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与管理

2020-07-14沈建军

关键词:综合性情境评价

沈建军

摘要: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做好项目设计和管理。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体系,包括项目定位、项目筹划、项目实践、项目成果四个环节。精心设计具有整体感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能促进语文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逆向设计整合情境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以提升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做好项目设计和管理。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項目化学习有八大黄金准则:(1)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功素养的培养;(2)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3)持续性的探究式项目;(4)要有真实的情境;(5)学生对项目要有发言权和选择权;(6)学生和教师在项目中进行反思;(7)要有评论与修正;(8)把项目化学习成果公开展示。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理念是指基于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完成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言语任务,参与持续性、探究性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养成应对未来挑战时所应具备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体系。设计的起点是项目定位,确定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然后,做好项目的筹划工作,明确指向和路径;之后,进入实践步骤,在新情境中迁移,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意义;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公开呈现和反思评价,提炼修正后,进行推广。

一、项目定位

(一)目标的逆向设计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从课程目标到课时目标,这中间少不了细化和定位。项目定位需要逆向设计的思维,即考虑每节活动课希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的能力提升点在哪里,运用什么语文知识,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已经达成。项目定位要基于目标和证据来设计学习活动,立足点是统编教材和课程标准。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很重要,既要从三维目标上考虑项目的教育性,也要从结构长度上考虑项目的完整性,还要考虑项目的适切性,即项目对学生是否有意义、学生是否感兴趣。

(二)目标的定位要素

项目定位要注重核心知识。综合性学习不是单一知识点的教学,而是整合教学。项目化设计不会直接指向琐碎、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注重核心知识。这种核心知识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告诉学生怎么做的动态的知识。表1是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及其核心知识的梳理。

项目定位还要注重转变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机械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运用实践中运用动态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项目要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学设计的创新,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落实,那么课堂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项目定位点要在学生身上,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要聚焦转变学习方式,激发主动学习,引导真实学习,倡导多样学习,注重整合学习。

有些教师将综合性学习忽略不教,理由不外乎考试不考或没法考。这种想法的背后还是急功近利的应试观。如果项目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为了通过做题目快速应试,那么任何项目在他们眼中都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只经历从题目到题目的纸上谈兵,学生学习的能力肯定不扎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人;如果在项目化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现学现用,这样不仅学得扎实,还可以促进考试成绩的提升。成绩中等和偏下的学生虽然在成绩上不如“牛人”“学霸”,但他们的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是非常好的,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项目化学习,能锻炼他们的统筹协调交流、创意表现、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信息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如果将综合性学习丢在一边,这对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提升是一种莫大的亏欠,也违背了全面育人的教育初心。

二、项目筹划

项目筹划关键在于设计驱动性任务和选择性任务,设计具有整体感的语文综合性活动,精心筹划,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促进语文的深度学习。

(一)筹划需要学会整合

项目内容上,可以整合教材资源,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统整起来考虑,尤其是本土化的资源。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天下的国家”可与国庆阅兵仪式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整合起来,“我的语文生活”可与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和校运会整合起来;八年级上册的“身边的文化遗产”可整合乡土资源,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项目形式上,可以是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项目手段上,可以融通影视、图片、报刊等多种媒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效率。

整合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并认同活动任务的主题和意义。项目设计要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自由选择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可持续地完成任务,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语言能力。教师将多个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因素相互融合,动态组合,形成一个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全程“主打”,任务和评价先行,学生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教师适时指导。

整合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提升。整合是有系统的,要让整体教学的效果优于单篇、零碎的教学,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外显形式,探究是内在思维,最终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思维含量的整合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二)筹划需要创设情境

情境要求具体明确。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友观,七年级上册的“有朋自远方来”,可模仿央视的《朗读者》节目,设计“朗读亭”这样的现实情境。八年级下册的“倡导低碳生活”,可设计“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要求有规范的邀请函、海报、发言稿、串台词、微信公众号推文等,现场布置要有垃圾分类设备、象征电视机的纸方框等道具。特定情境的创设能产生真实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情境可以是环境布置和道具,也可以是具体可行的任务指令。任务指令的表述很有讲究,要求应具体明确,可从目的、角色、作品、受众、标准等方面去表述。学习任务要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注重生活化。九年级下册“君子自强不息”的采访稿示例如下:

你身边的那个人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并不一定是身残志坚的英雄,但只要你对这个人多了解、多倾听,就能挖掘出他身上感人的故事和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目的)。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你作为学校广播站《身边的榜样》栏目的特派记者(角色),需要细致观察和记录采访对象的日常生活,用文章呈现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将邀请这个人做一次面对面的访谈,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设计几个问题,确定采访的内容,为了图文并茂,还要拍摄个人照和合影若干(作品)。你的文章将于×月×日×点在广播站面向全校师生播出,文章和照片还会在学校网站中向社会(受众)推送。同学们将在朋友圈里投票,对你的采访做出评价(标准)。

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情境能打通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情绪,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形成知识的自我建构。真实情境能用驱动性问题指向知识和能力,进行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最后,用项目成果呈现对知识的创造、运用和深度理解。

例如,在一堂浙江省优质课《有朋自远方来》中,教师让学生成立“成长共同体”,写邀友宣言。具体如下:

欢迎加入七年级(1)班。崭新的起点,崭新的征程。这段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为此,班委研究决定,成立“成长共同体”,以进一步激发集体潜能,展现整体智慧。

此项目分为三个小活动——“知朋友”“找朋友”和“邀朋友”。首先,让学生阅读教师推荐的资料,让学生探究什么是“朋友”,明白共同体中的朋友应具备哪些素质,用3—5个词语来表达这些素质,并能说出写这个词的原因。然后,去寻找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的人站在一起。找到后就近坐下来,小组没有人数的限制。最后,“成长共同体”内讨论确定一个大家觉得最重要的词语,用一分钟发言,要求说出真实经历和感觉,按如下结构表达:

开头:建议用一句诗或名言警句开头,能快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主体:要说出一些理由,即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

结尾:建议用“我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成长共同体”作结。

写一则宣言,行文有具体的表达要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活动的挑战性。让学生自由寻找朋友,形成共同体,体现了活动的选择性。

但有些情境设计给人以虚假感,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同样一节《有朋自远方来》,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

任务一:学古诗,明友道。要求:课外收集有关朋友的古诗,说说朋友的内涵。

任务二:讲故事,知朋友。要求:给同桌讲一个有关朋友的故事,表明你对朋友的态度。

任务三:读新闻,谈思想。要求:分析社会中交友不当的反面例子,写一则新闻短评。

这三个任务表面上都是围绕“朋友”主题,但三个任务之间是独立分散的,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没有让学生真正进入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学古诗”和“讲故事”这两个任务本身内容上接近,以复述记忆为主,思维上局限于低阶思维水平,学生的能力点没有逐级提升的过程。这三个任务与三个问题,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区别的。

区别真情境和假情境的关键,在于学生立场和思维立场。违反学生立场主要表现为模拟成年人的思维和口吻,强加给学生任务,虚构背景,编造违背日常情理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往往生搬硬套,或者可有可無,或者专业性很强、超出学生认知水平。违反思维立场主要表现为情境任务无法引起学生思考,或思维始终处于低层次阶段,不动脑子就能完成任务,与想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不符。

三、项目实践

(一)项目实施的步骤

在项目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践的步骤及目标,需要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包括项目启动、学习过程、修改学生作品、项目展示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明确教师究竟做了什么、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每个学生的过程与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角色必须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的立场要更开放、更多元、更包容,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学生按照项目管理流程,管理自己和团队;而教师要用设计思维的视角去看问题,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反馈和评价。例如,九年级下册的“岁月如歌”,制作班史可分为明确任务、信息搜集、文字撰写、装帧设计、集名选题、邀请老师写序言、审校、装订、展示交流等流程。

(二)项目管理的策略

项目管理要强化过程管理。把阶段性任务、人员分布、时间、地点、工具、交通等过程,用一张表或流程图的管理方法“平移”进去。过程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当然,在项目化学习初期,教师的介入可以更多一些,最好逐步放手。因为过程管理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可复制,可迁移,可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构化思维。方案的设计要追求完整,过程的监督要注重细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商定评价量表、制订评分标准等。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还能培养采集信息与他人沟通、分配任务与他人合以及团体内分工合作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坚持“做中学”的策略。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比如七年级下册的“我的语文生活”,学生提前去大街上搜寻各种店铺的招牌和广告词,制作成图文进行汇报展示。所以,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并不局限于教室,组织形式应有别于平常的教学,应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开发必要的学习支架。例如,设计任务分工表、时间推进表、实践记录表、调查访谈表等表格支架;在让学生写宣传语、三句半、舞台剧、小诗歌时,给学生一些可模仿的范文支架;活动中,让学生朗诵、演讲、采访,教师要给出演示支架。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但不是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四、项目成果

(一)成果呈现方式

项目成果必须是公开的。学生知道学习成果会真实展示,就会全身心投入。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从课堂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区;形式上可以是手抄报、校刊、绘本、视频、朗诵、演讲比赛等;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家长和其他人员。

学生为了最终成果的展示,会通过各种方式讨论,萌生各种点子,不断修正完善。教师的角色就是计划的见证者和理性的评估者。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不断提炼,进一步推广。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磨炼,让成果精益求精,更上一个层次;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让学习经验惠及更多人。

(二)成果评价方式

项目做得如何,评价少不了。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而支持和帮助学生。评价不要重在甄别学生作品的优劣,否则将导致参与度下降。项目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教师重点观测学生的表达能力、参与行为、情感态度、思维品质以及创造能力,从起点看变化,发现学生成长中的细节和增长点。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参与制订评分规则,反思在整个项目中的工作和学习,学会评估并提出改进自己和同伴的工作,通过不断地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评价形式包括自评、互评、师评和团队评。评价角度包括言语能力、交往能力和方法性知识。教师要做的是基于教学目标,采集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证据,然后用证据来说话。这种评价打破传统的纸笔测试的框架,更注重过程。即使结果失败,只要学生在过程中学有所得,同样可以得到肯定的评价。

别让综合性学习成为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只要教师做好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学生就能在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收获成就感。学生花很多精力做项目时,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成绩,还是为了满足在过程中对意义的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对智慧的追求和享受。

参考文献:

[1] ﹝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综合性情境评价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