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学分银行”建设初探

2020-07-14赵彦

山西农经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赵彦

摘 要:现代学徒制和“学分银行”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学分银行”将学校与企业更好地连接起来,可以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将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教学联系起来,优化人才培养,激发学习者动力,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平台。

关键词:“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为了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各行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需求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1]。2019年,国家提出了高职院校扩大招生100万的要求,为扩大人才的培养覆盖面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也要求职业教育通过创新发展来适应市场需要,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014年,教育部发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目的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学校、行业和企业应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协同培养人才,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分银行”是教育部提出的配套措施,旨在为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持续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平台[2]。切实运用好“学分银行”这一工具,可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革新发展。

1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现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职业技能培训与学校学历教育相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这一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学徒制,重新探索了职业教育新发展。近年高职院校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培养的育人模式得到了初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企业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地。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大多数学校与京东、顺丰、菜鸟、苏宁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订单班”,联合发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招生和招工方式的定向化,这使招聘的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开展“岗位化”人才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重要特色。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企业的意见建议,双方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协同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毕业生。

建設“学分银行”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目标。“学分银行”激发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结构,强化了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

发挥“学分银行”积累储存功能,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革新学习和学籍管理制度。“学分银行”使学籍管理、工学交替和弹性学制成为可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建立以学分为单位的积累制度。

发挥“学分银行”转换功能,便于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学分互认和转换,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储蓄功能及特点的管理方式。学生在院校或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相应的学分,并将学分存储到“银行”,通过积累和转换,最后得到学位证书。

“学分银行”使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学分与企业实践学分互认得以实现。鼓励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为现代学徒制发展奠定基础。

“学分银行”将学生的各种非学历教育成果认定为学分,纳入学生的毕业考核,可以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中取得的技能证书、职业技能培训结果、发明专利及岗位实践等,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认定为相应的学分计入毕业考核。

现代学徒制实行校企协同育人,学校、行业和企业三方共同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探索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路径。现代学徒制适合企业发展,“学分银行”使企业员工更便利地进行学历提升、获得相应学历证书,有利于员工的职业成长,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学分银行”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和实践进行个性化管理,激发了学习、实践动力和积极性。“学分银行”优化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为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灵活参加教育培训、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探索。

“学分银行”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性学习,节省资源和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自主选择权利扩大,向优质教学资源靠拢,有利于提高学校和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胜劣汰。

5.1  制订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学徒制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结合合作企业的相关情况和要求,制订适合本校学徒制发展的“学分银行”规划和工作方案。

5.2  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学徒制发展的办学体系和管理方式

将“学分银行”纳入人才培养中,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基本要素。立足于工作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修订相关制度,建立“学分银行”与现代学徒制相对接的制度,包括非校内学分的认定、各种学分之间的互认、转换等制度。转变管理方式,建立支持“学分银行”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相应的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账户满足学习成果储存、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学分查询等功能。

5.3  制订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

制订适合本校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方案》,为“学分银行”与现代学徒制的结合提供可依标准。

5.4  落实好试点项目

根据学院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情况,以现有项目为依托,试行“学分银行”。储存学生在企业培训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根据学生的请求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为在其他项目和专业中进一步推广“学分银行”打下基础。

6  结束语

目前,“学分银行”为各类教育培训实践之间的衔接提供了有效途径。要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学习先进的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经验,继续进行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詹王镇,方向.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5-57.

[2]江笑婵.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高职院校为例[J].科教文汇,2020(4):119-120.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