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容器的焊接工艺研究
2020-07-15朱莎莎张继亮孙亚杰
朱莎莎 张继亮 张 力 朱 虹 孙亚杰
(二重(镇江)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212000)
近年来,随着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制造工艺的日渐成熟,凭借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海上及海岸设施、油田设备、造船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1]。但由于碳钢与双相不锈钢在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组织和焊接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双相不锈钢复层合金元素稀释和增碳、碳钢基层硬化和脆化等问题,在焊接应力及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纹,影响容器产品的质量及使用安全性。
公司承制的某项目的分壁塔采用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其材质为Q345R+S32750,为保证分壁塔的堆焊焊接质量,在产品制造前期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和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开展了堆焊工艺试验。
1 产品介绍
分壁塔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材质为Q345R+S32750,壳体厚度不一致,包括(16+3)mm、(20+3)mm、(24+3)mm等厚度,其中最厚的筒体壁厚为(68+3)mm,处于上封头邻近处。
按照GB 150.4—2011《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要求,当Q345R大于32 mm时需焊后热处理,本产品中技术条件也明确要求对于基层厚度达68 mm壳体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故此整台产品除壁厚为(68+3)mm的筒体段需焊后热处理外,其它均为焊态。根据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中的焊后热处理推荐规范,确定了合适的焊后热处理工艺:620℃±20℃×2.2+0.25h。
考虑到双相不锈钢焊后经400℃以上热处理后容易引起σ相脆化,故对该产品不同厚度部位的焊缝补堆、接管内壁堆焊需采取的工艺及最适合的状态开展焊接工艺研究。
2 焊接工艺试验
2.1 基本要求
依照产品技术条件,焊缝补堆厚度和接管内壁堆焊厚度不得小于5 mm,面层厚度不得小于3 mm,堆焊采用双层堆焊,过渡层堆焊E309LMo,面层堆焊E2594,所有S32750复层焊接接头以及堆焊层(包括过渡层和面层)需按NBT 47013.5—2015的要求进行100%PT检测,I级合格。面层及面层以下3 mm范围内化学成分要求相同,见表1。堆焊面层铁素体含量控制在40%~60%。
表1 E2594面层及面层以下3 mm范围内的化学成分要求(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requirements for E2594 surface layer and that within 3 mm below surface layer (mass fraction,%)
表2 焊接工艺参数Table 2 Welding process parameters
表3 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的铁素体数检测结果Table 3 Ferrite number of test plates for welding process evaluation
在焊缝补堆以及接管内壁堆焊过程中,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分别采用了焊条电弧焊(SMAW)和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FCAW)进行堆焊,其焊接工艺参数见表2。
根据产品技术条件,为了满足产品焊接要求,进行了6块试板焊接试验,以便研究焊后热处理对堆焊面层的影响。
2.2 试验情况
2.2.1 堆焊层面层铁素体测量
2.2.2 焊缝化学成分
采用光电直读光谱仪、氧氮氢分析仪分析了堆焊层表面及表面以下3 mm处焊缝的化学成分,见表4。
2.2.3 弯曲试验
2.2.4 晶间腐蚀
表6 堆焊层晶间腐蚀结果Table 6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results of surfacing layer
3 试验分析
3.1 弯曲试验裂纹及晶间腐蚀不合格分析
从表5和表6中可见S-1、S-3、F-1、F-3试板弯曲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均一次性合格,经620℃±20℃×2.2+0.25h整体焊后热处理后,S-2和F-2试板的弯曲试验均发现了堆焊层有大于1.5 mm的开口缺陷,该试板同时也发现有晶间腐蚀倾向。
S32750双相不锈钢属于Cr25型双相不锈钢,选择了E2594型焊材。Cr25型双相不锈钢由于其添加了Cu元素,在600~1000℃范围内加热,焊接热影响区及焊缝金属易析出σ相、碳化物、氮化物(Cr23C6、Cr2N、CrN)[2]等,造成接头耐腐蚀性能及塑性的大幅降低。不锈钢在450~850℃范围内加热,可产生晶间腐蚀倾向[3]。本次焊接试验中,E2594面层经620℃±20℃×2.2+0.25h热处理后,S-2和F-2试板铁素体数量急剧下降,处于脆化和晶间腐蚀区间,出现了超标裂纹,导致弯曲性能不合格并且堆焊层也出现晶间腐蚀倾向。另外当冷却速度过快时,会一直有δ→γ转变,造成单相铁素体化,因此焊接线能量一般应控制在10 kJcm~15 kJcm,层间温度控制⟨150℃。
对钢板厚度δ=(68+3)mm的分壁塔壳体,调整面层堆焊的焊后热处理时机。采用过渡层堆焊后进行620℃±20℃×2.2+0.25h热处理后,在室温下堆焊E2594焊材,面层堆焊后不再进行热处理,依照NBT 47013.5—2015的要求进行100%PT检测,试板S-3和F-3均I级合格,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铁素体数检测结果均满足技术要求和NBT 47014—2011,并且该堆焊层未出现晶间腐蚀倾向。
3.2 金相组织分析
E2594熔覆金属焊态下和焊后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见图2和图3。试样焊缝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柱状晶。奥氏体呈沿晶、晶内针状和晶内块状分布。焊态下E2594熔覆金属铁素体较多,热处理后的E2594熔覆金属铁素体较少。
图3 热处理后E2594熔覆金属金相组织
Figure 3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E2594 cladding metal after heat treatment
4 结论
(1)采用E309LMo+E2594堆焊,焊接线能量一般控制在10 kJcm~15 kJcm,层间温度控制⟨150℃,焊态情况下化学成分、铁素体数、弯曲性能均能满足技术条件;
(2)Q345R+S32750复合钢板环缝补堆焊,若耐蚀层经620℃±20℃×2.2+0.25h整体热处理,堆焊面层的焊缝金属会析出σ相等,造成接头耐腐蚀性能及塑韧性的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