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2020-07-14马岱超

今日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书记思政

马岱超

高校教师党支部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党员普遍拥有硕士、博士的高学历,他们专业知识丰富、眼界开阔,身上担负着育人的时代重任。因此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激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增加教师党员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责任感是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微文化”为时代背景,探究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微文化与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分析

(一)微文化

微文化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中悄然兴起,是一种以微信、微博、QQ、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微媒体为主要传播平台,强调个性化和微观表达的文化形态。它具有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即时化的特点。

(二)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组织力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合力,是组织领导者通过组织、动员、协调、整合以實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三)高校党支部组织力

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就是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开展日常支部学习,进行党员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调教学、科研、党员学习、服务社会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认同感和提升党支部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微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高校教师党员,在党员群体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拥有高学历、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同时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教育、引导、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提升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个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科研、教育、实践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二)是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引导和服务广大教师党员的重要桥梁,是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践行为党育人初心和为国育人使命的中坚力量。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激发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进而推进基层党支部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规范建设发展。

(三)是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师是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首要推动者,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大先生,是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的中坚力量。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相融合,最终将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

三、微时代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引领力

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基本单元,党支部书记则是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中,一方面要选拔学术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党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党员自身的政治素养、党务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爱一行干一行,只有热爱党务工作、群众基础好的管理者,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加强对于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为党支部书记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帮助党支部书记分担工作压力;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奖励机制,在评职评优工作中对党支部书记适当倾斜,使其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提升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二)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提升组织创造力

第一,党建+微媒体。随着手机网民的数量不断提升和5G时代的到来,高校党支部应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QQ等微媒体,创新党务工作形式。一方面,利用微媒体的便捷功能。打破“三会一课”的传统学习方式,开展线上会议模式,提高党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发挥为媒体的教育功能。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观看红色影片,开展挑战答题竞赛,将重点知识剪辑成短视频的形式,

第二,党建+课程思政。将党支部工作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丰富党员学习内容,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将党建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把日常所见所学所感转化为内在的品德和修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党、爱国情怀。最终实现教与育的完美结合,构建育人大格局。

第三,党建+业务工作。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高校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人才优势,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将教学、科研工作融入到党员学习中,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分享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基层党支部通过实践调研的方式,发挥专业特色,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以学促干、以干固学,丰富党员活动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党支部文化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

第一、文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党支部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党支部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立党员文化墙,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党员权利义务等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建立党员阅读室,购买一些历史书籍、名人传记等经典红色书籍,带领党员在书中感悟理想信念,提升精气神;利用学院网站、宣传栏等平台,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帮党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党支部建立党员档案,了解每一位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主动关心帮助生活遇到困难的党员教职工,通过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等方式传递党支部的关怀与温暖;党支部为每一位党员过政治生日,在政治生日当天送去祝福,增加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组织生活的仪式感;在工作中党员佩戴党徽、设置党员示范岗,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以及党员的归属感。

第三、丰富党员学习内容,创新党员学习形式。高校党支部可以依托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环境党支部可以深入农村,在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废水废液收集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展党支部日常学习。如开展微党课活动,每位教师党员录制一小段视频,分享所学所感,改变以往“坐着听”的模式,让党课变得鲜活起来,所有党员都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讲述党员身边的故事,从点滴中激发大家的干事创业的热情,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育人才。(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2019年度燕山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研究立项课题:微文化背景下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项目编号YSUDJ2019B05)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书记思政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书记家的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