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韩夫子学习
2020-07-14
在韩文公祠,我们不但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了韩夫子道德、文章的崇高、精彩,还看到、听到他如何爱民、安民、保民、富民的故事。透过这些,我觉得韩夫子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
一是他身处逆境而不消极、不颓唐,对社会、对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韩愈是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的。当时朝野上下许多人崇佛。公元819年,唐宪宗要把陕西凤翔的一块“佛骨”迎进宫内供养。在皇帝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一场迎佛骨的宗教热潮。韓愈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他怀着一腔忠诚,上了一道《论佛骨表》的奏疏劝谏皇帝,想不到却大大触怒了唐宪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下子被贬到潮州当刺史。当时的潮州是一个边远蛮荒地带,在那里的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和恶劣是可以想象的。韩愈甚至估计自己无法生还回京,在给侄孙韩湘的诗中这样交代:“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即使在这种蒙冤受屈的逆境下,他也没有消极,而是利用自己当刺史的职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潮州干出一番众口皆碑的大事业,为当地人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是他扎扎实实地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做好事。韩愈在潮州当刺史,虽然只有短短八个月,但政绩昭彰:他扎扎实实地做了驱鳄鱼、释奴婢、兴水利以及办学校、荐贤才等事,这些对潮汕一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后人说他治水是“功不在禹下”,说他驱鳄是“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说他兴教育是“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连赵朴初也题诗赞他是“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想到这些,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潮州人爱说“韩愈在潮州做官八个月,我们纪念他八百年”,为什么自从韩愈到潮州后,潮州的山水都姓韩(潮州山曰韩山,江曰韩江)。
(节选自林景华《韩夫子留给我们什么》,题目为编者加)
心湖涟漪
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仅以唐代为例,文人中的白居易、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元稹……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时的行迹却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足迹,能与韩愈的生命旅痕相媲美。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大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写下一些悲悯自怜的文字;而韩愈与众不同,他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的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