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2020-07-14何思思
【摘要】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常以自然生态为主,植物景观不仅与场地硬质景观相辅相成,更是能成为景观中的突出亮点。地被植物不仅有着维护生态平衡与削减噪音的生态作用,还是植物群落中重要的层次肌理。本文阐述并总结了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上的分类与种植特点,并以湘潭市万楼滨江风光带地被植物设计为例,着重分析了案例中地被植物的种植特色与展现效果,为滨水景观中的地被植物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滨水景观;地被植物;植物设计;公共空间
1、概述
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用于园林绿化的、高度在1m以下的低矮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且管理粗放,具有良好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一般包括草本、木本、苔藓、蕨类、藤本及宿根花卉等几类。在滨江风光带的景观中,植物作为柔性材料,缓解自然水体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冲突,而地被植物作为植物景观的基底,联系着乔木、灌木、草坪,暗示植物与硬质空间的边界,为风光带景观带来最明显与强烈的视觉冲击。
2、地被植物分类
地被植物的类型多样,应用方式也非常丰富,要将地被植物的景观和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主要从三大方面来分类与应用。
2.1 以观赏部位划分
(1)常绿型:四季长青,可达到终年覆盖地面效果,如麦冬、吉祥草、常春藤等,给植物景观提供绿色背景,常大面积片植。
(2)觀叶型:具有特殊的叶色和形态,如银边黄杨、紫鸭跖草、变叶木等,常在近景中种植,供人近距离观赏,或成片种植形成色块,丰富景观色彩和层次。
(3)观花型:以花色、花姿取胜的地被植物,如玉簪、萱草、菊花、鸢尾等,特点是花期长,花色艳丽,常种植于节点处,形成植物景观亮点,或与常绿型地被混合种植,更能突显景观效果和层次。
(4)观果型:如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增强景观场地的趣味性。
(5)芳香型:如栀子花、月月桂、茉莉花、九里香等,散发出一阵阵芳香,使人对场地留有特殊的感受与记忆。
2.2 以生活习性划分
(1)喜阴型:此类地被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光照不足的隐蔽处才能正常生长,适宜种植在建筑物的阴影处和郁闭度高的树丛或林下。常见的品种有:茶梅、八角金盘、桃叶珊瑚、九头狮子草等。
(2)喜阳型:此类地被多为开花植物,喜欢阳光照射,适于种植在全日照空旷的平地和坡地,常配置成大面积色块花坛。常见的品种有:绣线菊、石竹、三色堇、矮牵牛等。
(3)半阴型:此类地被植物虽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也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在全日照或郁闭度高的两极环境中长势不佳,一般种植于林緣,作为植物群落的边界。常见的品种有:麦冬、杜鹃等。
(4)耐旱型:此类地被能在干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多种植于坡顶和坡地,起着保持水土的作用。常见的品种有:爬山虎、宿根福禄考、马齿苋、半枝莲等。
(5)耐水型:此类地被在水生和湿生环境下生长良好,有较好的覆盖能力和观赏特性,常种植于湿地、池塘中,常用的品种有:慈姑、千屈菜、水生鸢尾、石菖蒲、旱伞草等。
2.3 以景观用途划分
(1)观赏型:指上述中可供观叶、观花、观果类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地被植物,如二月兰、鸢尾、金边黄杨、火棘等。
(2)参与型:低矮型地被,具有一定的抗踩踏能力,游人可以在场地中休息与游憩的地被,如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3)环保型:这类地被植物一方面能抗环境污染,吸附大量有毒气体与烟尘,如毛地黄、马齿苋;另一方面其枝叶能散发出挥发性的物质,在杀菌、抑菌、改善人体健康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景天科的植物。
3、以湘潭万楼滨江风光带地被设计为例
3.1项目概况
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是湘潭历史上有名的古建筑。湘潭市按照“精、秀、灵、美”的建设要求,以万楼为主体,西起湘黔铁路桥,东至四大桥,打造3.1公里长万楼滨江风光带,面积约59.15公顷。
设计将此段风光带定位为“华埠、兴城、乐活、美岸”,主要表现在“四空间”、“五组团”的营造。“四空间”指华埠——古城文化印记,兴城——城市活力复兴,乐活——创建宜居城市,美岸——享受亲水生活;“五组团”即天籁水岸、时代芳洲、阳光沙滩、渔鼓道情、梦泽飞鹭五大主题景观。
3.2整体植物设计
呼应整体设计的定位与特色,万楼风光带的植物设计以生态野趣、亲近自然为设计出发点,保留范围内现状长势良好的水岸乔木,经过整理提升,与硬质景观相结合,塑造新的植物生境。成片规模种植常绿大乔木,形成特色景观,大面积地种植樱花、海棠等观花色叶树,形成富有气势和视觉冲击力的植物景观。林下大规模使用野花地被的植栽形式,创造自然、野趣、浪漫并且季相特征明显的植物景观。
根据水位情况,将植物分层规划,竖向上分为堤内绿化景观、堤外中层绿化、滨水滩地绿化三大层次,根据水位情况规划不同属性的植物配置。堤内绿化景观以城市景观为主,以较规则精细化的设计,丰富空间层次;堤外绿化以野趣浪漫的景观效果为主,在保留现状植物基础上增加乔木、观赏草、野花地被等;滨水区的绿化片植芦苇、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滨水野趣效果。
3.3 地被种植设计
场地现状有成片的芦苇、狗尾草、辣蓼、白苏和其他野生藤本植物,设计予以保留,增加乔木与观赏草,标高较高处增加观花地被。天籁水岸以堤内花阶为特色;时代芳洲片植迎春、观赏草,营造以春景为主的景观区域;阳光沙滩片植醉鱼草、美人蕉、石蒜、蛇鞭菊、美丽月见草等夏花植物,形成以夏景为主的景观区域;渔村部落为体现渔业村落特色斑块的自然淳朴,下木以红花酢浆草等野花地被为特色;梦泽飞鹭种植美人蕉、芒草、荷花、睡莲、慈姑等水生植物,建筑物周边种植以野花地被为基调,观花花境和观赏草花境相结合的精细化下层景观。
3.4 地被设计手法
万楼风光带的地被种植,用线、面、体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构建植物生态体系,打造具有独特风格与意境的滨江植物系统。
3.4.1线——林缘线、路缘线、水岸线
一般作为主景的镶边,勾出相接的草坪、道路、地被植物的轮廓,用地被植物暗示空間的边界,成为控制界限,如同一条明显的标志线,将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区别。如:在天籁水岸组团中,天星堤管理所南面沿线以草坪为前景,山桃草围合,界定出建筑范围,用形态自然的山桃草进行了建筑到迎水面景观的过渡;又如在靠沿江路一侧的带状绿地中种植墨西哥羽毛草,一方面以此作为城市市政道路与风光带的分隔线,另一方面利用羽毛草的高度,将此处的一级渠闸口进行遮挡,避免游人直接观赏到景观效果较次的闸道,可以借此转移游人的注意力。
大部分种类的地被植物都是多年生,其外观整洁、清爽、富有生机,或具鲜绿、彩色的叶片,或一年三季开花,可以满足各种绿地边缘装饰的需要,形成林缘线状,如:自行车道标高以下的入水草坡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在自行车道与草坪之间,带状种植了云南黄馨、粉花绣线菊、水果篮具有一定高度且形态自然的木本地被等,不仅作为绿地边缘的装饰,勾勒出了清晰的植物空间,还处理了竖向上的高差,加强了视觉上的观赏性;又如时代芳洲组团中沿常水位线种植了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花叶芦竹等,作为水土保持的同时,形成丰富的水岸线景观。
3.4.2面——林下空间、缀花草坪、色块
指大面积的种植以形成群落的地被景观,作为绿地植物群落的基底、背景,突出地被植物的群体美,如缀花草坪、林下地被、色块、色带营造等。在万楼风光带景观设计中,有较多林间开阔地,这些区域设计为草坪或者种植成片的细叶麦冬、红花酢浆草加以覆盖,形成块面景观,为绿地提供背景,且开花效果明显。风光带中还种植大量野花地被形成特色景观面。选择优良的自播繁衍品种,并为了控制养护成本,多用宿根球根品种,如单色野花地被金鸡菊、矢车菊、美丽月见草、地被石竹,复色单品种野花地被波斯菊、蛇目菊、虞美人及复色多品种野花地被二月兰+紫茉莉、鸢尾+石蒜、波斯菊+矢车菊+蛇目菊等。
3.4.3体——精细搭配、单独成景
指多品种地被植物或地被植物与其他植物、小品、山石、雕塑等搭配,形成花境景观或者具有一定文化或象征意义的园林景观,单独成景成体。万楼风光带中地被植物成体的设计手法多应用在入口、节点处,如场地中多处设置景观置石,常用墨西哥羽毛草、南天竹、蒲苇、紫苑、小兔子狼尾草等,与之搭配,形成单独的精致小景。又如时代芳洲组团中,设计了几组特色花镜:穗花婆婆纳+细叶芒+小布尼狼尾草、美女樱+八仙花+咖啡朱蕉+蒲苇,通过质感、高度、颜色不一的植物素材,组合形成饱满、丰富、能供独立观赏的植物整体。
3.5 优势品种
如今,万楼风光带已完成第一标段的全部施工与二、三标段的部分种植工程。在施工完成的一段时间中,有部分地被植物的生长表现突出,形成了风光带的景观亮点,也成为了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如:靠沿江路绿地中大片种植的柳叶马鞭草、宿根福禄考,开花时颜色艳丽,梦幻浪漫,效果壮观,成为新晋网红拍照点;迎水面沿自行车道成片种植八仙花,打破了八仙花传统的种植模式,搭配上木种植的香樟林,也成为了万楼风光带的一大植物特色。另外,本项目中大量运用的观赏草类,也形成了一大特色,蒲苇、花叶芒、小兔子狼尾草、墨西哥羽毛草、海滨羊茅、狼尾草等都长势优良,是可以广泛应用于湘潭地区的观赏草类植物。
结语: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是城市居民在闲暇时间进行放松、游玩的好去处,风光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景观构成,使得对观赏草、水生植物的观赏需求变高,另外,随着生态意识的加强,对自然野生的乡土地被植物的需求量也得以增加。
对万楼滨江风光带中应用的地被植物进行梳理,将在此项目中效果表现良好的地被植物进行推广与运用,为滨水或其他景观的地被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其中也有少量品种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表现为长势不佳,这类地被应进行变更替换,并在其他项目中以此为鉴,尽量避免再次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霞.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以长沙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2]周士锋.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3]张贻佳.苏州市金鸡湖滨水植物景观分析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9.
作者简介:
何思思(1988-),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工程师,从事景观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