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实施路径
2020-07-14陈真
陈真
摘 要: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乡村振兴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交汇期,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地衔接起来,是现阶段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在简要分析了两者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政策规划、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结对帮扶、人才建设六个维度提出了渝东南地区促进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深度衔接 实施路径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贫困县将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区域性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就全部完成。在2020年后,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的重心将发生变化,即由解决区域性绝对贫困向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的乡村振兴转移,推动农村整体性发展提升。地处重庆东南部的渝东南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受历史发展、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区域。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进一步统筹协调做好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两者互融互通、深度衔接,仍是现阶段该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审视
重庆渝东南地区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成为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也实现了良好起步,该地区仅剩下的酉阳县和彭水县2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及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也将于今年(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必须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刻认识与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决策部署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以有效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表1的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的内容与目标相互衔接、共融相通,逐步深化,体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二是农民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激发农民参与脱贫与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致富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脱贫攻坚针对对象是特定区域与特定群体,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而乡村振兴强调的是普惠性的支持与发展,缓解的是相对贫困问题。概括起来,两者的关系是: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两者统一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2 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实施路径
正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做好重庆渝东南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就可以达到“1+1>2”的良好效果。可以重点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考量。
第一个维度:体制机制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上必然存在交汇,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落实好相关的体制机制,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间相互支撑、协同推进。比如,在领导机制上,建立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为党政“一把手”,继续沿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将“五级书记”抓脱贫的组织优势拓展延伸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中。在考核机制上,充分借鉴和利用在脱贫攻坚中已形成的且较为成熟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保障措施,并严格执行落实,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特别地,可以将专业的第三方在脱贫攻坚的成效考核评估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推广运用到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考核中[1],进一步健全完善利益相关者回避制度。
第二个维度:政策规划方面。脱贫攻坚期间的扶贫扶持政策主要是到村到户到人,而乡村振兴针对的则是整个“三农”问题,涉及的对象和范围更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就要求政策及规划要由脱贫攻坚期的特惠性逐步向具有广覆盖的普惠性进行转变。这主要集中体现在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考虑到即将脱贫或已脱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将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向贫困地区进行重点倾斜,以推动贫困地区各项条件持续改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在项目统筹落实上,可以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尚未完成或需要改造升级的项目等,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案或规划中,强化后续扶持,补足补齐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政策及规划的可行性、连续性与严肃性,坚持“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另外,在医疗保障方面,要建立全民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救助体系,让人人都看得起病、看得上病,不会因病而成為新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
第三个维度: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与重点,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群众的持久性、稳定性的脱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缺乏根本性的支撑。因此,持续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做好产业规划与发展,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重要环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培育出的产业在客观上大多存在可持续性较差、农民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原则,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一方面,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田园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作用的发挥,促进产业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立足原有的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3]。在发展过程中,要与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进行科学的利益联结,让其真正地享受到联结所带来的增值效益,避免产业扶持政策只惠及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
第四个维度:生态宜居方面。在脱贫攻坚中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及CD级危房改造等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政策借鉴。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特色小城镇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经济模式[4]。在现阶段,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搬迁户融入社会、改变习惯、后续生计等问题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这为今后乡村振兴阶段新型城镇化、村镇化,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个别村庄搬迁、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20年,脱贫攻坚战将取得全面胜利,这也将意味着所有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将转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政策重点也将转向农村危旧破房拆除、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及垃圾分类清运、农家旱厕改造升级等环境宜居方面。另外,因为大多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其破坏容易、修复困难,须积极践行“两山论”和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思维,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发展,促进贫困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统一,让乡村更生态更宜居。
第五个维度:结对帮扶方面。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探索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帮扶模式,包括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这些为渝东南地区实现脱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在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区县级层面,各贫困地区内也有结对帮扶。比如,重庆的区县向域内的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长期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同时也选派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这些做法对帮助贫困村及贫困家庭脱离贫困,特别是对促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和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意义重大。在乡村振兴阶段,可以继续沿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结对帮扶模式,加大对已脱贫地区的帮扶。因为乡村振兴涉及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更加注重的是乡村的整体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健全完善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长效机制,但不能简单复制在脱贫攻坚中的驻村帮扶模式,必须结合实际作出相应调整,主要突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中的引导、帮带等作用。
第六个维度:人才建设方面。从基层观察来看,现在常年居住在农村的主体是“爷爷奶奶辈”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大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严重不足。另外,脱贫攻坚期的扶贫政策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享受到了许多“真金白银”式的实惠,但同时也刺激了部分贫困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甚至“以贫为荣”的思想,农户间也存在“争当贫困户”的现象。人才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与核心要素,必须突出“人”的建设。一方面,要深化“志智双扶”,消除精神贫困,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鼓励积极参与,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其依靠而不依赖,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和一般农户,也要加强教育引导,培育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吸引广大热爱农业农村事业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村,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培育乡贤能人和本土致富带头人,盘活农村人才要素流动,打造一支“留得住、能发展”的“三农”工作队伍。具体而言,就是要建好“五支队伍”:一是村支两委班子;二是党员队伍;三是结对帮扶队伍;四是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五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 结语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問题的两大决策部署。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共融相通,在目标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统一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在工作中,乡村振兴要充分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实现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也要借助乡村振兴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实现可持续脱贫,协调统筹抓好抓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性工作。
参考文献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J].新重庆,2019(09).
苟文峰,等.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中国“三农”发展迈入新时代[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