。

5.2 足太阳解筋术

足太阳解筋术乃邪结于足太阳经筋,或经筋受损形成筋结而进行的针刀解结筋结之术。邪结于足太阳经筋,其病症如《灵枢·经筋》言“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而“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符合颈椎病临床常见表现。《难经·论经络》篇载“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与身者也”,《灵枢·经脉》“足太阳…主“筋”所生病”,太阳经为多血少气,足太阳经气充足[10],则经筋受太阳之气温润濡养,则肌肉筋骨柔健,太阳之筋所过之关节功能如常、活动自如。在针刀操作时,必须使病人及医者做到放松精神,聚精会神,正如《难经·行针次第手法》言:“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此”。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位位于足太阳经筋所过之处,由于邪结于足太阳经筋,经筋受损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故以足太阳解筋术之颈七刀松解法解其筋结,达到通络止痛,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5.3 经筋理论对针刀临床的指导

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开展针刀临床治疗最显著的优势是循经筋确定病灶点,也称之为确定阳性反应物、筋结、压痛点等。而关于阳性病灶点的确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按着,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所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段折者设也”,又云“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以辩“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是故“按法”“摸法”是临床确定阳性病灶点的首要大法,此法方便快捷的解决了针刀治疗的关键难点---定点问题。在足太阳解筋术的定位中,言枕外隆凸旁开2cm,再向下2.5cm±0.5cm的范围内左右各定一点(分别记压痛点1、2)既是在此范围内,以“摸法”寻找筋结。究其治法,以“解结”为要。“解结”者,“理筋散结”、“通络止痛是也。正如 《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痛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所以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使针刀快速刺入皮肤,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对针下发紧、有软组织明显病变者,可将刀口线调转900,纵切2-3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亦为“解结”。

本次临床观察中,患者在接受足太阳解筋术之颈七刀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功能受限基本缓解,总有效率达95.56%,由此可见,足太阳解筋术具有非常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简便、易行、无创伤,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经筋针刀椎动脉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