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07-14张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

张磊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价值。方法 10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随机分组原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咪替丁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皮疹、胃肠病变、关节红肿)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85.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 P=0.046<0.05)。观察组患儿皮疹、胃肠病变、关节红肿改善时间分别为(5.42±1.63)、(4.43±0.53)、(4.17±0.45)d, 均短于对照组的(6.88±2.27)、(5.89±0.67)、(6.46±0.75)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9、12.559、19.240, P=0.000、0.000、0.000<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 P=0.030<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优化皮疹改善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西咪替丁;孟鲁司特钠;联合疗法;小儿过敏性紫癜;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63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即Henoch-Schonlein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在临床上又称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 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该症多见于青少年儿童,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自发性瘀点或瘀斑, 同时对患儿的系统及器官危害较大, 因此采用一种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 分析西咪替丁单一用药与孟鲁司特钠及西咪替丁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差异, 现将具体内容加以汇总, 并列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9年1~9月收治的108例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随机分组原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8例, 女26例;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7.21±3.02)岁;病程3~30 d, 平均病程(16.53±4.56)d;包括单纯皮肤型20例, 关节型10例, 腹型24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9例, 女25例;年龄3~13岁, 平均年龄(8.42±3.85)岁;病程4~30 d, 平均病程(16.76±4.73)d;包括单纯皮肤型22例, 关节型10例, 腹型2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情, 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经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证实其病情, 年龄均<15岁, 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药物过敏者、西咪替丁、孟鲁司特钠药物过敏者、智力障碍者及中途退出者。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 并给予抗组胺药剂治疗, 包括维生素C、钙剂等, 维持对症支持治疗。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儿西咪替丁治疗, 西咪替丁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484, 规格:0.2 g/100片)口服, 0.2~0.4 g/次, 1次/d。同时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3309, 规格:2 ml∶0.2 g), 静脉滴注:0.2 g

西咪替丁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滴速维持在14 mg/(kg·h), 0.2~0.6 g/次。静脉注射:用上述溶液溶液20 ml稀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2~3 min), 1次/6 h, 0.2 g/次。肌内注射:0.2 g/次, 1次/6 h。

1. 2. 2 观察组 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孟鲁司特钠进行联合治疗,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330, 规格:5 mg/6片), 10 mg/次, 1次/d, 指导患儿咀嚼服用, 6岁以下患儿:1次/d, 5 mg/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包括显效、有效与无效。患儿经治疗后, 过敏性紫癜症状完全消失, 7 d内未见皮疹, 14 d内其胃肠、关节红肿及血尿症状完全消失, 判定为显效;患儿治疗后, 过敏性紫癜症状基本缓解, 14 d内其胃肠、关节红肿及血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判定为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后, 过敏性紫癜症状未见任何改善, 且胃肠、关节红肿及血尿症状存在进一步加重的倾向,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包括皮疹、胃肠病变、关节红肿。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头晕、疲乏、嗜睡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皮疹、胃肠病变、关节红肿改善时间分别为(5.42±

1.63)、(4.43±0.53)、(4.17±0.45)d, 均短于对照组的(6.88±2.27)、(5.89±0.67)、(6.46±0.7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9、12.559、19.240, P=0.000、0.000、0.000<0.05)。

2.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生头晕1例(1.85%)、疲乏2例(3.70%)、嗜睡1例(1.8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对照组患儿发生头晕4例

(7.41%)、疲乏5例(9.26%)、嗜睡3例(5.5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 P=0.030<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 属于常见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 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 以致造成出血症状。紫癜是皮肤及黏膜组织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 临床上多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及瘀斑, 通常并不会超过皮面, 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刻稍微隆起, 逐渐转变为紫红色, 随后逐渐变浅。

临床研究发现, 引发小儿紫癜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影响因素、毒素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多见于小儿感冒、扁桃体炎、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皮肤疮疖等, 大多数疾病患儿在发病前1~3周即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史。而饮食因素较为多见, 如鱼、虾、蛋、奶、酒、饮料、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 均是影响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食物;而药物因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生物制剂、各种预防针、血浆制品、血液等;而毒素多见于蜂、蛇、蝎子、蚊虫咬伤, 同时还与花粉、柳絮、宠物皮毛、油漆、汽油、尘埃、化学物品、农药、化学纤维等异物影响高度相关。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较急, 特征是高出皮肤、大小不等、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的出血点。通常在2周内可自行消退, 也可反复出现或迁延数周、数月不退;另有30%的患儿会出现肾脏损害, 如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 这种较严重的表现称为紫癜性肾炎, 一般发生在病后2~4周。肾炎发病轻重不一, 多数为轻型, 通常不治自愈, 少数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 近年来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注较高,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主流研究仍旧认为, 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稳定, 如选用抗过敏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如果有感染, 或选用抗生素, 联合激素治疗, 给予解痛等对症处理, 能够有效减少毛细血管渗出风险, 缓解过敏症状, 同时可将并发症的危险降到最低点[3]。

本次研究发现, 西咪替丁是一种药效稳定的西咪替丁, 是1975年合成的第三代咪唑类衍生物, 可选择阻断H2受体, 通常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等症状, 其能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并使其酸度降低, 是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之一。同时还可以有效治疗扁平疣、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性口腔炎、过敏性紫瘫等疾病;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 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功能的同时, 还具有抗病毒及抗雄激素作用, 可抑制药酶细胞色素P450 活性和降低肝脏血流量;因此, 西咪替丁可在皮肤疾病中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 西咪替丁并非对所有皮肤疾病均有效果, 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 西咪替丁的抗过敏、抗雄性激素、增强免疫的作用较为理想, 但药效并不全面, 无法彻底治愈病灶, 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多见于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在此基础上, 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效果显著;因皮肤痒多由于内分泌失调紊乱, 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能特异性一直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 且正白細胞三烯是强效生物介质, 参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 还能有效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其与孟鲁司特钠的药物特性密不可分, 孟鲁司特钠能够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 从而达到抑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目的, 继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因此通过孟鲁司特钠能够有效缓解药物性致病造成的紫癜症状, 且药效较为稳定, 二者药物融合效果良好, 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凌振球[4]发现: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有效改善患儿临床表现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而吴清秀[5]发现:孟鲁司特联合西咪替丁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治疗中, 能够短时间内改善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上述内容均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优化皮疹改善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永梅. 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儿科药学杂志, 2019, 25(3):34-37.

[2] 苏华泽.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 2019, 32(2):71-72.

[3] 韩晋芳.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4):159-162.

[4] 凌振球. 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7):155-157.

[5] 吴清秀. 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 中国农村卫生, 2018, 6(5):48-49.

[收稿日期:2019-10-24]

猜你喜欢

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价值分析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孟鲁司特钠用于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NAC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和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