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前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0-07-14黄凌芸
黄凌芸
摘 要 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学情前测分析,可以准确的把握学生学前知识的储备情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状态有全面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能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学情前测对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是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所以文章就学情前测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讨论,旨在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 学情前测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基于这一理念,就“因材施教”的实施来看,摸清“材”的具体状况是“施教”的基础,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新知识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学情前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前的知识储备情况,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进而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1学情前测概述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是重点关注的,但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比较忽略,也就是把教学起点归零化,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点,没有把握好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造成学生为配合教师上新授“懂装不懂”,也可能造成学生无法内化教师讲授的内容,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出于对此问题的解决,课前进行学情前测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前测是体现“以学定教”的一种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具体指的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摸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具体教学开展也会更具针对性。这种摸查可以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预习分析、活动观察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其突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针对性帮助。在进行学情前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会更清晰,能够把握好新知的“生长点”,同时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或易错点上,对学生本身已经理解或者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教学效果更显著。(2)学情前测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教师的分层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执行相关的教学措施,学生容易在就近的发展区域得到提升,教学成效更明显。
2基于学情前测的教学有效性提升分析
从学情前测的价值体现可见,学情前测是教师落实“以学定教”的一种策略,为教师的課堂教学提供了学生真实的原始信息,促进教师客观、全面地把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紧密结合,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状态为基础,思考符合学生“就近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1基于学情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学情前测的具体实施中,其运用体现在学生知识情况的具体掌握和了解 。从目前的教学分析来看,学生自身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性格、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具有体现。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明显,所以同样的内容,学生学习消化的周期会不同。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单元教学前教师提出三个具体的问题:(1):你认识钟表吗?你是怎么认识 的?(2)你知道钟面上哪一根是时针? 哪一根是分针?(3)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从具体的问题访谈结果来看:(1)5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闹钟或电子表,但却很少真正去用钟表。学生一般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做好自己的事,基本上没有时间观念。(2)80%的学生认识时针;64%的学生认识分针;27%的同学认识并指出秒针。(3)89%的学生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从前测的具体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对钟表也有一些认识,已有了一些知识储备,特别是对整时的认识。但这些感性的经验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表现在上学时间、吃饭时间、看电视和睡觉时间等。基于在确定了较多学生对时针、分针和整时了解情况比较好时,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探讨的学习兴趣果然要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明显强,而教师则重点把握好这两个学习环节中的小结,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予以科学的、准确的描述,特别是前测中有困难的那小部分同学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策略做优化,教学成效会显著提升。
2.2基于学情前测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情前测的具体运用还体现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方面。一般而言,预习是教师每天都会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对第二天学习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有了预习,学情前测的作用是什么呢?做好学情前测内容的设计,可以把基础旧知与预习新知联系起来,在旧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新知。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例,教师设计了两道题作为本节课的前测题。前测题一:有两个小组的同学参加值日,每组6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值日? 本题设计是与新知有关联的解决问题作为前测中摸查旧知的测试题,设计意图是由两个相同加数相加过渡到三个相同加数相加,是这节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三个相同加数相加做知识的迁移铺垫;前测题二:有3束气球,每组4个,一共有多少个?本题设计是一道模仿例题的解决问题,在呈现形式上把例题中的文字形式改成用情境图来呈现已知信息,设计意图是通过图文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确定问题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既可以为直接呈现数字的例题教学做铺垫,也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对三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学前尝试运用的情况。经过这两道题的前测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直观图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因而在例题教学中可以继续让学生先画图再列式的方法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3基于学情前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前测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心思非常的单纯,在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会让其信心大增,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更加的积极,尤其是在教师肯定了其学习成果的时候,其学习的主动性会显著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学情前测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对待学科的学习热情会明显地提升,从而培养学习的乐趣。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8、7、6加几》教学为例,在设计学情前测题目的时候,教师先给出复习“9加几”的计算题,然后再让学生尝试计算“8+4”、“7+4”和“6+5”,如果不会,学生可以结合预习课本完成。学生有“9加几”的学习基础,部分同学是可以顺利完成计算题的,但会计算不等于懂算理,所以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了解学生的计算思路,让前测中做对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思路,并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的突出。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利用言语和行动对其进行鼓励,学生的畏难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其对学习的态度也会明显改观。
2.4基于学情前测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情前测在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基于前测发现,幼儿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对立体图形更为强烈,所以学生对基本的立体图形还处于和平面图形混淆的状态中,为了让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及时调整了学习方式 ,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教室外,教师让学生每人带一个小本子,由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学校走一圈进行探究,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看到的图形,感知他们的特征。回到教室后,教师让学生把所记录的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图形的特征进行描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对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作出规范的语言描述,比较顺利地完成学生思维从实物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最终的学习效果会比较理想。
3思考和建议
从上文的具体分析来看,学情前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深刻认识学情前测的积极意义,并在教学中做好规划,运用效果会更加的突出。(2)在进行学情前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全面的分析与讨论,确定有效的检测方向,前测的数据分析对教学指导会更精准。(3)通过实践,教师不断地积累学情前测的方式和方法,教学会更具实践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运用学情前测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前具体的存在问题,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实施帮助,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实践中有积极的实施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林玲.基于学情前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吉林教育,2017(22).
[2] 葛晶.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3] 袁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高考,2018(36):113.
[4] 罗熠.关于数学课后作业批改及时反馈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