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2020-07-14金润姬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服装表演高校

金润姬

【摘要】服装表演艺术是一项以展示服装为主要目的的时尚传播艺术。自其进入到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再到今天服装表演艺术的遍地开花,各大高校纷纷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及长处来开展教学活动,为行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推动了服装表演行业蓬勃迅速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成为制约人才优质培养与行业长效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一线教学的各大院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师,应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的主导性作用,继续为行业培养适应时代的高质量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服装表演  专业人才培养  主导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TS94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24-03

一、本科专业认证

本科专业认证已成为教育部工作的一大重点,近年来相关动作连连,然而社会上却鲜有关注。《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推动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实质等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很可能将迈入一个新阶段。

(一)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已在国际上行之多年,是得到广泛采纳的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高等教育认证(accreditation)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资格认证。该认证可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中,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professional programatic accreditation,简称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它由专门职业协会、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同进行,为进入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这些职业性专业一般是与公众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经过严格专业教育评估认可的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提供质量保证。

在美国,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如果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互认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

专业认证包括“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这三大基本理念,尤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为繁荣。

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目前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与努力,我国亦于2016年正式加入。

(二)我国专业认证工作的进度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不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现在,专业认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十届国家督学、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希文在教育部网站刊文指出: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础平台,属于改革最关键、最迫切、最关注的环节。从专业建设切入抓改革,既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提纲挈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作用,又不会产生抓手太大太空,难以落地的弊端,可以以此为“牛鼻子”。

同时,杨希文还在文中表示,开展专业认证,就是健全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的“组合拳”之一。

(三)專业认证怎么做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多数专业认证会重点考察“五个度”: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

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考察“五个度”的目的是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专业质量标杆,用“一追求、二突出、三提高”的新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即:以评促强,追求卓越;突出学生中心,突出持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质量保障力度。

二、新时代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要求

进入新时代后,服装表演成为了时尚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这也就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适应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一)专业化

早年,随着“模特热”的兴盛,全国各大专院校纷纷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开办服装表演专业。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诸多问题渐渐显露出来,以体育、舞蹈、戏剧、影视等为基础培养的专业人才水平参次不齐,这显然不利于学科及行业的健康发展,需尽快完善并完成本专业的教材体系。

(二)多元化

随着服装表演行业的不断壮大,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具有单一能力的人才显然已不适于今日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朝着具备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多能型”“复合型”人才迈进。人才培养多元化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参与不同岗位的锻炼,使自己的基础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以后精英化突出技能的学习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精英化

在满足多元化人才中“多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更要有针对性的对人才实行精英化培养。“多能”只是在人才培养中对其综合素质及基础技能的培养过程,使其能够以多元、宏观的角度审视行业并从中发掘自身的价值。精英化的人才培养就体现在满足多元化培养的基础上,着重发现自己的特长及优势之处、深化学习,努力成为本行业内的专业人士。

(四)国际化

随着“大时尚”背景下服装与纺织工业的蓬勃快速的发展,服装表演行业作为世界时尚文化传播中重要的媒介,国际化的时尚视野是服装表演能够更好地传播本民族与国家文化,并将中国时尚带给世界的重要保证之一。这就要求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能够以国际视野审视问题,与国际时尚秀场接轨,推动我国纺织及服装行业对外交流与贸易中的影响。

三、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应对市场应对未来的,所以高校的服装表演人才应紧跟时代潮流甚至于创造时代潮流。近几年,我国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逐渐减少。高校服装表演的人才培养已然显得差强人意,未能达到预期,其主要的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资水平与生源质量的下降

自1979年我国第一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至今,服装表演专业已在我国蓬勃发展了近四十个年头,但师资力量的扩大及补充却显得力不从心。相较于理工类、文科类甚至艺术学下的音乐、舞蹈等,服装表演专业的硕士培养单位少之又少。为了应对市场对人才紧迫的需求,不得不从其他学科“借调”师资来开展办学教学工作。这就使得整体的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主导方向上把握得不牢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强调大量实践所带来的知识的牢固、技能的训练及视野的提升。单一擅长于某一专业且缺乏大量实践经验的教师自然就无法胜任人才培养的重任,甚至有可能造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的情况,所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的完善尤为重要。

近几年,虽然考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优质生源越来越难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院校为了完成指标,下调招生标准,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残次品”毕业生。且服装表演在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录取的文化课分数较低,使得专业成为了社会上“低分进名校的捷径”之一。抛开目前招生标准与培养机制的诸多不合理因素来说,这无疑是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沉重阻碍。

(二)人才培养理念的陈旧

服装表演专业是一个具有极强市场适应力甚至于领跑市场的专业,但从实际来看,情况并不如此。例如在早期开办本专业的院校,很多教师都是受指派来完成了专业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审美要求的转变,服装表演的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陈旧观念已不再适于当下专业的发展。例如,很多老教师墨守成规,依然延续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实践举例还都是千禧年前后的模特大赛及秀场案例,诸多形体训练方法依然陈旧甚至是不科学的,造成了本可避免的形体损伤。人才培养理念的陈旧使得本专业人才在培养时达不到市场所需,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受阻,更是间接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创新实践教学的欠缺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使得服装表演所承担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科技的发展使得服装表演及相关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服装表演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服装表演教师依然遵循传统形式,无法紧跟潮流,使得诸多成熟的服装表演专业人才未能抓住“眼球经济”的效应,造成传播影响力上的缺失,服装表演依然停留在“服装表演”的作用,未能借助新媒体之势成为现代时尚展演的艺术形式。

(四)国际时尚视野的狭隘

近年来,随着中国时尚走向世界并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与元素带给世界,中国时尚在当今以西方世界主导的时尚圈中开始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一批又一批的服装表演行业从业者也跟随中国时尚走向世界。但国内服装表演行业与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依旧不能緊跟国际形式,很多秀场与赛场依然是西方国家几十年前的一套,与初期服装表演专业的成立并无差别。在多元文化互相冲击且并存的今天,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开办已成规模,但缺乏国际视野的人才依旧不能满足我国时尚文化传播世界的需要。

四、高校服装表演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师是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线力量,因此如何使其发挥主导性作用从而弥补人才培养的诸多偏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限于本专业的特殊性,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师的选拔就不能与其他学科一样单以科研为门槛,要考虑到学历、科研成果、大赛获奖、项目经验、海外经历等诸多因素,对应届硕士研究生与往届硕士毕业生的考量标准也不应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同时,现有跨学科任教职的教师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积极向服装表演专业靠拢,并针对所学方向与市场所需积极开设符合潮流的相关课程,以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的更迭。本专业内拥有硕士学位点院校尽可能实行对其他院校师资力量补充的帮扶,使得毕业生能够在有意愿的情况下进入到相应教职岗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师发挥主导性的前提。积极开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攻坚行动,引导教师回归本分,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向课堂要质量,推动人才培养跃上新台阶,为全面振兴服装表演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课堂为教学中心

教育的前线在课堂,教师应以课堂为中心,在专业教学模式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使得课堂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地与得到实践经验后的升华地。在课堂上,力求系统、科学、高效、全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课堂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如果说志趣决定方向,那么品位决定高度。品位不能传授,只能在环境中熏陶和培养,我们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备品判性思维,从而学会鉴赏什么是好的、科学的。一个具有品判性思维的人,对现有知识与理论不会毫无怀疑地通盘接受,而是会独立思考,善于提出质疑。一个具有品判性思维的人更可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而学会有效地交流,更能帮助学生跳出自我樊篱,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因此教师应以课堂为教学中心,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学生同时也包括培养教师,教师是育人育才的主导,想要立德树人,先要立德为师,这是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发挥主导性的基础。

(三)丰富创新实践教学

教学的改革在教师,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嗅觉。当今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不再仅限于模特,其以服装表演行业为中心的多元化职业方向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职的优势之处就在于其对于行业的了解程度超乎一般,例如很多摄影师拍不好秀场照片,而利用自身优势就完全可以成为专业的秀场摄影师。教师要拓宽思路积极进取,将行业内的诸多岗位的设置与行业内的动态走向创新丰富到平时的实践教学当中。

当今自媒体的火热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作为教师可以孵化自媒体平台,拓展学生自身的长处及优势,并作为专业与时尚文化的推广方式。在此,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服装表演专业积极打造自媒体平台“吉艺‘服装与服饰展演”,多篇推文达到了上千的阅读量,很好的提高了吉艺服表的知名度,间接推动了专业在省内甚至全国对于行业信息及时尚的传播。丰富创新实践教学,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师发挥主导性的创新。

(四)拓展国际时尚视野

服装表演行业是承载着中国时尚、中国服装的对内互通与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政策和技术战略引导下,服装表演形式的时尚性,创新性,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断给我们提供了创新思路,因此作为行业人才的培养先锋,高校教师要拓宽国际时尚视野,摒弃陈旧,将最新的行业讯息动态、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以宏大及前沿的视角看待行业,来做新高度时尚行业从业者。

我们虽以后来者自居,但仍要接轨国际,力求以西方时尚形式结合本土优势向世界诉说中国文化。积极拓宽国际时尚视野,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师发挥主导性的前瞻所在。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8.

[2]徐元,李津.服装表演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综合性知识构建探析[J].艺术教育,2012(06):166-167.

[3]郭萌,李子晗.我国现行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一专多能型发展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9(5):238.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服装表演高校
浅谈美术教育创新及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