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草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07-14刘高朋马翠

山西农经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刘高朋 马翠

摘 要: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目前亟需解决的草原生态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便标本兼治地处理中国草地资源问题,使草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关键词:草地资源;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中国草地面积约为4.0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其中,牧区草地约为3.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75%;农区草地为1.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5%。中国草地面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 hm2,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

草地在涵养水源、生态旅游、防沙护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超载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短缺、草场退化、自然灾害等正侵蚀着草地资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草地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为草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國草地资源的主要问题

1.1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超载

在西部省区草地超载情况中,陕西省实际载畜量比理论载畜量要低,其目前草地生态承载力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因为过去不合理利用和原本草地质量不高等问题,其草地仍很脆弱且匮乏。相比之下,内蒙古、新疆实际载畜量比理论载畜量要高很多,但负载度高,降低了草地的生态承载力,导致草地质量下降。总体来说,我国西部省区草地超载情况较严重,间接导致草地向荒漠化转变[1]。

1.2  水土流失导致草地荒漠化

我国有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四大牧区均存在荒漠化的问题。其中,人为因素导致的牧区草地荒漠化占很大比重。国家给予的草地保护资金不足,牧区人民保护草地的意识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牧区草地荒漠化也与草地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的环境中,流沙更容易侵占草地,造成草地荒漠化[2]。根据研究显示,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草原由于受流沙影响,优良牧草的种类大幅下降,产草量从原本的234.5 kg/hm2降低到32.5 kg/hm2 [3]。

国家对草地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够,且执法权威不高[4],也是导致牧区草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国家没有健全的草地保护法律体系,不能很好地发挥保护草地的作用。

1.3  过度开垦导致草地覆盖率降低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重农轻牧”的思想,盲目开垦草原土地使土壤中有益物质(如有益微生物等)下降,且农田施肥会对土壤造成更大伤害。久而久之,造成土壤板结、植被破坏,使土壤含水固水作用下降,土壤颗粒被风带走,土壤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土地荒漠化严重,各种灾害也会频频到来。

根据遥感调查发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部地区减少草地的54.86%转化为耕地,29.80%转化为未利用土地。

传统草原管理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当代草原地区的经营与发展。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建立新型现代农业企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

1.4  自然灾害导致草地面积锐减

近年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被稀少、植物种类减少,建群种和优势种衰退[6]。随着降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大片草地被沙漠吞没,草地面积锐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也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北京的西部和北部、黄土高原、内蒙古等地有大量松散的沉积物,易形成沙尘暴,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其他自然灾害,如火灾、雪灾、地震等,也影响着植被的生长。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坚定对草地治理的决心,坚决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从根本和实质上解决草地问题。

其次,各级工作人员应该上下一心,将草地监督治理提上议程。有些草原居民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生态和土壤、气候条件,盲目开荒种粮、乱挖滥采,导致草地沙漠化日益加重。政府应建立健全奖惩以及保护制度,加大对草地环境质量与草业企业的监管,发现有任何危害草原环境的苗头,要及时依法依规从严惩治。

2.2  增强牧民环保意识

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牧民素质教育,改变基层牧民的传统落后观念。通过培训,让牧民意识到草原正在退化的现状和草地的重要性,改变其对保护草地环境的态度。如今缺乏知识的基层生产者对生态草地“任意宰割”,是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需要加大“保护草原,人人有责”的宣传力度,让牧民清楚地认识并时刻牢记对草原的保护,清楚自己不是草原的主人,而是从草原中汲取资源,要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2.3  多元保护共促草地发展

合理控制畜牧动物的数量,实行轮牧制。加强科技投入,优选优育出高产的牧草供牧民使用。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3S技术,及时、合理和科学地监测草地状态,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保护草地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研判,对草地实行多元保护,实现草地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草地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了生态环境恢复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策支持、相关单位加大监督、科研投入增加等措施将快速改善现有的问题。但是草原生态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人人参与行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努力,让草地更好地发挥涵养水源、饲喂牛羊、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草地生态治理要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草地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韩永伟,高吉喜.中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5(3):61.

[2]刘起.草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境生态,1997(3):7.

[3]刘起.内蒙古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J].生态环境,1998(6):17.

[4]南桑卓玛.严格草原执法监督  保护玉树草地资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12.

[5]王栋,敬晓棋,呼天明.西北地区草地的环境管理[J].家畜生态学报,2006(1):104-108.

[6]吴雨俊,张向柱,段志鸿,等.阿拉善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5(9):20.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