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理念下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译学习平台建设研究
2020-07-14高福猛武平阳
高福猛 武平阳
摘 要:泛在学习满足英语口译学习的现实要求。构建基于语料库的口译学习平台,是实现网络环境下新型英语口译教与学模式的保障。介绍了平台的框架结构,详细解构技能训练模块和在线测试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包含听辨、记忆、数字和笔记四大技能模块。在线测试模块体现了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关键词:泛在学习;語料库;口译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4-0081-03
一、引言
英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师生双方英语水平都具有较高要求,然而当前英语口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数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1]。教师课堂上的针对训练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要求,容易出现“吃不饱或者吃不下”的现象。学生普遍感觉压力大或者效率低,两极分化严重,久而久之师生均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导致“低效课堂”。
目前一些研究者意识到这些问题,提出利用语料库建设口译网络教学平台[2],弥补传统模式下师生缺乏互动,借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空界限等。在这个大背景下,自主学习实验室等应运而生,然而这些传统自主学习模式往往又受制于时空等物理性约束。
二、泛在学习与口译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4G的普及和5G的发展,碎片化学习、移动式学习、智慧型学习等泛在学习理念渐入人心。泛在学习融合了网络学习与自主学习理念,在网络条件下,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智慧化等特征[3]。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外语知识是以问题、兴趣或是某种具体需要为核心组织的,学习行为体现在具体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泛在学习环境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和语言环境中[4],体现出情境化特征。
泛在学习强调“学习元”的学习,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元,在此基础上,这些学习元反过来帮助教师和学生设定新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学习元库,体现出智慧化特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学生在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个性设定自己学习的学习目标、寻找恰当的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进程和评估学习效果。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并可持续不断地调整和实现新的学习目标[7],体现出个性化。
口译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一方面的教或者学生一方的学,往往都围绕口译专题进行,因此口译课程性质要求只有在情境化的环境下进行针对性、过程性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动力。
因此泛在学习特征正好契合英语口译课程教与学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泛在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模式建构,具体探讨英语口译教学中,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与技术实现。
三、构建要素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应该以学习元平台为核心,由教师主导的必修学分制学习与学生为主导的选修自主需求学习为双引擎[5]。平台构建中必须考虑学生、教师以及学习元的关系。学习元平台是(Learning Cell System,LCS)是基于学习元(Learning Cell)理念开发的,面向泛在学习环境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型学习平台包括学习元、知识群、知识云、学习社区、个人空间、学习工具等六大功能模块[6]。
建设中的平台应以口译技能训练模块为导线(学生选修与必修联动),在口译教学中提供海量资源(学习元),弥补教材不足;辅助学生练习,弥补课时不足;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弥补平面纸质教材时效性差的缺点。主要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平台首页框架
首页平台频道包括授课视频(教师微课)、大家谈口译(业内大咖谈口译)、口译考试(对口译相关考试介绍以及应试)、口译资源(含技能训练模块)、在线测试等。
(二)技能训练模块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是知识的主动加工者、构建者和创造者,学习过程也是由学生驱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7]。口译教学平台不仅仅是教师微课平台,更是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能实现泛在学习,在线测试的学习平台。构建平台主系统模块包含技能训练模块和在线测试模块。
口译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分为听辨、记忆、数字和笔记四大技能模块。
在听辨技能训练模块中,包含大量“口音大全”“对话口译”“篇章听译”。每个音频或视频均配有对应中英文文本,文本自动隐藏或点击打开,方便学生自学使用。
口音大全子模块主要内含英音、美音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人士语音片段,时间1-3分钟不等,帮助学生熟悉各国人士英语口音,在真实场景下对不同口音有更多感性认识。
对话口译子模块,包含模拟真实场景对话的口译。学生可以角色扮演其中的中英方人士,进行模拟现场翻译。每组对话大约时间2-3分钟,与全国口译大赛音频时长相近。本模块可以为师生上课和自学提供素材,同时也为备赛口译相关比赛提供了丰富资源。
篇章听译子模块包含中英文2-3分钟时长音频,并配有平行文本。学生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口译基本技能,课后进一步通过自学方式,加大训练强度。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口译中,Gile[8]将口译的完成定义为“听力理解与分析,短时记忆和翻译产出”三项基本任务的配合过程。因此短时记忆在口译过程中非常重要。口译教学平台短时记忆训练子模块,包含大量逻辑分析练习音频材料,通过横向和纵向分析,训练提炼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层次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材料进行影子跟读练习,培养短时记忆能力。
数字听译,是中国学生英语口译中的难点,在平台数字口译技能训练子模块,专门增加百位数以内中英文数字听译(训练对数字发音的敏感程度)、地理数据信息听译(训练百位以上数字的听译方法)。
口译笔记是辅助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较为陌生的一个环节。因此口译笔记技能训练模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专门介绍各种常用的笔记符号并配有相关短句练习;第二部分主要是段落+配套笔记。作为口译笔记训练子模块,口译平台采取了分屏模式,左边为文本窗口,右边为参考笔记窗口,所有窗口均可以隐藏或打开。通过播放音频,学生模拟口译活动,进行笔记操练,结束后,可以对照参考笔记,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大量中英文本笔记,结合教师上课微视频,能够很好地做到学生自主的泛在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形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弥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短板。
(三)在线自测模块
口译网络平台,不仅仅是提供大量学习训练素材的资源平台,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估的测试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登录后台,除了可以点击查看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外,还可以进行模拟训练,如通过录音系统进行模拟口译训练。录音系统可以在网络连接状态下进行简单的单词或句子评分,帮助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进行正音练习;也可以把自动保存的录音,发送给指定同学或者老师,获得同学互评或者老师点评。在线测试平台除了平时自测外,通过后台设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期末测试。
(四)口译教学评价模块
教学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需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强调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进行判断。传统课堂进行口译测试时候往往偏重终结性评价,即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现不明显或者过于主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准确跟踪和评估学生上述指标。
泛在学习注重过程评价,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对学生登录状态、在线自主学习时长,平时测试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有效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轨迹,有利于教师更合理科学地进行过程性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以外,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可以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9]。
四、结语
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构建口译教学平台,围绕学习者的技能获得,将技能细分为各子技能,据此设计功能模块,开展层级化的训练活动。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可利用网上教学辅助平台在课外在线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发布作业。同时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协作与评价。通过师生共同构建和发展学习元平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参考文献:
〔1〕高福猛.英語口译教学中输出驱动建设理论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114-115,147.
〔2〕秦勉.网络环境下口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外语研究,2005,(03):49-51.
〔3〕刘进,许庆美.立体式口译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视角[J].外语教学,2011,(06):66-69.
〔4〕朱琦,张洁.口译网络教学平台的六维优势分析与设计构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6):145-148.
〔5〕杨玉宝,吴利红.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4):29-42.
〔6〕秦枫.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再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5):57-62.
〔7〕杨现民,余胜泉.学习元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其应用场景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03):55-61.
〔8〕Gile,D.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9〕陈圣白.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6):31-36.
(责任编辑 徐阳)
Construction of Corpus-based English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Platform: A Perspective of Ubiquitous Learning
GAO Fu-meng1, WU Ping-ya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2.School of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China)
Abstract: Ubiquitous learning satisfie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urrent English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rpus-based English interpretation platform is a guarantee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 new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in the online contex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tform framework and analyzes the skills training and online testing modules. The skills training modules contain listening and analysis, memorizing, numbers and note-taking. The online testing module feature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Keywords: Ubiquitous Learning; Corpus; Interpretation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