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2020-07-15赵爱英赵秀文张慧琴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水市车间加工

赵爱英,赵秀文,张慧琴,杨 俊

(1.天水师范学院 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天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3.甘肃骄阳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0)

贫困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短板,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超过1000万人,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扶贫人口也进一步缩小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保证速度、保证质量加快脱贫攻坚工作,中西部地区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实施产业扶贫,将扶贫车间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抓手,推进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2018年中西部22个省份已经建立了2万多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15万多人。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7月26日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涉及到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40个深度贫困乡、3720个深度贫困村、38.64万贫困人口。天水是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2011年五县一区被纳入六盘山特困片区规划,秦州区被列入插花型县。近年来,天水市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贫困人口大幅下降,2019年全市退出贫困村523个,减少贫困人口12.95万人,剩余贫困人口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8%,全市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107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108.12万人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扶贫车间产业发展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相结合,把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贫困群众掌握一项低难度的技能,就地就近就业,赚钱、务农和顾家三不误,解决了贫困人口出不去、难就业的问题,有效发挥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由于扶贫车间生产工艺简单,计件获酬,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没有强制性要求,就业灵活,无后顾之忧,参与的贫困劳动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改变了经济状况,实现了脱贫,积极性较高。2018年天水市建成运营扶贫车间128家,带动群众就业119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23人;2019年增加到156家(其中完成认定的145家),带动群众就业103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93人。天水市从税收减免、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方面对扶贫车间给予扶持奖励,2018年落实扶贫车间各类政策奖补资金726万元,形成了厂房式、居家式、跟进式、合作社式等四类扶贫车间,模式逐步成熟,政策效应已经凸显。天水市扶贫车间建设和发展走在了甘肃省前列,以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厂房式扶贫车间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甘肃省的标杆和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亮点品牌。2018年9月10日,甘肃省巾帼扶贫车间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甘谷召开,推广甘谷扶贫车间建设和发展经验,推广以“妇女之家”为依托,在贫困村推进巾帼扶贫车间建设及其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3]为了实现稳定脱贫、真脱贫、高质量脱贫,天水市委市政府与各级职能部门立足实际,以推动扶贫车间产业发展为契机,打造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质增效,为精准脱贫、高质量脱贫作出积极贡献,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完成脱贫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就业支撑。

一、天水市扶贫车间发展现状

天水市扶贫车间重点发展编织业、服装业、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与包装销售业、电子元器件加工业等,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天水市扶贫车间编织业发展现状

编织业包括汽车坐垫、沙发坐垫、装饰挂件、门垫、服装鞋帽编织等,天水市在纯手工编织汽车坐垫上有较好的发展。2017~2018年,国内手编汽车坐垫占汽车坐垫市场的比率为29.27%,接近30%.我国山东省阳谷县、江苏省沛县、黑龙江省宾县和兰溪县、浙江省天台县以及河南省部分县市是我国手编汽车坐垫的主产区。我国手工编织汽车坐垫2017~2018年的市场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2019~2022年的市场需求总量预计在550~650万套之间,市场总规模会在15~18亿元之间。根据天水骄阳项目咨询公司的购买者问卷调查,推测全国手编汽车坐垫购买者60%以上愿意购买中低档次的手编汽车坐垫,那么2019~2022年,国内中低档次的手编汽车坐垫市场总需求量应该在330~390万套之间,总额在9~10.8亿元。按照手编汽车坐垫产能测算,2019~2022年我国手编汽车坐垫行业产能在450~550万套之间,其中中低档次手编汽车坐垫产能供给在300~330万套之间,相比较市场需求总量,存在较小的市场空间。

2017~2018年,全国中低档次手编汽车坐垫产销总量250万套左右,其中前10家生产厂家实际产销150万套左右。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手编汽车坐垫扶贫车间市场定位于中低档次手编汽车坐垫,产销5万套,占到2%左右。按照当前市场占有率测算,2019~2022年,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手编汽车坐垫市场占有量可以达到6~7万套。该公司2018年手编汽车坐垫的销售利润率近16%,创造了近3亿元的经济价值。该公司手编汽车坐垫采用厂房式和居家式两种生产组织方式,厂房式手编车间有12个,居家式的有50多个,吸纳闲散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近200人。按每套手编汽车坐垫需4个人工时完成,每人每月可生产7套,按全年4个月农闲时间计算,每人年产28套,每套手工费240元,每年人均收入6720元,可实现脱贫。按照该公司未来3年6~7万套的年产能测算,其扶贫车间可再吸纳300个左右贫困劳动力,带动他们脱贫。

(二)天水市扶贫车间服装业发展现状

天水市服装业扶贫车间以手工加工服装为主,包括贴牌代加工、国内外订单加工、文化装饰、学生校服与医院病号服、工作服装、特殊需求服装等。2018年天水市共有63家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占128家扶贫车间的近50%,吸纳就业人员32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32人,享受政府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共计48.6万元。

学生装、工作服等服装同质性高,式样简洁,裁剪缝纫工艺简单,加工手段设施与技术要求门槛低,可按件计酬,适合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拖累重的贫困劳动力就业。2018年间天水市中小学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人数每年保持在49~50万之间,年所需校服26万套左右;医疗卫生系统病床数13500张,病号服装33万套左右,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2万左右,每年需要34万套左右服装;全市每年在岗企业职工总数20万左右,每年需要工作服10万套左右。这三类服装年总需求量达到70万套左右,基本由天水市服装加工扶贫车间提供,每年吸纳500多贫困户就业脱贫。按照天水市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5.5~6.2‰的情况,2019~2022年间,中小学和大中专学校学生总人数在50万左右,年所需校服30万套左右;医疗系统所需服装35万套左右;根据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发展速度5%左右测算,在岗企业职工工作服可达到10.5万套左右,天水市校服和工装服需求总量可达到75.5万套左右,可多吸纳贫困劳动力40人左右,带动他们脱贫。

贴牌代加工、国内外订单加工、定制加工、自营自销、文化装饰加工等服装及衣着附件富有需求弹性,同质性低,具有流行时尚性,花色款式复杂多变,重品牌形象,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市场前景。该类服装加工质量标准要求高,裁剪缝纫工艺要求严格,适合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年轻有经验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天水市该类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也具备了接受国内外订单式服装加工的标准要求,大多以指定材质和来料加工为主,至少有10%以上净利润率。2018年天水市该类服装扶贫车间外贸订单量达到340.3万套,国内订单达到496.95万套;自营自销量达到1379万套,共计2216.25万套,帮助了1300多贫困户脱贫。该类服装市场竞争激烈,天水市扶贫车间未来只能以巩固现有的市场规模为主,稳定助力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

天水市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主要集中在甘谷和武山两个县,未覆盖到全市五县两区。其中,以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服装业扶贫车间发展规模最大,由该企业牵头的甘谷县服装业扶贫车间达到26家,占全市63家的41%左右。按以上规模测算,如果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覆盖到全市,产能规模可以扩大20%左右,每年可增加500万套左右的产能,总规模接近3000万套左右,每年可帮助2200多贫困户脱贫。

(三)天水市扶贫车间农产品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等产业发展现状

天水市扶贫车间除了手工编织和服装加工业外,还有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元器件加工等。天水市果品、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牛、羊六大特色产业已经实现了主导产业贫困村全覆盖,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百亿元以上。近年来,天水市实施了百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统筹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各类资源,开展了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4万人次以上,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了“天水白娃娃”“伊香拉面师”等一系列劳务品牌,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2018年天水市五县两区共有农产品生产加工类扶贫车间40个,其他类扶贫车间5个(电子元器件加工、超市等),共计45个,占128家扶贫车间的35%,享受了政府财政奖补资金1064万元,就业培训补贴资金654.9万元,吸纳就业人员77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90人。

天水市农产品生产加工类扶贫车间主要集中在秦州区和麦积区,相应的物流交通、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链初步形成。2017~2019年天水市从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人员月收入在2300~3500元之间,帮助从业的贫困劳动力均实现了脱贫。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属于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逐步实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天水市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发展会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尤其以华天科技和长城机电为代表的电子技术产业稳定发展,电子元器件具有一定的本地市场需求。目前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已经有一家电子元器件加工扶贫车间,年产560万件,由江苏宿迁电子公司包销,可为天水市建设发展电子元器件加工扶贫车间提供经验借鉴。按照电子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尤其是天水本地电子元器件的需求稳定,为天水市建设和发展电子元器件加工扶贫车间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根据以上分析,天水市以手工编织、服装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电子元器件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顺应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乡镇、乡村转移的发展趋势,适合进城陪读家长、农村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灵活就地就近就业,解决了留守儿童、青少年教育和老人赡养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家庭矛盾与娶妻难问题,有利于消除赌博等不良风气,改善农村风貌,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天水市扶贫车间发展面临的问题

就业和产业扶贫车间是我国精准扶贫的产物,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脱贫,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扶持和推动。天水市扶贫车间发展在就业和产业扶贫攻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影响其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一)天水市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较少,带贫率低。2018年天水市128家扶贫车间提供了11994个就业岗位,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23人,带贫率仅为41.88%,不足50%;2019年156家扶贫车间提供了10352个就业岗位,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93人,带贫率为39.54%,有所下降。2018年天水市扶贫车间除了享受税收减免,还享受了政府财政奖补资金1094万元(当年落实了726万元政策性奖补资金),得到了696.7万元的就业培训补贴资金,财政资金扶贫代价较高。

(二)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属于低层次低端产业。2019年底天水市有扶贫车间156家,数量不少,但没有一家是规模以上的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天水市扶贫车间主体是编织业、服装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含量低,很多无法实现标准化加工,质量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同业之间的产品和市场同质性高,缺乏异质竞争能力;缺乏自主品牌,或者贴牌订单加工,或者无牌自营自销,也没有产权保护,影响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的收益性和长远发展;各县区扶贫车间各自为政,条块管理,未能在全市范围形成分工与协作的产业链条,不具备集群效应和产业链效应。

(三)天水市扶贫车间运营模式较为落后。扶贫车间合理的运营模式基本都是“政府引导+公司制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农户”。综合分析天水市2018年认定的128家扶贫车间运营模式发现,甘谷的手编汽车坐垫和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运营模式属于“政府引导+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等公司制龙头企业+农发公司及合作社+26家扶贫车间+贫困农户”的模式,武山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运营模式属于“政府引导+武山大林实业有限公司、武山县智捷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和武山县肖丝路服装加工有限公司等公司制龙头企业+农发公司及合作社+13家扶贫车间+贫困农户”的模式。这39家扶贫车间能够在产权明晰、规模经营、组织机构健全和运营较为科学规范的当地公司制企业组织管理下运营,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财税扶持和管理指导都能够较快落实到位,其运营状况较好,扶贫成效较为显著。但其他89家扶贫车间情况就不一样了,基本属于小微企业或手工作坊,小规模灵活经营,管理运营靠经营者个人的能力和精明能干,属于人合企业,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规范性,加上交通不便、成本高、销售困难等,经营比较困难。尤其是缺乏产权明晰的公司制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带动这89家扶贫车间的生产组织与运营管理,作坊式经营,经营风险较大,也不利于就业人员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四)资金、技术、人才、设施和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了天水市扶贫车间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地调查发现,天水市92%的扶贫车间规模实力有限,内生发展能力差,资金短缺,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收益率不高,信用积分低,融资困难,一门心思指望政府扶贫资金的扶持;50%以上的扶贫车间缺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工,没有核心能力,制约了产品标准化加工和技术工艺革新进步,工艺加工流程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无法升级换代,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升级需要,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在低层次上运营,不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20%以上的扶贫车间从业人员属于季节性用工,人员流动性太大,长期工和熟练工短缺,影响加工质量的稳定性;10%以上的扶贫车间生产加工的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制约,无法按计划保质保量满足订单需求,影响和牵连了天水市扶贫车间的整体商业信用;5%左右的扶贫车间厂房土地有限、供电不足,无法扩大规模;省人社厅下拨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费不足,资金缺口县财政无法补偿,几乎所有龙头企业的培训学校负债运行,不利于尽快转变劳动者观念和提高其综合素质,不利于扶贫车间向高质量发展。

(五)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发展重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长远发展能力不足。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项目基本属于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益的项目,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和实力,技术附加值很低,长远发展能力不足。这和驻村干部脱贫帮扶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帮扶考核也有契合性,没有充分考虑贫困村的实际优势及长期脱贫的需要,缺乏见效周期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对于一些贫困户来说,只要有钱有收入,他们无所谓参加何种就业项目,无所谓能不能练就一技之长,对长期改善经济状况也没有打算。此外,天水市农村的中青年健康劳动力一般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当地专门从事非农工作,而大多数贫困户中留在家的人员或者是家庭拖累重,或者是老弱病残,不符合发展潜力大的农业或非农业产业项目的产业工人要求,也无法参与科学正规的技术培训,就业能力很弱,这也是扶贫车间带贫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推动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发展以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与创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为目标

2019年天水市扶贫车间带动了4093位贫困劳动人口实现了可持续就业脱贫,取得了精准扶贫效应,以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技术培训机构也发挥了教育培训的扶贫效果,一些贫困人口劳动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也获得了一技之长,甚至具有了一定经营技能和创业技能。为了实现2020年天水市全面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天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政府引路、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吸纳就业、稳定增收”的工作思路,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扶持扶贫车间提质扩量增效良性发展,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批”,在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的同时,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就业与创业等可持续就业能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不能一味地追求区域或县域层面的脱贫,也不只是单纯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是对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贫困程度、脱贫可行性以及贫困者自身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有可持续生计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贫困—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跳出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链条的贫困锁定。[1]为了促进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可持续发展,天水市扶贫办立项研究了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和产业扶贫的可行性,探索产业扶贫与扶志结合、扶智与就业并举的路子,把就业扶贫和扶贫车间发展作为助推脱贫攻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让贫困人口获得就地就近的劳动技能,获得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破解其贫困锁定的恶性循环。而精准扶贫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帮扶,要从教育、技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帮扶,[4]天水市在扶持扶贫车间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继续将教育培训作为头等大事,加大贫困人口教育培训的力度,解决扶贫车间人才和合格工人招收困难问题。天水市扶贫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妇联等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和培训资金补贴,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规模及水平,优化培训程序,建立专业机构培训与扶贫车间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将动员思想观念转变与知识技能培训相结合,将经验技能和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将扶贫车间就业贫困人口培养成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高扶贫车间从业人员的经营素质和职业素质,有望其中涌现出创新创业人才,为产业层次跃升和带动更多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发挥作用,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人才基础。

(二)构建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为扶贫车间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一,由天水市扶贫办牵头构建扶持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见图1),提供组织保障。在天水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天水市财政局、人社局、建设局和妇联等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决胜脱贫攻坚取得预期成效。

第二,在天水市各级政府及扶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由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天水市编织、服装、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扶贫车间的产业发展方案及实施细则,并与天水市各县区农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具体落实帮扶扶贫车间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三,在天水市各县区政府及扶贫办的领导下,各县区农发公司负责产业宣传推广、组织培训等,合作社、村集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农户进行沟通与联结。

图1 天水市扶持扶贫车间发展组织体系

(三)天水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扶贫车间的产业发展

第一,天水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扶贫领导协调小组,专门负责帮扶扶贫车间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工作。一要把握政策导向,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帮助扶贫车间拟定中长期项目发展规划,做长期打算,保证其经营行为的长期化,消除把做企业当作做生意的短视行为。二要引导社会力量帮扶帮建,扶持扶贫车间长期向好发展,结合天水市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帮助扶贫车间与电商有效对接;与精准帮扶单位帮扶工作计划有效对接;与天水市各商会、各协会的专业力量有效对接;与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对接,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乡村,将工艺和技能要求简单、操作简单的工序放到乡镇等,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三要宣传鼓励天水市居民购买扶贫车间各类消费产品,有效开辟本地市场,尤其要鼓励倡导天水市各学校、医院及企事业单位定点向扶贫车间订单采购校服、医院病号服及各种工装服,大力扶持扶贫车间服装业发展。四要引导天水市扶贫车间与贫困人口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和承揽加工合同,保障贫困劳动力的自身权益,让贫困人口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真心为他们持续脱贫所付出的努力。

第二,天水市各级政府部门帮扶和引导扶贫车间经营者共同开发和畅通分销渠道,加大促销宣传力度,开拓市场。天水市扶贫车间的经营者独自负担促销费用是不现实的,要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政府扶持和引导大家一起共同开发市场,共同负担分销和促销宣传费用,共享市场。天水市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要带领扶贫车间经营者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商品博览会及展览展销会,通过成果展示及产品推介,争取订单,同时吸引更多外地企业来天水市投资发展。有条件的扶贫车间要积极寻求与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进行专业化协作,承担业务外包,或者依附于大企业承包经营,或者寻求合作与兼并等,借助外力,提升扶贫车间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天水市各级政府相关的帮扶配套政策措施要全面到位,包括开通专项贷款通道,财政奖补资金和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减免,为扶贫车间的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提供便利条件,并给予相应补贴等,减轻扶贫车间的负担,推动扶贫车间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借助天水市智慧政府建设契机,积极推进扶贫车间数据平台建设,帮助扶贫车间进行平台营销,统一编号、统一标识,实现扶贫车间信息全面公开和各组织机构信息共享,并进行有效监管。天水市扶贫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扶贫车间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防范其经营行为失范。尤其对涉及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国家环保要求的项目,从项目规划到运营都要科学论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安全生产和环保等问题。同时将天水市扶贫车间动态发展与监管的数据在数据平台公开、共享,扶贫车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也可以寻求相互之间的合作,保障龙头企业及扶贫车间健康发展。

第五,鼓励和引导天水市各县区村集体和农户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和资产等以入股的形式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扶贫车间,实现股份制经营,推动“三变”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车间建设和发展需要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从投入到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存在一定风险,涉及龙头企业与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等主体的利益,必须引入和发挥保险公司的作用,开发针对就业扶贫车间缴费低、保险额度大的险种,最大程度保障就业扶贫车间和贫困人口的利益。

(四)培育和壮大天水市扶贫车间优势产业,创新运营模式,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第一,做大做强天水市手工编织业、服装加工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等优势产业。一是在天水市推广甘谷扶贫车间手工编织业的发展经验,共享“编织扶贫”模式,扩大手工编织业、服装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规模。二是推广和完善“公司制龙头企业+县区农发公司+合作社(村集体)+扶贫车间+农户”运营模式,提高扶贫车间产业运营管理水平,规范产业运营管理流程。对89家小规模、作坊式经营的扶贫车间中有潜力的扶贫车间进行改制,转型为产权明晰、运作规范、管理流程科学的合伙制企业或者公司制企业;对没有能力转型的扶贫车间,帮助他们与已经具备帮扶能力的当地龙头企业对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天水市委市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手工编织业、服装加工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在全市各区县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使天水市五县两区在三大产业链上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改变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效应。四是利用天水市现有的电信企业、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电商企业等技术力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帮扶扶贫车间创新运营模式,为将来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运营奠定基础,进而走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依托天水市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雄厚的工业基础,培育有发展前景、高起点的优势产业扶贫车间,使扶贫车间依附于天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电子技术企业,从事承包经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准时生产和“专、精、优”经营,提升扶贫车间产业发展质量。

第三,依托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学习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发乡村游资源和休闲农业资源,积极推进“旅游+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引导贫困户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创建一批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餐饮、民宿、导游、农特产品销售等旅游服务类扶贫车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脱贫致富和绿色经营双效应。

(五)创建和打造富有天水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形成形象效益

天水市扶贫车间3~5年内以OEM与自主品牌兼存为主,为未来5~10年全面打造富有文化地域特色的自主品牌积蓄力量;5~10年内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走特色品牌经营道路,形成形象与关系效益。天水市扶贫车间必须以前瞻性思路,构建具有现代商业模式的经营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活力和品牌竞争力。企业特色品牌和质量管理能力最终会沉淀在自主品牌价值上,会带给企业长期的品牌租金,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能力,不仅代表企业形象,更代表了天水市的形象。为此,天水市扶贫车间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地理标识”“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认证,同时把天水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嬴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五大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品牌设计创建的历史文化宝库,开发设计和宣传推介富有历史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的品牌商标、包装及产品,提升软实力,使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经济效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积极推进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产品改进和更新为核心,加强技术工艺改造和革新,驱动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经营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利用专业设计师,尤其是利用天水市当地高校专业美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的设计力量,设计流行时尚的品种款式、包装和品牌;利用天水市农业系统和制造业领域出色的技术力量,帮扶扶贫车间改进革新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给扶贫车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逐渐培植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经营,扶持天水市扶贫车间产品质量档次向上延伸,从低端走向中高端,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第三,强化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价格竞争力。天水市扶贫车间运行发展的优势在于以较低的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支撑的价格竞争力。基于当前人工成本增长的刚性化以及因企业改制和规范管理造成管理费用刚性增长的情况,扶贫车间有规划地进行加工流程和工艺技术改进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

第四,借鉴公共设施建设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发展实行项目化运营,启动一批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有长远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项目,包括能够发挥天水市当地特色优势资源,附加值高,具有深层次加工潜力的农产品种植加工项目,或者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工业加工项目。以这些项目为载体,引导扶贫车间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产业扶贫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积极对接,推动扶贫车间产业高起点发展或者腾笼换鸟,摆脱低层次、低端产业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取得长远的高质量扶贫效应和经济效应。

四、结束语

天水市扶贫车间手工编织、服装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等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为就业能力弱、不愿离乡、需兼顾家庭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了规范的教育培训和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贫困人口接受了新观念、新事物、新技能,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稳定增收,稳定脱贫致富,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变得更加自信,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天水市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难题,无法短期内向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政府、社会各界和政策、财政、教育、项目等扶持,转变运营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经营系统,引进技术人才,培育特色品牌,实现产业升级。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和底线。[5]天水市扶贫车间产业可持续发展必将为天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奠定产业和就业基础。

猜你喜欢

天水市车间加工
三个好朋友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招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