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海外预置储备发展现状及启示

2020-07-15郭立卿杨志文XIAOHuaLINYongGUOLiqingYANGZhiwen

物流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预置军事基地储备

肖 骅 ,林 勇 ,郭立卿 ,杨志文 XIAO Hua, LIN Yong, GUO Liqing, YANG Zhiwen

(1. 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11;2.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1. Army Logistic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11, China;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0 引 言

随着我国海外利益不断增长,海军“走出去”战略成为必然,如何开展海外预置储备和补给工作,保证武器装备性能可靠,满足官兵的生活需要,已成为影响我军海外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面对海外补给和预置储备问题,世界各国主要考虑3 种解决办法,一是加强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进行提升,舰队每到一个区域能依托基地预置储备及时补给。二是加快海上预置舰队建设,提升海外补给能力。三是加深军民合作,协同民船为海外舰队提供海上补给。本文整理了美军预置储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军开展海外预置储备和海上补给提供参考借鉴。

1 预置储备基本内涵

战备物资预置储备是提供战争初期的保障供应,在重要的作战方向、预定战区或大型运输舰船上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后勤物资和装备维修器材。当战争爆发时,预置储备的物资能迅速与作战人员结合,形成战斗力,进而夺取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其特点是通过“人装分离”、预先配置作战物资,减少了战时的战略运输量,提高了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物流资源配置的效率,缩短了物资保障的反应时间。

预置储备主要有4 种模式,分别是陆基预置储备、岛礁预置储备、海外基地预置储备和海上舰船预置储备(如图1 所示)。

图1 预置储备的主要模式

陆基预置储备,着眼于应对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依托本土军事基地,将战备物资预置到热点地区。岛礁预置储备,又称海上基地预置,主要依托作战海域内岛礁建设储备库进行物资预置储备,也可以是友好国家提供、合作或租用的可用于军事目的的岛屿。海外保障基地预置储备是为满足军队远海机动作战兵力遂行远海作战需要,在友好国家提供的港口或基地预先开设的综合保障点。海上舰船预置储备是为提高海上作战初期物资支援保障能力,提前将装备、物资或保障力量预先配置在由综合补给船、滚装船、运输船等保障舰船组成的海上预置船队,配置在远离陆岸的海上重要战略通道或者作战热点海域,根据作战需要对作战单元实施及时的物资补给。

2 当前美军预置储备的主要形式

美军设立了专门从事战备储备研究的全国防务储备中心。为提高物资储备经济效益,不断探索新的储备模式,提出了四种主要的战备物资预置储备形式:一是,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以往的实物储备存在资源重复配置,占用大量的国家资金和后勤资源。因此,美军将原有的实物型储备向生产能力储备模式演变,逐步形成了实物储备与虚拟储备相结合的储备形式。二是,军事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利用军民融合思想,积极探索社会资源补充军事储备,进而形成平战结合、军民共储的局面。三是,国家储备与军队储备相结合,军事储备结构优化问题是美军关注的重点。针对不同储备层级之间存在信息阻碍,物资储备重叠,库存配置不合理、仓库布局不合理、采购资源浪费等问题,美国国防后勤局提出“国家库存管理战略”,形成了消耗品库存以国家储备为主体,通用物资三军联储,专用物资军种储备的格局。四是,定库储备与移动储备相结合,科学合理谋划储备布局,节约战时物资运输成本,提高物资保障效率。美军在“热点”区域预置战争初期部队所需的成套装备物资。有的预置在固定的军事基地,有的预置在大型舰船上,从而实现定库储备与移动储备相结合的储备形式。

3 美军海外预置储备发展趋势

美国海军研究所2019 年公布,计划2030 年美军将拥有355 艘舰艇,其中12 艘航空母舰和12 艘弹道导弹潜艇,66 艘攻击型潜艇,104 艘大型水面舰艇,52 艘小型水面舰艇,38 艘两栖作战舰艇,71 艘辅助支援船。近年来美国海军舰艇总数维持在270~290 艘之间,美军舰船总量在未来呈扩张趋势,随着作战舰艇数量提升,美军海上补给能力匹配上升,在规划中,将新建20 艘新型油料补给船。

美军补给舰船虽能满足中低强度作战海上补给需求,但在应对大规模、高强度作战时,常备的海上运输补给力量无法满足战时补给需求。为应对战时可能出现的海上物资补给力量不足,美军主要通过军事基地预置储备、海上舰队预置储备、民船快速改造强军、军民融合建设这4 种途径提升海上保障力量。

3.1 依托海外军事基地开展预置储备。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军海外军事基地大大减少,在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压缩至374 个,分布在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 万人,这些军事基地具有相当的预置储备能力。

3.2 加强海上保障预置舰队建设。目前,美军现役的补给船有31 艘,其中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现役2 艘、亨利·凯泽级油料补给船现役15 艘、刘易斯·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现役14 艘,由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负责管理运营。舰艇技术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美军补给舰艇技术参数

美军的补给舰队实力雄厚,特点鲜明,具有以下特点:(1) 速度快、机动强,能够伴随舰队航行,及时提供补给。(2)装载量大、满载排水量在40 000 吨以上;装载品种丰富,包括燃油、航空煤油、淡水、弹药、干货和冷冻品等物资。(3) 补给设施设备齐全,作业效率高,能同时执行干、液货的补给。(4) 武器装备多、自卫能力强,补给船需要伴随编队执行任务,在武器装备方面配备了舰炮、密集阵等近防武器系统,部分补给船还配备了海麻雀防空导弹等。(5) 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错误率低、人力少。

3.3 民船改装快速提升美军海外保障能力。1977 年,美军启动了“民船海军增强计划”(MSNAP),通过对民船改装,使其具备海上物资补给能力。美军研制了多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民船快速加装补给装备,主要有航行补给加强系统、模块化干货补给系统、模块化油料补给系统、垂直补给系统、纵向加油装置等,为民船提供了装备基础。美军民船改造模块如图2 所示。

图2 美军民船改造模块

3.4 发展军民融合补充海外保障力量。美军招募地方海员组建了9 支海上物资补给分队,经过应急培训后派遣到商船上承担补给任务。美军注重军事经济效益,海军补给船采用军民融合方式,大量配备平民船员,完成操船和补给作业,仅有一小部分海军负责安全和通信。各类补给舰地方海员占比达70%以上。

美军注重对平民船员的业务培训,在新泽西州厄尔建立了海军MSNAP 补给培训中心。每年培训大量的地方海员,内容包括补给装备操作管理、补给物资集装、补给作业指挥、无线电通信、安全规范、作业流程等,对于业务能力掌握和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美军视民用船只为重要的后备力量,被誉为“国防第四军种”。

4 启 示

为了提高我军海外预置储备及保障能力,美军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军海外预置储备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就目前状况,我军除亚丁湾吉布提基地外并无其它海外基地,尽管国际关系复杂,海外基地建设困难重重,我国仍然需要协调国际关系,在远海热点地区建设海外军事基地。

加强海上补给舰队的建设:我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海上预置船队,可在热点区域根据任务需要建设相应的预置船队,将装备、器材、燃料、补给、医疗设备等物资预置其中。

加强补给装备和民船改造技术研发,未来应以后备补给船队建设为牵引,以远海编队为保障重点,研制发展模块化设计的补给装备及改装技术,形成完整的补给技术装备体系,为民船提供横向、纵向、垂直等多种物资补给手段,形成综合补给能力。

发展军民融合,注重业务能力训练。民船强军,启用民船改造快速扩充海上军事预置储备能力。根据海上补给需求,挑选大型国企的适用民船,对民船进行补给能力改装,对这些船只实施补贴。这些民船平时分散在各航运公司承担正常商业任务,管理部门掌握船只实时位置和状况,根据作战需要随时进行征召,成为海军可靠的快速补给平台。

重视技术培训和补给训练。民船补给依赖于船员,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补给训练有利于提高船员的补给业务能力。除了进行平时的业务培训外,也应重视战时民船海上快速补给训练,提高民船综合实践补给能力。并在训练中,安排民船参加各类海上军演,练习为航母编队等海上作战力量实施物资补给。经过长期的协同作业,形成民船海上补给力量。

5 总 结

美军有强大的海军和造船业作为基础,部队作战经验丰富,其军队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海外预置储备和后勤保障体系。我国海军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期,将逐步形成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海上作战力量,为确保海上作战力量的有效开展,实现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变,我国还需加强陆上、海岛上军事基地的建设,尤其在国外地区。目前无法建成有效的海外固定军事基地时,应加强海上补给舰、预置舰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民船海外预置和补给优势。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提供重要的后勤支援。

猜你喜欢

预置军事基地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俄在北极建军事基地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混料设计在6061铝合金激光焊预置Al-Si-Ni粉末中的应用
预置缝线减张缝合法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