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个性的“e+”智慧学习构建
2020-07-14徐飞雷邱激扬
徐飞雷 邱激扬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一场全面、深刻的教育创新和变革。对此,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展开了对“e+”智慧学习的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智能学习系统,打造三环模型,提炼教学模式,从一视同仁的教学走向精准教学,从集中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和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e+”智慧学习数据分析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一场全面、深刻的教育创新和变革。对此,我校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3年,开始“E课堂”教学改革,建成千兆带宽的无线网络,搭建“云学100”数字化学习平台;2015年,引入“极课大数据”系统,这是一套能够实现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的数字化系统;2017年,提出“e+”智慧学习理念。
一、“e+”智慧学习的三环模型
“e+”智慧学习指向大数据支持下精准教与个性学的构建。我校的“e+”环境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的智能学习系统,学生借助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通过泛在的网络环境接入学习系统。“e+”智慧学习定位于学生的“学”,“智慧”不仅体现在环境建设的智能化上,還在于智慧学习者的培养——创设适合多学科的教学结构,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切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e+”智慧学习不仅仅是技术的革命,其核心还在于技术应用让理念的更新得以践行,技术发展让教学成为“闭环”、时时互动,而“+”意味着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由此,我们得到了“e+”智慧学习的三环模型(如图1)。
外环是数据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评价和智慧推送。我校学生日常练习均通过“极课大数据”系统完成,教师批改“极课”格式的纸质作业,然后扫描录入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逐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班级与年级均值比较、学生个体阶段性学习趋势分析图等。“极课大数据”系统的应用使实时信息采集、学情追踪反馈、检测诊断评价成为常态,也使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备课成为可能,还能使题目(包括练习题和检测题)的命制更加有的放矢。“极课大数据”系统还能汇总出个人的错题集,因此学生个体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中环是基于“云学100”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备课时,教师根据“极课大数据”系统生成的学情分析,分析本节课知识的难点、易错点,精准定位,设计教学任务;课前,教师可以推送课前导学课件、实验视频等资源包来帮助学生自主预习,布置相关的自测题来检测学生的自习效果,为精准备课提供依据;课后,教师可以分层次、点对点地推送作业,实现“按需定制”个性化作业。
在平台相关功能与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推送自学任务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在线讨论,求助教师或者同学,推送的自学任务可以是教师批改,也可以是学生互批;课后,利用平台的直播功能,教师能够进行在线辅导,学生也能在线发起提问。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途径更加多样,突破了时空限制。
内环是课堂活动。课堂上,教师将学习任务推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完成后上传。客观题即时反馈,主观题可采用随机抽检、当堂点评的方式。同时,学生生成的问题又及时补充进来,使学习任务立体化、针对化、个性化。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二、基于“e+”智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e+”智慧学习三环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e+”智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课前学习的反馈,发现问题,在课堂中解决;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利用平板提炼出良好的交互性,即时反馈并突破难点;通过数据诊断,识别出本段学习中的“学困者”,推送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和辅导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现“我的问题”、解决“我的问题”是学习的最佳方式。“e+”智慧学习提供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就是这一学习方式的近似路径。前置的自主学习不仅是预习,而且可以针对学生差异提供学习支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难点进行相关知识铺垫、解读;课堂学习活动是聚焦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练习分为整体训练和个性化学习,推送的不限于习题,还可以是资料、视频、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
三、总结与反思
“e+”智慧学习不仅是技术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更多的是学习过程的优化、进步:利用技术优势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前置学习时解决知识性问题,并生成理解性问题;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理解性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在思维碰撞中深入思考。
另外,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尤其是全新的学习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认同、应用、掌握的过程。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e+”智慧学习,我校也设置了学习方式培训。首先,熟悉合作学习工具。平板电脑,作为“e+”智慧学习的连接器,不仅是课堂即时反馈互动的工具,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七年级学生一入校,我们就会安排他们接受平板电脑操作和使用方法的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还包括“云学100”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以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平台了解自己的学习数据,反思、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为“泛在学习者”。其次,训练合作学习方法。从七年级开始,学生就会参加合作学习技巧训练系列班会:认识我们的小组、小组角色,提升小组成员的熟悉程度,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归属感,学会倾听、合作技巧,等等。在日常课堂中,教师会从学科角度在不同课型中采用适配的合作学习技巧,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而到了八年级,主要训练学生小组合作自治管理,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到了九年级就基本成为合格的“智慧学习者”了。我校还开设了项目学习的校本课程,如DI项目、乡土调研项目等,旨在帮助学生学会选题、设计方案、实施项目、评估汇报等的方式方法。
走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一个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融合的过程。我校的教学信息化探索指向教学方式的变革,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学习平台,从一视同仁的教学走向精准教学,从集中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和核心素养养成。
参考文献:
[1] 〔美〕莱斯利·莫勒,杰森·B.休特.无限制的学习:下一代远程教育[M].王为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张忻忻,牟智佳.数据化学习环境下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精准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5).
[3]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学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