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理视域下鄢陵县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分析
2020-07-14张合星
张合星
[摘 要] 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农业改革的新趋势。加强对花木产业发展的研究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本文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县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多元治理为研究背景,从政府、企业、农户、社会等多元主体的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实现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飞快发展。
[关键词] 多元治理;农业;花木产业;鄢陵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66-2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質基础,也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工作提上政府工作议程,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同时又重申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理念。多元共治即是说明“三农”治理主体结构不再是政府与农民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指包括政府、企业、农户、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内的治理模式,各主体通过不同的专业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
1 多元治理理念的内涵
作为治理理论的大师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认为,治理是各个规制之间的制度安排,是当这些规制出现重复和抵触时,或在相互竞争利益时需要协调而发挥作用的原则和机制[1]。格里·斯托克指出,治理即是其所要创造的结构和规范不能从外部强加,其要想发挥作用需要凭借许多进行统治的和相互影响的行为者之间的互动[2]。从“管理”一词到“治理”的转变,打破了政府僵化的科层管理体制,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协作的可能性,是当代社会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此外,“多元治理”与诸多理论有相似之处,如哈肯的协同理论、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等[3]。协同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保持着互相影响和协作的关系[4];多中心治理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个体“有可能把同伴组织起来,进行自主管理,从而能在其他人面对搭便车或其他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不断的收益”[5]。这些理论推翻了国家与公民、政府部门与私人组织等传统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强调了高效的管理应是多元主体间的协同与合作的过程,由此可以产生“1+1>2”的理想效果。
2 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挑战
2.1 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鄢陵县地处河南省许昌市,总面积共计871.6 km2,其中包括耕地面积7.95万hm2,花木种植面积达4.33万hm2。全县共有12个乡镇,管辖386个行政村,人口约67.62万,其中农业人口50.00万。当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鄢陵县花木栽培历史悠久,起于唐,扬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乡”的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目前,鄢陵县花卉种植已扩展至12个乡镇,专业村发展到122个,种植品种在2 400多个,各类企业共计620家,务工人员约有18万人,花木年生产达41亿株,已形成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产品系列,能满足我国各种园林绿化的需求。
2.2 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遇到的新挑战
2.2.1 市场竞争日益严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与高品位的生活。同时,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口号的提出,“绿色发展”这一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许多地方取缔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鼓励进驻绿色低碳环保企业,而花木产业作为这一产业的代表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鄢陵市的主导产业造成了冲击。如果鄢陵县花木产业不紧跟时代步伐调整结构,市场收入就会降低,农户种植花木的积极性不高,20多年的发展积累难免功亏一篑,被市场所淘汰。
2.2.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鄢陵县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发展花木产业,但这些政策多集中在扩大种植面积和产业规模上,关于培育新种、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花木交易和行会组织等政策还不够完善。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相关基础设施如水电、交通和通信等不断老化,亟待修理更新。由于缺乏政府扶持,温室花棚很少,且室内设施不全,农户采用传统种植方法效率不高。企业进驻的优惠政策和审批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和简化,行会组织的责任机制仍需加以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鼓励措施也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2.2.3 科技创新能力弱。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良好仅为表象,种子培育方面过于薄弱,不能独立培育研究新品种,所需的种子主要依赖外地引进,没有属于自己的育种机构和公司,缺乏高端科技人才,研发能力不足,从根源上限制了花木产业的发展。因技术等原因,鲜切花生产发展较慢,产品质量不高。产业链条处于生产的初级阶段,而且以花卉种植为主,缺乏深加工。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不足,品牌产业缺乏,导致旅游业发展明显落后。
2.2.4 社会服务体系缺乏。一是行业组织作用不明显。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较少,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种植呈现出从众性,出现低价竞销现象;组织经费不足,举办的行会活动少。二是金融服务不完善。花木企业有关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程度低。花木产业保险机制不健全,与气象部门沟通不足,缺乏专项风险预警机制,而且生长周期长和投资大导致种植风险加大。三是花木企业生产环境亟待改善。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其关键,许多农户热衷于传统的花木种植,不愿参与集体合作或接受土地流转承包,导致企业生产投资受到限制,缺乏投资力度。四是务工机制需完善。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正规务工渠道,劳动力市场和权威信息平台缺乏,人们的工作和收入没有保证。
3 多元治理视域下鄢陵县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当前,解决农业问题已不适用简单的“上令下行”模式,而应采取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市场、企业、社会和农户协同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花木种植模式即是政府和农户两者的关系,往往是上面出台政策、下面遵照执行,农户倾向于跟着政府的步子走,不敢越出雷池一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广泛传播,农户及其他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关心自身权力和利益所在,这使得政府的“一元治理”逐渐受到挑战。社会治理必然牵涉多方利益,那么如何通过不同的利益博弈使得花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下面提出一点建议。
3.1 政府主导推动,明确发展目标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鄢陵县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花木产业对于本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继而明确发展目标。一是政府要改革创新,更新传统的发展观念。继续深入发展“依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充分把花木产业放在政府的重要议程上来。二是政府要加大对花木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持,完善道路、水電、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进驻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对花木种植大户予以政策倾斜,多加鼓励。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关于土地流转、农户利益纠纷、花木生产规划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协商后加以完善,且不断做出补充与修正,为花木产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
3.2 企业实施技术研发与多元化战略,提升自身实力
企业要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不再强调以量取胜,而是要以质取胜。通过加强自身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办科研实验室和植物工程研发中心,努力解决花木种子培育问题,使产业发展不会在根源上受制于人;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和技术人才,壮大企业自身实力;引入名贵花木品种,提高竞争力;发展多种多样的产品结构,形成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及配套产品共同发展的局面;大力发展蜡梅等特色花卉,提升品牌效应;推广名优品种,逐渐开拓国外市场。
3.3 农户加强产业融合,积极建言献策
农户是花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转型中最直接的利益者。首先,农户要改变以往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如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开展农家乐,吸引各地游客来鄢休闲娱乐,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其次,农户要不断增强自身主人翁地位,对于日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由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可将农民组织起来与企业平等协商,使得双方能互利共赢。最后,农户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一代高级农民”,以此推动产业和谐发展。
3.4 社会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产业服务
社会服务体系也是影响花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发展花木行业组织。政府要积极引导花卉协会和产业联合会的发展,适当出资扶持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另外,行会要明确自身职责使命,解决好农户面临的问题,处理利益纠纷。二是政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贴息贷款,对投资担保机构予以政策扶持,不断探索建立花木产业保险机制,设立花木产业防灾减灾专项资金。三是改善花木企业生产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规范务工秩序。依据花木市场专门划定劳务中心区域,设立社会服务组织和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为务工人员提供及时的市场变化信息服务。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很清楚只有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的模式是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的,采用整合多方力量的“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社会”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才能顺利实现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1):19-30.
[3]张文明.“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内涵与路径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7(2):31-35.
[4]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刘峰.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学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0(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