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0-07-14郝斌
郝斌
【摘 要】长跑是初中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学生通过长跑训练能够提升耐力和身体素质,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长跑教学。 在传统的长跑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会要求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长跑训练,并未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运动量与运动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弱无法跟上训练进度,影响了体育整体教学质量。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长跑教学,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实际训练情况因材施教,增强初中体育长跑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初中体育长跑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体育;长跑教学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其运用于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教师实施分层后,学生根据自身层次,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长跑练习,互相指导和监督,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使自我组织能力得以提高。第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模式中,由于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长跑信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同时,在长跑过程中,学生对长跑的意义与价值会有更清楚的认知,从而形成主动参与长跑的意识。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长跑训练中彼此合作、沟通,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时也生成了集体荣誉感。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化分层。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运用已經成为一种教育趋势。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将对学生实施合理化分层作为教学前提。针对长跑项目,教师可以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因素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充分考虑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从学生的运动能力来看,教师在分层之,可通过体能测试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划分组别。另外 ,由于男生和女生存在体能差异,在分组分层时,教师应将性别作为重点考虑要素。基于上述因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身体素质较强、身体素质中等、身体素质较差三个层次。同时,教师也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自己的层次。这样分层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还能为后续开展长跑分层训练做好准备。
2. 依据差异性对训练目标分层。在初中体育长跑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对训练目标进行分层,为学生明确训练方向。在目标分层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如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运动能力等,并对学生日常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将其作为目标分层中的考虑因素。综合考量后,教师可将训练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最终目标,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要求其达成最终目标,能够突破训练中的障碍,并适当延长训练路径; 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要求其达成中级目标,完成常规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须让其完成基础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减少运动量,促其掌握一定的长跑技巧。当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后,再根据实际训练情况适当延长训练路径,提升其长跑能力。需注意的是,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使学生能运用更科学、规范的方法完成长跑训练。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了教师设定的目标后,教师不仅要对目标进行重新规划,还应表扬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进而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3. 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对训练内容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长跑运动的训练兴趣。因此,在开展长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实施科学分层,使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激活长跑训练氛围,提高学生参与长跑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针对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让其进行一定强度的慢跑;针对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可减少慢跑的运动量;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重点练习摆臂方法、呼吸方法,组织开展与长跑相关的小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长跑兴趣、锻炼学生的长跑能力。对长跑训练内容进行分层有利于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训练,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长跑技能和运动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带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收获果实”游戏:在跑道两端各放置一个箱子,其中一个箱子中装有 “果实” (乒乓球),另一个是空箱子,要求学生每次只能拿一个“果实 ”(乒乓球),以接力方式依次出发,在规定时间内收取一定数量的 “果实”。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定不同的 “果实” 数量收取目标,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收取20个,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收取15 个,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收取10个即可 ,这样既不会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觉得难以完成,也不会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从而失去参与欲望。
4. 重视训练成果,对评价体系实施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是对训练成果的最直观的评定方式 。初中体育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后都要对各层次学生在长跑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长跑训练中的进步和不足。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要对评价体系实施分层,提升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先对评价内容进行分类,如耐力、速度、协作、技巧等,并在每个类别下分设三个标准,对应三个层次的学生。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较低的评价标准,依据其训练态度,以及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基础训练任务进行评价; 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可以对其呼吸方法及训练完成度做出评价;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教师应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分层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增强初中体育长跑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体现了生本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初中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优势,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在长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也应对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与评价体系科学分层,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中获得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支婕.分层教学 有效提升——探讨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03-05
[2]林俭星.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耐力跑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03-25
[3]关文龙.开展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