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传统村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20-07-15侯灿胡道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村落湖北省传统

侯灿,胡道华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0 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1980年以前建村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1].与古镇相比,传统村落更多地体现居住和生活服务的功能,是社会构成的基层单位.

2012年专家委员会评审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名录的村落将成为国家保护的重点.评定的着眼点为历史建筑、选址与格局、非遗3个方面[2].从2012年以后习惯称呼的“古村落”,正式更名为“传统村落”,自此传统村落的概念更加明晰,更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随着传统村落评选工作的进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传统村落的演变规律[3]、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及传统村落的旅游景观[4]3个方面论述.国内研究领域集中于建筑科学与工程、考古学以及旅游学,而地理学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地理学主要研究面在引入“意象”(image)的概念,对中国古村落景观进行空间意象研究[5];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6]以及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提出了活态保护概念[7].

但目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存在区域研究尺度的不平衡,与湖北相邻的湖南与江西都已有相关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湖北省在省域尺度上利用GIS技术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的研究较少.本文中利用GIS技术对湖北省传统村落进行可视化表达,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湖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借鉴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中国中部,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是沟通东西南北的“大通道”.湖北省三面环山,中间地势低平,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其水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称.荆楚文化历史悠久.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湖北的传统村落具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多元价值,各地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特色的自然村落形态.截至2019年,在中国传统村落网公布的4批传统村落名录中,湖北省先后有118个村落入选,其中8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的建筑风格、文化特色、聚落形式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空间分布的密集性指标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地理要素在空间上集中程度的指标,地理集中指数常用于描述产业在空间的集中程度,例如旅游业中用来描述游客集中度[8].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公式:

(1)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市(州)研究对象个数;T为区域内研究对象的总数;n为市区总数.G值越大,要素分布越集中.

核密度分析工具可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的密度,同时具备计算点要素的密度与线要素的密度的功能.核密度计算公式:

(2)

2.1.2 空间分布的集聚性指标 最邻近指数法使用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描述分布模式.最邻近指数计算公式:

(3)

式中:re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ρ为点要素分布的密度.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为集聚模式;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为随机模式;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为均匀模式.要实现观测值与理论值间差异的定量分析,还需对R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化Z进行检验[9]:

(4)

式中:SE是研究对象实际发生位置的平均最近邻点距离与理论分布下期望值之间差值的标准误差.Z>1.96,可认为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研究对象实际发生的位置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分散模式;Z<-1.96,可认为研究对象实际发生位置是聚集模式,且能通过在α=0.05的显著性检验;-1.96

2.1.3 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指标 空间要素分布的均衡性可以用不平衡指数与洛伦兹曲线进行评价.不平衡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在不同地区内分布的均衡程度.洛伦兹曲线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是否均衡的曲线.不平衡指数计算公式:

(5)

式中:n为区域的个数;Yi为各区域内某一研究对象在大区域内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当S=0,表示研究对象在区域内均匀分布;当0

2.2 数据来源以湖北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相关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5处:从中国传统村落网收集湖北省118个传统村落名单,并用小O地图插件进行地理坐标拾取;水系、公路等数据来源于全国1∶106基础数据;湖北省底图来源于2015年全国市县矢量地图;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人口、城镇化率来源于湖北省2018年统计年鉴以及各市政府网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湖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地市分布特征湖北省共有传统村落118个(图 1),其中恩施、黄冈、咸宁3市(州)明显多于其他城市(图 2),这3个城市共有传统村落80个,占总量的68%,孝感、黄石、十堰3市传统村落数量接近全省的平均值,在6 ~ 8个的区间,宜昌、武汉、随州、襄阳、荆门、仙桃等市传统村落数量均在1 ~ 5个的区间,鄂州、荆州、潜江、神农架、天门传统村落数量为0.

3.2 空间分布的密集性分析由公式(1)可得,传统村落总数T=118,市(州)总数n=17,通过Excel计算,得到湖北省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G=45.289 45.假设118个传统村落均匀分布,则G=118/17=6.941 1,45.289 45远远大于6.941 1,表明从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

选取2.5 km为搜索半径,生成湖北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分析图(图 3).总体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恩施州与东部的黄冈市,形成两个较大的集聚区.恩施州东南部有较高的武夷山脉,黄冈市北部有大别山脉,山脉阻碍了与外部的交流.同时它们都位于与邻省的交界地带,表明在省域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完整保存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恩施州也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与不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不同特色的自然村落形态,也形成高密度的村落集聚区.除了上述两大高密度区,咸宁市与孝感市形成次级密集区,这两大区域也都位于省域交界地带.

图1 湖北省各批次传统村落分布图

图2 湖北省传统村落在各市(州)的分布

3.3 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分析利用AcrGIS10.5传统村落进行平均最近邻分析(表 1),从表 1可知,湖北省传统村落观测值与期望值的比值即为最邻近指数0.639 058,小于1,初步表明传统村落的实际空间分布与随机分布假设相比,在湖北省内呈现聚集分布.

对上述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传统村落的Z=-7.500 830 <-1.96,并且P为0,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湖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集聚分布是显著的.

表 1 传统村落聚集性分析

3.4 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分析根据公式(5),可以利用Excel计算不平衡指数S=0.725,表明传统村落在省域分布不均匀.通过计算地市传统村落累计百分比做出洛伦兹曲线(图 4),可以看出鄂州、荆州、潜江、神农架、天门等市(区)没有传统村落,而咸宁、黄冈、恩施等市(州)传统村落数量很多,导致洛伦兹曲线两端向绝对不平均线靠近,说明湖北省传统村落分布极度不均衡.

图3 湖北省全部批次传统村落分布密度图

图4 湖北省传统村落分布空间洛伦茨曲线

4 湖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4.1 自然环境因素

4.1.1 地形 地形是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海拔与坡度对气候、水源、土壤等要素有很大影响,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地形还影响交通,地形越复杂交通越不便利.

利用AcrGIS10.5将湖北省地形高程图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进行叠置分析(图 5),可知湖北省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山地、东部山地及其丘陵地带,中部平原地带传统村落数量极少.西南部主要是大娄山与武陵山,东北部为豫鄂皖边界的桐柏山与大别山脉,东南部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鄂东北低山丘陵主要在省域边界地带且地形复杂.西南部与东部形成与世隔绝的地形环境,外界对其影响较小,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4.1.2 水系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水域是万物生机源泉,因此村落的形成与水源也密不可分.利用ArcGIS10.5对湖北省水系进行3 km和5 km缓冲区分析(图 6),可知大部分村落都依水而建,离水系越近村落分布越多.在水系3 km缓冲带内,村落数量占总数的30%;在水系5 km缓冲带内,村落数量占总数的46%.恩施、黄冈、孝感等地区村落沿水系分布较密集,而黄石、咸宁等地区水系相对较少,村落沿水系分布较稀疏.水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更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形成.

图5 湖北省传统村落与高程

4.2 社会经济因素

4.2.1 交通 交通发达程度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ArcGIS10.5对湖北省的国道与省道进行缓冲区分析(图 7),从整体上看,距离交通线越远,传统村落分布越多,在国道与省道2 km缓冲区内,村落数量分别占比6%、16%,在国道与省道4 km缓冲区内,村落数量分别占9%、26%.从图7中也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恩施州、黄冈市交通相对落后却有最多的传统村落,这两地区分属武陵山区与大别山区,交通不便,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村落仍保持着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咸宁市、孝感市传统村落较多,其离省会较近,交通便利,但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注重对当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对传统村落破坏较少;三是武汉市、襄阳市传统村落数量较少,这两地区交通便捷,城镇化建设速度快,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影响传统村落的保护.

4.2.2 人口 人口参与村落的选址与建造,其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都体现在村落的形成之中,同时在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rcGIS10.5对湖北省2017年各市人口密度与传统村落进行叠置分析(图 8).可得人口密度较大的黄冈、孝感、黄石、咸宁等4市传统村落数量较多,共约占全省数量的44%;武汉、荆州、天门、潜江、仙桃等5市人口密度与传统村落数量成反比,共约占全省数量的4%;恩施、十堰等2市(州)人口密度较小,但是传统村落较多,共约占全省数量的41%,除上述外,其他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传统村落相对较少.

4.2.3 城镇化率 利用AcrGIS10.5将湖北省2018年各地区城镇化率与传统村落进行叠置分析(图 9),可知两者之间存在3种关系:一是恩施州、黄冈市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占全省传统村落数量的58%;二是武汉、襄阳、黄石等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稀疏,占比12%;三是除上述地区外,其他地区城镇化率中等,传统村落数量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村落数量与城镇化率的关系成反比,因此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课题.

4.3 历史文化因素文化是传统村落评选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根基,因此历史文化也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心城市起关键作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周边村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10].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使得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小洋楼代替了传统建筑,机器制造代替了特色手工,加之过度的旅游开发忽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传统村落遭到严重破坏.

湖北省共有17个市(州),每个市(州)各方面都有其差异性,故选取每个市的行政中心进行直线距离分级制图,然后与传统村落的坐标点进行叠置分析 (图10).从行政中心由近到远可分为5级,级别越高代表离中心城市越远.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其行政中心之间存在的密切的空间联系.从整体上看,传统村落的分布大多距离行政中心较远,受到行政中心的影响较少,其历史文化得以保存.搜集湖北省全部传统村落资料显示,目前住建部公布的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中,湖北省有17个上榜,这17个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村落.如麻城市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是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风景优美的杏花村因杜牧的一首诗而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图9 湖北省传统村落与城镇化

图10 湖北省传统村落与行政中心分级

5 结论与讨论

以湖北省11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以及缓冲区等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是在空间分布上传统村落呈现集聚状态,在市域尺度上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恩施、黄冈、咸宁、孝感等4市(州);二是地形、水系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村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复杂、海拔较高的省域交界地带以及水系附近;三是交通、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都为传统村落的完整保留提供重要基础;四是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村落存在的根基,影响传统村落的发展.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活象征,同时也是极为脆弱性的文化遗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更为重要[11].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建筑特色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一直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根据途牛旅游网对外发布《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显示,2012—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增长率高达31.2%.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及游客需求的改变,曾被大多数乡村文化与旅游开发者忽略的资源开始成为“香饽饽”,比如传统村落蕴含的古农耕资源以及乡村的文化生态.

本文中仅对湖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没有对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贫困地区传统村落的宜居环境评价等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村落湖北省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