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汉字的故事

2020-07-14姜丹

课外语文·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造字识字汉字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语文的大单元设计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从识字单元内容选择的依据、学习材料选择与任务设计、学情调查与分析、归纳过程的展开以及创新之处五个方面,阐述了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整个教学单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现有学力情况为基础,体现归纳教学的思想,使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归纳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关键词】汉字的故事;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姜丹.走进汉字的故事——识字单元归纳教学的开发与实施[J].课外语文,2020,19(19):35-36.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国家中长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设计思路应遵循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规律,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功能,让学生多读多写。因此,有必要改良传统教学授课方式,建立更加侧重学生、综合性强的语文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语文的大单元设计,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听了崔允漷教授的报告,更加坚定了我实施大单元开发的信心。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特点的需要

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版小学语文教材,2017年9月,吉林省范围内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全部使用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下文称部编版教材)替代原有长春版语文教科书。笔者有幸成为第一届使用部编版教材的教师。教材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材中课文篇目的编排方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具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进而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若缺乏单元整体思维,语文教学将变得零散而无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编版教材多是在同一主题下安排几个不同体裁、关系并列的课文,是以内容主题来构建单元的。每个单元是通过类聚方式组织,力图达成语文能力训练点的“完整”与“有序”。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学生能更多地感受到不同体裁作品的多样性。笔者致力于尝试开发以达成语文要素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单元,让课程关系层层递进,从而使孩子能够在螺旋上升的课堂内容引领下,实现逐层深入的学习。

(三)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前期的学习中,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字,也学会了很多识字方法,在二年级下学期,去做这种识字教学的大单元,其实是一个复习整理类型的大单元。因为孩子有这样的前期学习基础,所以他们在进行深入整理造字方法时,难度不大,但却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不同类型汉字的特点,在以后的自学中运用这些特点更高效地领会汉字的意思,猜测汉字的读音。

二、学习材料选择与任务设计

在二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的第三單元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识字单元。这一单元识字写字训练的要素是: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二年级下学期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将转变成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正好结合着这个识字板块,带领学生走进汉字造字的历程,使学生明白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之间的关系,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达成这一训练要素的目标。

三、学情调查与分析

新时代的孩子见识广博,教师的教学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零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能力在教材原有单元编排基础上进行整理,进行二次设计。在教学之初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在对429个孩子的问卷调查中,99.5%的孩子知道长江、黄河、长城、珠峰,97.7%的孩子知道节日的活动、食物和文中节日的传说,100%的孩子吃过文中所提及的美食,对中国的美食更是非常熟悉。而且我校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正式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依据以上对学情的调查,我们决定对于这些内容略做处理,着重开发以《贝的故事》为依托的汉字造字方法教学单元。

四、归纳过程的展开

中国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前四种造字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而且他们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我们将前四种造字方法作为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先将含有不同的造字方法的生字进行了归类,然后将这些归类后的汉字,分别呈现给学生。在教授象形字这一类汉字时,首先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片,节选自《三十六的字》。动画片展示了一些象形字的造字过程,请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自己看到的汉字。然后将孩子找到的汉字贴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这些汉字的特点,学生感受到每个汉字的字形和这个事物的外形很像,每个象形字都是一个图画,从而得出象形字就是依据事物外形而创造出来的文字,看到这个字就知道表示哪个事物。

在认识象形字的基础上,古人在象形字上面加上一些小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思。比如一横表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加上一点,就表示上面,在地平线下面加一点,就表示下面。在大树(木)的根部画一横,就表示树的根本(本),在大树的上面画一横(末)就表示树梢。在课堂上我带领孩子玩猜字游戏,猜猜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入指示符号,来表示特定意思的汉字。

老师一手拿着“手”字,一手拿着“目”字,要把两个字变成一个字。通过小魔术,孩子发现“手”加“木”就念“看”。这类汉字,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只要看到它就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这样的字就是会意字。小组同学一起合作,看图画猜汉字、猜意思,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在教授形声字的部分,请孩子来给“泡”字换偏旁,感受字的读音相近,但意思发生变化。再留下三点水旁换掉“包”,使学生感受到新换的字都与水有关系。引领学生归纳形声字的特点:一边表声,一边表意。通过讲故事,介绍“王”字旁表示与“玉”有关,引入中国的玉文化和对玉的崇拜。介绍“贝”是古代的钱币,所以以“贝”做偏旁的形声字多与钱币有关,让学生感受形声字的同一个形旁都表示和这个形旁有关的意思,同一形旁的字是一个字族。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汉字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在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归纳,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心中的汉字是什么样的,具有哪些特点,从而归纳出中国汉字的特点。

这一教学单元的设计,本身也是对学生识字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是引导学生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五、创新之处

(一)课程环节有趣味

基于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单元课程由众多游戏组成。提倡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与小伙伴进行观点的碰撞。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思维开放而有深度,充分显示了有趣味这一特点。

(二)课程结构有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同造字方法之间的传承与递进的关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经历汉字的发展历程,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体会汉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逐渐形成的,突显有过程的教学这一特点。

(三)课程内容有根源

虽然这一单元是以识字为主的教学单元,但语文课不能仅仅以识字为目标。它更是了解祖国历史、祖国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汉字书写规则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行有效融合,凸显有根源的教学这一特点。

参考文献

[1]丁青,项平.让汉字以丰盈的姿态走向儿童——区域“汉字超市”识字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33).

附    注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课题编号:GH1959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造字识字汉字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