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略谈

2020-07-14任涛

今日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学职业院校课程

任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程度在逐渐增加。职业院校以其发展的特殊性,需要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找到改进措施,最终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作为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和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到更多的企业管理学内容,是当前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引言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作为职业院校经济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理论加强教育和指导,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管理类的相关理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根据当前的职业教育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同时相关的教育人员通过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事业的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职业院校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管理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相对落后

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教学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对于课堂的教育内容来说也是各有侧重。在很多专业中企业管理都是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学科的《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学也应当各有侧重。但是在很多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并没有明确要求要将管理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相联系,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过多的期待,从而管理学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也显得无足轻重。

(二)课程脱离了生活实践

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培养优秀的技术性人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并无太大区别,因为二者都过多的重视理论性的教学,实践性的课程不断的被压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职业院校更应当过多的重视实践性的课程,在实践课堂中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育改革力度不足

首先,在职业院校的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说教师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会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教学案例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学生对国内社会管理案例知之甚少,由此带来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再次,一些老师对企业管理课程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没有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课堂体验。

(四)缺乏创新的考核形式

虽然国家在不断的推进教学考核成绩的创新,强调要全面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能单一的追去“唯分数论”。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落实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实践课上的表现。

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院校也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但是院校在进行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两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技术性人才,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实践理论。但是当下的大部分职业院校对自己的定位并没有很明确,总体教学计划和目标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不是十分明确,所以导致了实际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不能达到预期。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没有对教学目标提出清晰的定位。只有职业院校对企业管理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才能根据目标定位设计课堂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目标定位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目标定位的教学前提下,教师能较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管理学基础的基本情况,从而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对授课方式和课堂内容进行优化,以便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二)缺乏学习意识

职业院校是一方面原因,另外,学生自身也是影响实际教学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会缺乏一定的学习意识。因为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学习积极性较低、缺乏学习兴趣。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无味,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即使职业院校有这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职业院校《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一)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企业管理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如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融合,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其次,教师要了解企业管理课程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企业管理的最新知识,在课堂中可以将企业知识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除此之外,企业管理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授管理学的侧重点,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得管理学知识体验,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没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像模拟法庭一样组织模拟企业管理,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模拟时设立一些企业经营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性状况,测试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模拟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在模拟中的优秀及不足进行探讨,有则改进 无则加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这门可的内容,并能够熟练加以应用。

(二)结合就业相关知识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跟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因此院校在开展企业管理知识时要从职业出发,知识和岗位需要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例如,在管理班级时就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的知识。为了使学生的生活具有职业化特点,在选举班干部时可以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和岗位要求这就学生求职时的过程相对应,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就和企业管理规则相呼应。还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运用到班级的奖惩机制的制定中。进行这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管理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考核方式

教育部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的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期末考试成绩、课程成绩和平时表现共同构成学生的一个综合成绩。因此职业院校必修进行考核改革,丰富考核方式,以便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将期末考试在整体成绩中的比重适当下调,在试卷中试题可以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的比重适当下调,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可以适当增加,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工作中的突发状况以便测试学生的临场反应,相信这样的试卷能够更好的测试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提高。同时,要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在整体成绩中的占比,这样在确保学生出勤率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提高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以便能够实现职业教学的最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国家所需的高水平、高标准、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

五、结语

管理学作为职业院校经济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说在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大职业院校对企业管理学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教师也在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课程会有所完善,学生也会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到更多的管理学内容。(作者单位:贵州省财政学校)

猜你喜欢

管理学职业院校课程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