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探究

2020-07-14韩宇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韩宇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道德品质、思想的重要阶段,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进行融合,许多的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等也在逐渐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工作呢?便需要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制定可实施的策略,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意义与实践

虽然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会对一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好的一面来说能够丰富学生的眼界,坏的一面便是会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再进一步的发展和继承。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积极寻找可融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经过无数次的优化才发展至今,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融入了现阶段的精华。“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和情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一定的了解,还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的带领下,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传统文化作为古代先人的智慧结品,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从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和鉴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若是学生能够一门心思地去学习,定能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2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1 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朗读唐诗宋词,或者四书五经中某段落进行诵读,也可以在每周晨会时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我校就长期有国学小剧场的活动,该活动就是在每周的晨会上让学生表演一些比较经典的国学故事,从而使学生能够分析这些古诗词、四书五经、经典国学故事中的传统元素,进而了解文章中的含义和价值。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著作、读物等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弟子规》《百家姓》之类的传统著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对其配乐或者齐读、背诵等方式,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魅力。当学生朗诵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背诵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进行相关的讲解,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些优秀美德,为人处世的道德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

想要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華传统文化,便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并通过教材内容引出语文课木中隐藏的传统文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例如:《从军行》这首诗,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作者的背景资料,之后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作者的背景和爱国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内容和语文课木中比较相似的内容对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传递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

2.3 结合多媒体设备

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传统节假日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节假日的相关习俗,并以此来向学生宣扬传统文化教育。例如,端午节教师便可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端午节包粽子、戴香囊、划龙舟等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体会到民族风俗。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为什么要包粽子、戴香囊、划龙舟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传统文化。

2.4 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便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而且生活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方式,从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传统文化来自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生活化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构建相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将生活实际与传统文化相对比,拉近传统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积极开展中华传统式生活教学,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3 结束语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关注传统文化知识、思想,还需要了解传统文化中所隐藏的精神财富,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了解古代先人的智慧结品,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品、文化思想、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甘茂娟.浅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才智,2018(17)60-60.

[2]陈永.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小学时代,2019(35):8-9.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