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会说谎了?你该感到高兴

2020-07-14王惟一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验者谎言饼干

王惟一

父母对宝宝说谎总是深恶痛绝,认为宝宝一说谎就是变坏了。事情真的如此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说谎。说谎是故意偏离真实的虚假行为,旨在误导或欺骗他人。粗略划分的话,谎言分两种:善意的谎言和应该被制止的不良行为谎言。那说谎是信口拈来的吗?不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会说谎,再到天衣无缝地说谎,其间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并从中发展认知、积累经验。

很多父母不想让宝宝说谎,看到孩子居然会说谎后,极力阻止。然而,你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吗?不能,也不可能,所以也别妄想宝宝永远不说谎。

如果我说,说谎是一种智能的飞跃,说谎的孩子更聰明,说谎不需要被强制干预,你是不是很难认同?所以,科普的时候到了。家长们,搬起小板凳,前排就座。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你把打开的饼干盒放桌上,转身去干别的事。2岁的宝宝跑来,抓起饼干就往嘴里塞。而你一转身发现他在吃饼干,便问:“宝宝,是你把妈妈的饼干吃了吗?”他一边咀嚼一边摇头,说:“不是宝宝。”

宝宝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这是说谎吗?应该说,不是。因为如果他说谎,就会赶快把嘴里的饼干咽下去,而不是边嚼边说不是他。因为这时的他,智力水平还达不到说谎的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的宝宝初步具备了说谎的能力,但谎言十分拙劣,不攻自破。他会拿着你的手机,说:“宝宝没有拿妈妈的手机。”你问,那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他会坦然回答:“妈妈的手机。”让人啼笑皆非。

但这已经是智力的飞跃了,因为说谎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理论,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还要根据当时的场景推断别人的想法。

面对妈妈的追问,宝宝知道妈妈不希望他拿手机,但自己又想拿,怎么办?说谎。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宝宝长大,你会发现他会先把拿手机的手藏在背后,然后说“宝宝没拿”,但眼睛不自觉地向身后看,同时嘴角上扬。这时,宝宝就进入圆谎阶段了,只是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和微表情。再后来,宝宝会忽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告诉你:“宝宝没有拿妈妈手机,是爸爸拿的。”这时,宝宝不仅会圆谎,还知道找替罪羊了。然后,他会不断练习如何将谎说得越来越让人难以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3—7岁的孩子用语言和非语言圆谎的能力越来越强,7岁孩子的谎言已经让不熟悉他的人难辨真伪,而对熟悉他的父母来讲,戳穿宝宝的谎言还是较为容易的。

研究发现:儿童说谎一般从2岁开始。2岁时,30%的孩子会说谎;到了3岁,50%的孩子开始说谎;到了4岁,80%的孩子开始说谎,等孩子长到5—7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过谎。

研究还发现,说谎是孩子认知水平发展的结果。认知水平发展好的孩子,其说谎水平更高,同时心理理论更高。

什么是心理理论?也就是针对心理状态,个人总结归纳出的一套适用于现实情况的理论,即我知道我想什么,我知道你想什么,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为此,研究人员进行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邀请3—7岁的孩子参加一个猜玩具游戏。孩子单独进入实验室,实验者在他背后依次展示3个带声音的玩具,前两个玩具发出的声音是小朋友们广为知晓的。如按下巴斯光年,它会说:“宇宙无限,浩瀚无限。”当展示最后一个玩具即目标玩具时,实验者会播放一段与玩具无任何关系的音乐。小朋友背对玩具和实验者,凭实验者播放的声音,猜出现的是什么玩具。

当第三个玩具(目标玩具)刚出现时,实验者会说,有事要离开实验室一会儿,请小朋友不要转身看玩具,他稍后就回来。实验者离开30秒后回到实验室,询问小朋友是否偷看了,大部分孩子看了但都说“没看”,即说谎了。然后实验继续,播放一段和目标玩具没有任何关系的音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玩具?其实,没有人能够根据这段音乐猜出是什么玩具,除非你偷看了玩具。

有趣的是,偷看过玩具、年龄偏小的孩子,被问到背后玩具是什么时,会毫不犹豫地给出正确答案。然而,7岁的说谎者,则多数选择不直接说出玩具的名称。比如,第三个玩具是灰太狼玩偶,如果播放的音乐是“我一定会回来的”,那孩子就能很容易猜出是什么,但实验者播放了一段钢琴曲《致爱丽丝》。3—5岁的说谎者,当被问到身后是什么玩具时,他们毫无心眼地说“是灰太狼”。而7岁的孩子说谎者,被问及身后是什么玩具时,他们会聪明地说:可能是一只狼吧?我猜一定是和狼有关的玩偶。当被追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时,他们会说:音乐听起来很像狼。看见了吗?7岁孩子的圆谎机制比3—5岁的孩子更高级了。虽然在成人眼中,这种说法依然低级,但已经是一种智能的飞跃了。

在实验中,7岁的孩子不仅知道自己不应该知道正确答案,还知道打打擦边球,可能会偶然猜中答案。

对幼童尤其是刚2岁的孩子来说,超强的意念和情绪也许是说谎的原因,比如愿望、害怕、幻想、悲伤等。你问一个2岁的孩子: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很可能会回答:我爸爸是超人。有些教育者会因此批评孩子:不要说谎,要诚实。可2岁多的孩子还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以及两者间的界限,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自己希望的当成真实存在的。

再举一个例子:2岁多的弟弟找妈妈哭诉,说姐姐偷吃了他的面包。可姐姐坚定地说,没有。弟弟说:我亲眼看到姐姐吃掉了!这时,可能有的妈妈会说:“弟弟那么小,怎么会说谎呢?一定是姐姐真的吃了弟弟的面包。”然而,真实情况是弟弟在说谎,只是弟弟还没意识到。因为弟弟非常想吃面包,却找不到面包了。他很伤心,他需要一个理由来解释,于是坚信面包被姐姐吃了,并觉得亲眼看到了。哪怕过一会儿面包找到了,他依然会觉得他的面包被姐姐吃掉了。因为他还无法区分,哪些是头脑里的强烈意念、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等日后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在说谎时,这说明他已经有能力区分幻想和现实了,然后他才会去圆谎。

所以,不必因察觉到孩子说话就大为恐慌,说谎代表他智力的发育,并不意味孩子品质的好坏,只要家长在以后正确引导,孩子就不会沾染上不诚实的坏习惯。

猜你喜欢

实验者谎言饼干
第六根手指
创意谎言
加年华
送饼干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谎言
相爱令我们无所不能
软塌塌的饼干
饼干喂鸟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