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2020-07-15胡彦军

甘肃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层瑞舒伐阿托

胡彦军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西固医院(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特征体现在心脏冠脉硬化狭窄,患病后可见胸痛、发热、恶心等症状[1]。相关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功效多重,包括抗炎、降脂、保护血管等在内,除上述功效之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形成有力保护,影响心功能状况,或可促进其恢复[2]。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适用于冠心病治疗,均可发挥多重功效,比如: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恢复、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3-4]。基于此,本研究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对比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 21 例,年龄 41~79 岁,平均年龄(63.39±9.27)岁,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压12例;研究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42±9.29)岁,合并糖尿病 14例,合并高血压 11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冠心病,全部患者均行经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冠脉任一血管分支狭窄程度超过50%;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③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②30 d内服用降脂药物,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③肝功能异常,或合并肿瘤;④临床资料完整。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调整;②血压调节药物;③血糖调节药物;④其他等。

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服药方案:20 mg,qd,晚服,po,24 周;

研究组4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服药方案:10 mg,qd,晚服,po,24 周。

1.4 观察指标

1)血脂水平对比。选取观察指标有: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②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 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LDL-C)。 以上选取观察指标测定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型号680型。

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颈动脉行超声检查,主要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由Phillips公司生产,机型IU22型),安排本院同一超声科医师实施检查。

3)不良反应对比。准确记录两组胃肠道反应、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 TC、TG、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 1。

2.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血脂水平对比 (±s,mmol/L)

表1 血脂水平对比 (±s,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TC TG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5.41±1.18 3.72±1.03 2.31±0.62 1.63±0.51 1.22±0.39 1.43±0.45 3.49±0.98 2.02±0.66研究组 46 5.37±1.15 3.31±0.84 2.27±0.59 1.29±0.38 1.25±0.41 1.76±0.23 3.47±0.96 1.67±0.54 t P--0.165 2.092 0.317 3.626 0.360 4.429 0.099 2.784 0.870 0.039 0.752 0.000 0.720 0.000 0.921 0.007

表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 (±s,mm)

表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 (±s,mm)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6 1.92±0.24 1.73±0.19 4.210 0.000研究组 46 1.88±0.21 1.13±0.16 19.267 0.000 t P--0.851 16.383 - -0.397 0.000 - -

2.3 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共有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研究组共有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共有1例出现乏力症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6.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后凸显以下特点:病情发展迅速、猝死可能性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引起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等[5]。诸多研究明确指出:罹患冠心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二者之间休戚相关,并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6]。脂质代谢异常,随着此生理病理过程进展,则会出现脂质沉积情况,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诸多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良好且有效,可调节TC、LDL-C等水平,可起到冠心病防治作用,预防、降低其发病风险,降低死亡风险[7]。因此类药物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性质复杂、患病群体体质不一等,使用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血脂调节效果差别较大,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低、达标率低。有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国内使用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TC、LDL-C等水平达标率不甚理想,仅有16.6%。故而,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尚无法与临床实际所需相一致,亟待开发新药物,寻求一种调脂效果肯定、安全性兼顾的理想药物,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降低血脂之作用,以稳定病情,防其进展,亦有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满意。他汀类药物功效不仅仅局限于调节血脂,兼具其他功效,比如:(1)恢复、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血管;(2)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栓形成;(3)增强斑块稳定性;(4)抗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程度。凭借其多重功效,用其治疗冠心病,减少冠状动脉危险事件,降低其发生率[8]。

阿托伐他汀适用于治疗冠心病,此药物有多重功效,包括:(1)调节血脂;(2)抗动脉粥样硬化;(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将此药物归为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用其治疗冠心病,其优势体现在:顺利透过细胞膜。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强大、肯定,逐渐用于冠心病治疗,明显优于同等给药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其优势体现在:低亲油性、高肝选择性等。将此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其调脂作用机制为,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且此过程有竞争性之特点,因此药物分子中存在极性甲磺酰氨基,故药物有相对亲水性,更大几率为肝细胞摄入,抑制效果突出;不仅如此,还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恢复、改善、保护其内皮功能,阻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对此进程起确切抑制作用。有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来实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前者降脂效果更突出。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提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前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变小。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6.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原因可能是他汀类药物(比如:本研究使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能切实改善病患血管内皮功能,阻碍血管平滑肌增殖,对此过程起抑制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从多种途径预防血栓形成,阻碍其进展。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强大,用于治疗冠心病,同样能增强斑块稳定性,抗炎效果甚佳,能控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作用途径多重,以减少脂质沉积,降低斑块形成速度,有效减少、控制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其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均有调节血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重功效,但前者在降脂、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中层瑞舒伐阿托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