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

2020-07-15宋小云

吉林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糖精真菌性变应性

宋小云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是常见的一种鼻炎症状,这种病情发生率相对较高。分析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因为激肽类、组胺、白三烯等相关物质对患者的鼻黏膜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的生理状况发生异常,使患者出现了变态反应[1]。临床在干预的过程中,患者存在有鼻痒和鼻塞等症状,而且很多患者存在有打喷嚏等相关不适症状,严重的情况之下,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这也会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最近几年因为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使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2]。针对这种病症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所以本文在这种背景之下,研究通过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的可行性,并且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确定立项调查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此期间选择60例患者入组接受调查,并以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38.5±15.2)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4~59岁,平均(40.5±16.7)岁。入组患者均出示病情病历诊断书,诊断确定病症名称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所有患者主治医师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确定,病症和标准存在一致性。治疗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伦理委员会的标准相吻合。入组后以统计学软件对一般资料的差异性进行检验,所有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排除因一般资料差异性而导致的结果差异出现的可能,即如遇结果差异,治疗方案差异行为唯一导致差异发生的原因。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诊断确定病症名称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所有患者主治医师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确定,病症和标准存在一致性;②所有患者均在就诊的时候处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发作期;③患者在治疗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④对患者通过CT检测,显示患者双侧或单侧的上颌窦窦腔存在有不均匀高密度阴影并表现为云雾状,患者伴随不规则点片状钙化,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而且局部骨质存在吸收损坏情况[3]。

1.2.2排除标准:①如遇其他类型鼻窦炎患者,排除本文之外;②排除合合并器质性病变;③排除妊娠期女性患者和哺乳期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④如患者对本文所用治疗方案不耐受,或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则排除;⑤如遇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患者,需剔除本研究;⑥本文剔除的病例包括因为各种因素不能完成治疗而退出研究组的患者[4]。

1.3方法:本文的所有患者均应用鼻内镜方案进行手术治疗,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实行全身麻醉方案,为患者应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医生首先对患者比较明显的局部变异状况进行简单解剖处理,为患者鼻中隔的偏曲进行矫正,考虑患者的具体发病情况,为患者应用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尽可能帮助患者将病变的鼻窦扩大处理,但避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在完成对患者窦口开放以后,需对患者鼻腔的真菌团块彻底清除。在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黏膜充血和水肿,导致出现鼻腔黏膜增厚,对此可不选择手术切除干预。为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本文的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之上,手术后1周选择碳酸氢钠注射液经鼻内镜为患者进行鼻窦冲洗,同时借助鼻腔冲洗器,通过选择0.9%的NaCl溶液对患者鼻腔进行反复冲洗,每日进行一次治疗。

1.4观察指标:通过经过验证且具有科学性的评估方法对所有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治疗之后患者的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加以比较;对所有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统计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比较。

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如初,鼻窦腔恢复通畅,脓性分泌物消失不见,说明患者临床治愈;治疗以后,如果患者的相关症状有所恢复,鼻窦腔基本通畅,脓性分泌物大大减少,说明治疗有效;治疗以后,如果相关症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加重,患者的鼻窦腔堵塞,脓性分泌物量很大,说明治疗无效[5]。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所有研究对象治疗结束后进行鼻内镜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的状况,也要进行鼻纤毛的传输速度评分。

选择采用Lund-Mackay评分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息肉、结痂、水肿等相关背景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表现越严重。选择采用视觉评分法(VAS)对本文所有患者手术以后的头痛、鼻腔阻塞、嗅觉减退等相关症状进行主观评分,分数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6]。

通过糖精试验对鼻纤毛运动速度进行评估,在患者鼻甲上表面距离鼻甲前大约0.5 cm的位置选择0.5 mm直径的糖精颗粒进行安置,以便进行糖精试验。试验过程当中,患者需要15 s做一次吞咽动作,如感觉咽喉部存在甜味应立即报告,记录此时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糖精在纤毛的作用之下移动到咽喉部的时间。在患者的鼻孔插入鼻窦内窥镜一直到咽喉壁,对这两者之间距离进行测量记录,也要记录患者鼻孔到糖精放置部位距离,患者的前鼻孔到咽喉后壁距离-鼻孔到糖精放置的位置则为糖精放置到咽喉后壁的距离,所得的数据除以糖精移动的时间,就是鼻纤毛运动速度。

1.5统计学分析:启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5.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将所有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导入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计算,采用P<0.05对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数据进行检验比较。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28例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恢复,经可靠的效果评判确定为有效,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达到此标准的患者例数21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全程记录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6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鼻内镜评分得出(4.02±0.23)分,对照组为(5.83±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组得分为(1.23±0.46)分,对照组得分(2.8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糖精试验方法对鼻纤毛传输速度进行评价,观察组(6.88±0.31)mm/min,对照组(5.45±0.28)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疗总有效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3028(93.33)2(6.67)对照组3021(90.00)6(20.00)χ2值6.310 26.315 4P值<0.05<0.05

3 讨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病以后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的时候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吸入治疗。对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时,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病情控制,以便缓解患者的相关过敏症状,改善鼻黏膜功能,使患者相关过敏症状得到改善,这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鼻炎反复性发作,因此对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从总体上而言变应性真菌性鼻炎患者所受影响因素众多,为患者单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难以使患者控制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分析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方案对这种病症治疗的效果。鼻内镜手术方案在最近这几年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这种手术方案可有效对患者鼻腔鼻窦功能进行改善,纠正患者鼻腔解剖结构的相关变异性特点,对于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重要价值。在结束手术以后为患者进行鼻窦冲洗,其目的就是对患者鼻腔当中的真菌团块进行清除。为患者应用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鼻窦冲洗可有效减少真菌反复生长,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的感染,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果角度进行分析,也能够充分的证明这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总体效果,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鼻内镜评分和疼痛,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鼻纤毛传输速度的恢复,具有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糖精真菌性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品尝糖精的味道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