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下五年制高职语文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2020-07-14黄娜
摘 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水平的真实情况,不断完善构建高职语文考核体系的科学化、标准化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现状进行反思之后,尝试从母语教育培养与职业能力导向角度去探索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仍普遍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及内容比较单
现行课程考核方式仍留在传统单一考核模式阶段,考核内容主要以期末考核为主,考核形式往往以试卷类型体现,试卷题型也不够丰富与合理,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试卷内容也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语言运用等能力的考核,无法考查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
(二)考核方式与人才培养方向有所偏离
依据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水平,教师在考核内容上仍然以教材为主,侧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轻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偏离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考核结果利益化显著
当前课程考核往往太过侧重分数结果的价值功能,学生评优评先、评奖学金等都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挂钩,致使考核结果产生了功利化倾向。
二、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分析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招生对象主要是面对初中毕业生为主,年龄大多在15-18岁左右,大部分正值青春叛逆期,好奇、贪玩、非主流、自控力差等群体性格特征较明显,文化基础较薄弱,所以他们在课程学习上也呈现着一些特点。
(一)语文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所收录的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而且个性鲜明,所以也导致他们语文水平普遍相对较差,大多表现在阅读量少、词汇量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差、写作水平较低等方面。
(二)语文学习兴趣差异较大
根据笔者平时的课程教学观察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差异较大,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喜欢朗诵,有的擅长写作,有的喜欢演讲,并有强烈的表现欲;而有的对语文提不起任何兴趣。
三、在职业能力导向背景下对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在职业能力导向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主要除了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外,还要不断改进课程考核方法,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构建与之匹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从母语教育培养的角度看,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方式综合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1.推进考核内容的合理化、科学化
根据企事业岗位对本专业能力的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际情况和语文课程特点,要充分提升语文课程在本專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比重,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考核方内容与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自我培养,使其掌握与岗位匹配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
2.探索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考核不能仅仅依托笔试,还应尝试口试、演讲、表演、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此外还可以以面谈、作业、讨论问题和写作等方式综合考核学生。
(二)从职业能力导向角度看,探索推行“1+1”模块考核方式
所谓“1+1”考核方式是指把传统的语文期末考核改为以学生平时考核为主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采用百分制来计算,可由以下两部分构成,具体分配如下:平时考核占6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30%+课外阅读30%);期末考核成绩40%。
1.侧重平时考核模块的核心能力
一是细化平时考核(30%)。充分运用好“云课堂”,把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细化评价,并将学生在平时课堂或课后开展讨论活动中提出的有意义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注重课外阅读(30%)。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特点,可从“读、研、写、演”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考核。重点对阅读理解、应用写作、口才与演讲、语言应用等进行考核评价,不断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以及对人文内涵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提升期末综合考核模块的多样性
一是以学生为本,实施期末分类考核(30%)。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考核应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应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专业培养目标,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分类考核,特别是使他们应具备文学文化常识、应用文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是把实践拓展活动(10%)纳入期末考核。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相关活动,如,征文、演讲、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期末考核时,学生可提交参加相应活动的支撑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心得体会等),即可获得此项考核相应分值。
四、结束语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育与考核改革是一项不断探素与实践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渊博的学识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密切关注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凸现职业教育特色,提升人才质量。对于当前高职语文课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我们依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缪小梅.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思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J].成功(教育版),2011,(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化,1980.138
[3]陈众平.富职人才培养的第一关键能力——基于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J].潔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6–7
[4]刘玉富.关于改革高职教育考核方法的思考.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3).
[5]潘淳 缪秋菊.对高职高专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考.文教资料.2007.(9).
[6]况侠戎.新时期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学术月刊,2010,(3).
作者简介:
黄娜(1990年11月——),女,汉,广西武宣县人,本科,北海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