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考

2020-07-14李书丽

今日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号令内审独立性

李书丽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已迫在眉睫,分析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独立性差,审计范围狭隘、信息化水平落后,审计结果运用效能差的三大困境,指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推动高校治理的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三条路径:增强审计独立性,提升审计地位;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智慧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对新时代审计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审计署很快颁布了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第11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11号令)。11号令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内部审计职责、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内部审计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指明了方向。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令第4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47号令)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系统健全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机制,明晰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职能要求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丰富结果运用方式和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传统上以财务审计为主,基于业务监督与评价的工作定位与高校治理需求和新时代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选择迫在眉睫。

二、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困境

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11号令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在审计中,特别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级以下单位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47号令:第三十八条“单位在对所属单位开展审计时,应当有效利用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对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上述可见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提升内部审计效能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的新课题。根据当前情况分析,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困境。

(一)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独立是审计的灵魂,只有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和业务上的独立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由校长领导,但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领导。近年来,审计全覆盖、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但对这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并不深刻,具体措施更是偏离了初衷。部分学校出现了领导者或管理者要求审计人员参与到各个部门的具体管理事务中去,以实现审计全覆盖、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标,最终导致了高校内审工作业务上的不独立。

(二)审计范围狭隘,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以工程项目结算审核、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为主,管理审计、学校内部控制审计、各种决策或决议的审计等,学校治理层面的审计为空白或较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的资金不断加大,各种资金的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和烦琐,数据量种类繁多、更新迅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查阅凭证、查看资料、统计数据的状态。传统审计方式及数据分析工具功能有限與新时代,数据审计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效能差

内部审计促进完善高校治理,通过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审计发现问题是完善高校治理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审计整改思想认识不足,审计信息公开化程序低,督促落实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难以落实,同样的问题在不同部门以不同形式同时出现、反复出现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性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指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以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并重,从全局出发,增强内部控制,完善高校治理,促进教学效益和综合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推进高校治理的需要

大学治理的理论源于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体系中的理论值得高校治理研究借鉴。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同样内部审计也是高校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也决定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11号令对内部审计作了重新定义,47号令也沿用了该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组织结构、制度安排、治理机制及效果肩负着评价、监督、促改职能,是高校治理的微观基础、重要基石,两者相互促进、彼此耦合。新时代,高校综合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校治理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内部审计转型提供了有利的契机。高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实现转型,提升内涵,推进高校治理,适应高校综合改革的需要。

(二)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肩负着新的使命,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内部审计更应着眼于关注高校内部风险的防控,减少问题的发生,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健康发展。47号令的颁布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也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校内部审计要发挥重要作用,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及高校治理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转型,在促进内部控制、完善高校治理,提质增效、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强化监督职责、扩宽审计范围、提升审计效能,构建“监督-促改-导向型”内部审计,既是当下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地位发展变化的体现。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及时转型才能让使其自身发挥重要作用,更具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路径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必然的,但如何转型,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和途径。

(一)增强审计独立性,提升审计地位

47号令指出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高校内审部门应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并报告工作。通过制定高校内部审计规程,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机制、组织结构、权利和职责范围,从制度上确立内审机构形式和职责上的独立;明确权利,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权利的行使有依据,提升内部审计地位。

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上确保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也应有切实的保障。内部审计活动离不开人,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更充分地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地位性。一方面,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之间应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应具备专业判断的能力,能准确指出问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知识,以保持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内审人员在精神上也应保持独立性,在工作中不让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也不受自己的偏见或杂念所影响,从而进一步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确保审计地位。

为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权威性,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来约束内审人员的职责、建立激励与奖惩机制;另一方面从管理上构建专业、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内审人员队伍,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支持和保障内审人员的持续技能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确保内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智慧审计助力高校发展

新时代,大数据、云技术的发展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成为提升审计效率、审计质量的有力保障,成为智慧审计的基础。为实现智慧审计,首先应构建信息化审计管理平台,高校内审部门结合学校实际配合软件工程师为学校审计管理量身定制一套审计管理软件,以实现数据共享、智能抽样、全流程线上可控等功能。其次是确保前端数据的及时、真实、全面和有效,前段数据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与财务部门数据的对接、被审计对象有关数据的及时上传与审核等等。第三是审计过程的流程控制与记录,审计管理平台包含了审计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审计人员可以在平臺上实现审计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审计数据可实现自动保存。第四是实现审计结果运用的可追踪、可评价,将审计整改与学校的目标督导、组织人事、纪律检查等监督管理部门办公系统协同,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第五是数据的保存、查询,在运用中应注意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一致性,平台强大的查询功能,将大大提高审计数据的归类、统计、分析等运用功能。

(三)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最终要实现内部审计促进完善高校治理的目标,则需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一是建立审计公开制度,审前公开,接受举报同时也接受被监督;明确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程度。二是具体、明确的指出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向导性的、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个性问题,要求被审计对象立即整改,对于共性或机制上的问题深挖缘由,查找问题根源,提升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高度,由点及面,使审计意见和建议具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向导性,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三是与纪检监察、目标管理、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督、督促整改等运行机制,促使整改落到实处。

五、结语

目前,高校的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各类审计业务工作量也快速增加,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有限,大量的审计业务实行了外包,由学校委托的社会审计单位来完成,管理受托审计单位成为高校内审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管理好受托审计单位,确保审计质量,也是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项目(编号:CJF19028);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2019-2020年度教育审计科研课题(SCJS201911)。

猜你喜欢

号令内审独立性
独立品格培养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咏犬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小螃蟹
《墨子·号令》中称谓词的英译错位研究
做最好的自己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