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与共享机制研究

2020-07-14陈丽

山西农经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资源整合管理模式

陈丽

摘 要:从工作实践出发,围绕服务农业科研、科技创新以及高水平科研发展等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研究确立了农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旨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无差别利用,探索农业科研电子档案模式构建及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路径和模式,助推农业科技大数据化。

关键词:农业科研电子档案;特色现代农业;管理模式;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坚决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效推进校园合署改革工作,积极投身山西农谷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学科融合和优势重组,破解山西省农业主要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坚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优势、服务地域经济建设目标,数字转型是其必经之路。

1  农业科研档案的基本作用和价值

国家修订和完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为农业科研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农业科研档案会真实记录下农业科研活动的课题研究过程,包括论证立项、研究实施、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成果管理和成果转化等阶段上级对研究项目课题的指示及审批文件、专家建议、考察报告、国内外调研、文献整理、开题报告、计划任务书、合同书,以及课题研究中的各种原始记录、数据、分析整理材料、照片、底片、图片、电子音频视频、年度专题总结、研究论文、成果鉴定、评价、奖励、中间试验结果、区域试验结果、推广应用技术措施等文件材料。当这些材料转化为档案之后,这些标记必然保留于档案载体之上,成为真切的历史标记,可以确凿地见证整个农业科研活动轨迹[1],具有可供追溯历史事实的特殊意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近年科研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加工产品研发也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背后有无数普通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和一线科研人员的辛劳付出。

2  构建农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扬长避短、整合力量,促进学科融合和优势重组

科研手段和方法创新,有助于整合优势学科和专业,集中攻关,扬长避短。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将逐步组建红枣、马铃薯、藜麦等20个创新团队,彻底扭转以所(站)和小课题组为单元的“单打独斗”科研局面,打破所(站)各自为政的建制,实行“大兵团作战”,以科研链配置资金链和人才链,贯穿全产业链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运转有序、务实高效、资源配置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

2.2  有利于总结科研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农业科研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公益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构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电子档案管理,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有利于总结科研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新颖、创新的方法。

2.3  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投入,抑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构建农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有利于营造尊重科技人员学术成果、尊崇科研、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不弄虚作假、不占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不用科研成果作交易。

2.4  启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

农业科研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很少有所谓的“颠覆性”创新,而是靠日积月累才能完成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将加强科技创新联盟协作,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提高成果的科技贡献率,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地头“最后一公里”的顺利衔接。

3  农业科研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现状

农业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大了检索利用难度,影响了后续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精髓的挖掘和对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低,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必要前提。

4.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在创新体制合署改革发展中,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同心同德、勇于担当、改革创新、敢为人先,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熟练操作管理软件和网站系统。这样才能够具備电子化管理农业科研档案的操作能力,拓展信息化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上的应用。

集中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4.2  从传统的农业科研档案馆藏入手,拓展信息服务功能

档案是档案馆的物质基础,将现有的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档案,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2]。

4.3  建立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的院所两级管理网络、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并且建立归档工作奖惩制度。

4.4  规范农业科研档案材料收集范围

按科研课题的课题准备、研究试验、课题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奖励申报和推广应用5个阶段确立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4.5  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盘活科研档案资源

突出开发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馆(室)藏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在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精准操作、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产业链方面,通过采集农业科研档案信息,为农业科研提供依据。

4.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在全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牢固确立起“管理为科研服务、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工作理念,淬炼出“对党忠诚、报国为民、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从政治品格、学者情怀、科学态度、使命担当等层面提出要求,培养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和科研氛围。

5  结束语

农业科研档案大数据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要提升农业科研大数据收集整理效率,推进农业产业数据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实现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从数据分析到商业价值的转化,助力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康康.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0(A1):144-146.

[2]韦凤珍.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若干措施[J].档案管理,2007(3):73.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资源整合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亚欧博览会绿地后续利用与共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