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14梁娣刘春香关阳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并发症

梁娣 刘春香 关阳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280例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 按照单双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4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2.41±0.13)d, 显著短于对照组均(5.79±0.8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81,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缩短血小板恢复所需时间, 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感染性发热;升血小板胶囊;血小板减少;疏风解毒胶囊;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68

感染性发热分为细菌性和急性病毒性两种, 患者以高热、皮疹、全身肌肉疼痛、头痛、白细胞减少和关节疼痛等为主要病症表现, 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休克或者死亡, 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该病以对症支持为主[1]。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异常表现, 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但可明显提高各种原因 引起出血的发生率, 请这导致患者贫血, 严重时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升血小板胶囊是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常见药物,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但也有对其具体疗效及安全性存在的争议[2]。

近些年来国家针对H7N9和H1N1等流感制定的治疗指南中出现了升血小板胶囊, 但是其用于感染性发热治疗的报告和研究却很少, 本文旨在探究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现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抽选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280例, 按照单双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7例, 女53例;年龄21~55岁, 平均年龄(35.19±7.1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86例, 女54例;年龄22~56岁, 平均年龄(37.11±7.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

《传染病学》(第8版)中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疾病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 病程≤24 h, 具备良好的随访条件,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腋下温度<38℃。排除标准:白细胞含量>10×109/L, 伴随其他容易引起发热的病症, 中性粒细胞占比>80%;到院接诊之前已经服用其他药物, 包括激素、抗病毒、镇痛和抗炎等药物;年龄<18岁或者>60岁;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处于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妇女;对疏风解毒胶囊过敏者。

1. 3 方法 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根据每例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针对性治疗计划, 保证其每日充足的休息时间, 在发生高热时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病毒唑0.5 g/d, 随时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还要及时给予制酸、止呕和护胃等措施, 使用相关药物保护肝功能[3];出血较多者则要采取止血药物或者压迫止血的方法控制出血量, 同时服用疏风解毒胶囊(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90047, 规格:0.52 g/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029)治疗, 口服3次/d, 4粒/次[4]。1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接受1周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情况, 查看其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皮疹和出血现象, 其中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恶性等, 出血现象包括鼻出血、结膜出血、便血、尿血和牙龈出血等[5]。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患者们在本次研究当中的实际表现制定疗效判定标准, 接受治疗后患者体温和血象恢复正常, 并发症完全消失, 为痊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体温基本正常, 血象和并发症等与之前相比均明显好转, 为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体温存在轻微波动, 血象和并发症稍微好转, 为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体温没有好转, 血象和并发症无缓解, 为无效[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2.41±0.13)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79±0.8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81, P<0.05)。

2. 3 两组患者并發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感染性发热在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旅游业的高度发展, 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有25亿人存在感染性发热的风险, 并且每年会新增1亿新感染病例, 包括重症患者50万例。虽然该病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还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但是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 因此西医在治疗该病时仍以对症支持为主[7]。我国中药理论和中药萃取提炼技术在最近一些年得到了充分发展, 使得中医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多次抗击传染病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中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中疏风解毒胶囊是一种甲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 在防治H7N9、H1N1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上发挥了尤为显著的作用, 为了探究分析该药物在感染性发热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采取对症支持联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方式, 发现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 缩短病症, 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在中医理论当中, 感染性发热发病与暑湿疫毒有关, 人体正气不足、水湿内停或者是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邪气就会侵入身体引起病症, 所以中医在治疗该病以祛湿疏风、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和提升正气为主, 疏风解毒胶囊中的各种药材恰能起到上述效果, 虎杖能够除湿发表、祛风清热;连翘能够散结消肿, 清热解毒, 逐风解表;板蓝根能够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柴胡可疏肝解郁, 发表退热;败酱草善除痈肿、结热;马鞭草活血化瘀, 利水消肿;芦根消荡郁烦, 生津止渴;甘草益气补中, 去咳化痰[8]。所有药物综合作用共同起效, 发挥良好的解毒祛湿和疏风清热的功效, 以此缓解感染性发热病症。在血小板减少疾病方面, 我国传统中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医理论中指出脾为后天之本, 具统血之功效, 肾为先天之本, 具促骨生髓藏精之功效, 其脾虚可致气血生化无源, 肾虚则可致髓不得满, 而血为精之所化, 若肾脾亏虚则致血气无可化。所以当人体脾肾亏虚时, 便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升血小板胶囊主要成分包括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等, 中医理论认为, 青黛具泻肝胆、散瘀火、凉血消斑之功效;牡丹皮则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连翘具清热解毒、疏风散结之功效;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等作用。同时研究还显示, 多成分药物合用还具抗菌、消炎、抑制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等作用, 可明显升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短凝血时间, 明显改善患者的出血倾向, 因此在重、中轻症血小板减少治疗中具有长期稳定疗效[9]。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2.41±0.13)d, 显著短于对照组(5.79±0.8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81,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暑湿疫毒和邪气通过肌肤侵入到人体当中后会进一步化燥化火, 对血络产生灼伤, 引起各种出血和斑疹, 在处理上要清热凉血, 尽快达到血络稳定和热邪不侵。升血小板胶囊中的成分能够调节免疫, 提升正气, 用药后能够达到清气凉血解毒的目的[10]。

综上所述, 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患者采取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治疗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 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症状和退热, 还能够加快血小板数量的恢复, 促进白细胞计数的提升, 皮疹和多种出血症状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并且升血小板胶囊属于纯中药制剂, 不会伴随毒副作用, 患者可以放心使用。该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晓情, 魏叶红, 金瑛, 等. 226例登革热患者救治的护理应急管理效果. 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9(4):62-65.

[2] 匡崇书. 临沧市登革热防控示范区防控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140-141.

[3] 赵鹏.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中国医药, 2017, 12(1):102-105.

[4] 刘婧依, 刘岐焕.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花生衣提取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8, 226(3):40-43.

[5] 于斌.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8):105-106.

[6] 鄭勇洪, 侯凯哲.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18, 50(12):192-194.

[7] 刘梅, 高晓艳, 田小清, 等.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肾功能水平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3):115, 135-137.

[8] 朱洁品, 娄金书. 生长抑素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124-128.

[9] 陶红, 何正梅, 史文婷, 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分析及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8):780-783.

[10] 周文杰, 金民, 王峰.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5(23):795-797.

[收稿日期:2020-01-21]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