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2020-07-14李学亮
李学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城市房屋建筑的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倡建筑行业应朝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且促进住宅产业化,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施工领域获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具有施工工期短、适应大体量建筑施工要求、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的优势,是国家实现房屋建筑工业化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在城市化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环保观念逐渐深化,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混凝土的装配式的住宅施工技术用自身较好的环保性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技术比以往的施工技术环保节约效果更好,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短,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应用。
1、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指的是通过对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有效的连接,并通过这种方式装配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结构,其包含全装配混凝土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形式。建筑工程之中一般称其为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之中一般称其为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施工就是预制构件装配施工,通过混凝土等结构进行装配,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增强结构的强度,提升了整体住宅结构的性能参数。装配式住宅结构的主要材料为钢筋以及混凝土两种类型,在施工中应用了大量的保温材料、封闭性良好,牢固性就较高。在装配式施工技术中预制墙板安装施工是较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其包括了诸多的环节,在施工中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预制墙版的定能为施工,合理的进行墙板吊装施工;根据规范要求做好预制墙版的斜支撑安装施工,在就位之后要对其进行精准的调节,安排好电线以及机电盒位置之后要根据要求进行预制墙版的浇灌固定施工。
2、优越性
2.1 缩减工期
第一,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当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封顶施工作业后,施工企业还需花费一到两个月展开类似于窗口剔凿、防水等施工。采用住宅混凝土装配式建造技术时,其在墙体施工的时候,即可预留安装外窗需用的木砖,这样,企业在结构封顶后,在外围封闭条件下可压缩两个月工期。第二,房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针对预制楼梯来讲,增加飘窗栏杆埋件、栏杆孔洞预埋、墙体水电管槽预留等,能够减少后续施工工序,可以提前约30天完工。第三,粘贴保温材料、装修外墙等施工,若沿用传统施工技术,一般需耗时两、三个月,而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促使外墙与飘窗同步施工,即可同步完成保温层、装饰层施工,极大地缩短了工期。
2.2 节约资源
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较为严重,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节能减排效果不佳,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现场施工作业中因为钢材、混凝土以及水泥的使用量相对较大,无法合理的根治现场扬尘等问题,直接的影响了施工环境。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通过预制外墙板技术手段不仅仅可以节省自然资源,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外墙板表面平整度符合直接应用的实际需求,减少了现场施工过程中抹灰砂浆的应用量,在根本上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结构改善了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粉尘问题,降低了环境污染,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清洁性,转变了传统的施工模式与现状,实现了无湿作业,减少粉尘等污染物质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装配式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污水、噪音等污染问题,在根本上改善了建筑施工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装配式的施工技术手段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合理的控制了废弃物的处理费用,根本上控制了建筑垃圾的占地面积,提升了土地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2.3 一定程度上便于工程成本控制
从工程预算以及建设成本的组成结构上分析,混凝土装配式工程可在施工材料的生产阶段实现集中管理等,进而在运输以及资金的管理方面缩小了范围。一方面有利于工程成本项目的控制,一方面有利于工程资金项目的具体划分,进而从整体上改善工程资金投入以及材料项目引进等方式的优化建设。建筑施工在初期的筹备阶段以及建设阶段,往往伴随着资金运动进行,若对其疏于管理则很可能降低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混凝土装配式工程在初期的筹备阶段以及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其人员以及材料等方面的规划不仅可以通过增减管理提高工程的资金管理,还可通过预估方式进行材料反面损耗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程的稳定建设、成本及资金运动的高效管理等。
2.4 保障工程质量
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要求进行集中预制,通过统一生产装配精度较高,会在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工厂预制构件根据国家以及施工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对其进行专业的批量生产,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控制管理,可以保障混凝土养护周期条件要求,进而提升预制构件的精准度。通过工厂打磨处理的预制构件效果显著,现场浇筑混凝土构件会遗留一些拼装的痕迹,孔洞以及气泡孔隙等等。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在保障构件质量的同时提升工程质量。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材料可以根据规范进行处理,保障性能符合标准要求。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优化工艺流程,简化作业手段。在装配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有效的改善构件施工以及钢筋施工等工序,便于现场浇筑作业,也提升了构件质量,在根本上保障住在工程的整體质量。
3、改善思路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质量控制,从多方面加强重视:
3.1 强化技术的监督管理
要想提升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水平,需要从技术监管方面加大力度,保证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有效发挥出来。技术监督中,对于数据以及信息等要素,要加强重视,还要提升技术操作能力,避免发生严重误差问题。技术监督的时候,若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处理。只有从细节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才能真正提升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的质量水平。当前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因此做好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该项技术的应用质量。
3.2 优化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術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吊装前先拆除钢筋,绑扎内墙钢筋,然后拆除预制构件墙板,防止构件吊装的不利影响;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制墙板应准确校正,防止预制墙板支撑构件在绑扎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损坏。先封闭内墙模板,再安装外墙暗柱模板;现浇墙复合板,控制在复合板底标高以上10-20mm。吊装前用弹性钢丝将复合板切断,使复合板就位;组装复合板时,为防止复合板抛出外墙暗梁纵向钢筋,组装前应将纵向钢筋取出然后就可以进一步后续工作了。
3.3 结构设计与制作
强化结构防渗漏、保温隔热、构件连接方面的改善非常重要,可更好地促进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便于构件的制作,进而实现建筑行业标准化、模数化发展。总体而言,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中,需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其一,着力设计连接节点,在连接节点与构造设计科学的基础上,提升主要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其二,考虑建筑高度、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的前提下,强化试验,寻找最好的构造手段、节点连接技术。其三,在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受力达标的条件下,增强传力的可靠性、明确性,增强各节点连接的严密性、可靠性;其四,在“更强节点、强剪弱弯”的设计思想指导下,保证节点连接处的荷载高于同类型现浇结构;其五,在考虑节点刚度、连接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选择计算模型,优化设计。
3.4 连接构造的具体要求
在具体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可将连接构造划分为套筒灌浆、焊接以及搭接。若构件在空气中直接暴露,应该进行防腐、防水等安全处理措施,在操作过程中,还应该谨慎为之,从而保证构件耐久性与相关年限要求相符。在套筒灌浆连接实施时注意对国外引进套筒进行适当改造,保证套筒能够与国内钢筋构造强度相适应。在实际施工时,还应该先在套筒之中插入连接筋,然后在进行灌浆,灌浆完成后,还需要静置两日,套筒材料在抗拉强度方面还应该达到600MPa以上,并保证套筒间留有适当距离,同时还需要对套筒与连接筋的方位进行布置和确定,确保误差能够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在焊接连接方面,应该对焊接施工使用的设备、方法和技术进行严格选择和控制,且还需要对大直径构件间的钢筋焊接进行加强。焊接这种连接方式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具有连接稳固、用料简单等突出特点,当连接时应需要达到一定的操作规范。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在诸多方面。该技术和当前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和生态环保理念也比较契合,因此要科学应用该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好发展。通过上文中对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和提升措施的分析,就能从理论层面对此技术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技术的推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汉林.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9):184-184.
[2]付晓光,徐马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8):67-68.
[3]曾西.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9(20):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