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电气类课程教学模式
2020-07-14吴天琦
吴天琦
【摘 要】电气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技工院校对电气类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将来就业岗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六方面来探讨技工院校电气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改进有很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机械、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形式,同时教学模式也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比较稳固的方法的策略体系。下面着重谈谈如何搞好技工院校电气类课程教学。
一、认真把握好课程教学各项环节
1.准备活动: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拟定、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规划课程进行的时间流程等。
2.课程设计: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材、编选与组织重要和重点的课程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媒体、考虑学生的需求及反应、安排课程进度、规划课堂时间等。
3.师生互动:包括出缺席状况、与学生互动、对答、分享及沟通、对学生态度的反应、对学生的期望以及突发教学状况处理等。
4.教学技巧:包括教师在课程进行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如实地参观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制作和练习、举例和讲解、教学采用的器材或教具等。
5.评估方式:包括选择评估的方式、评估评分标准、对学生评估结果的检讨与反馈等。
二、电气类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环境
1.课程的特点
电气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重要的课程,当中的概念性很强。我国技工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都不是很好,理解能力有点欠缺,不擅长空间想象力,为此高职学生在学习电气类课程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现出此类课程真难懂,甚至有的学生就不听教师上课了。有的教师在上此类课程的时候也显得尴尬,部分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这类课程,无实际经验,没有机械基础和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难,不容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另外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学习的环境主要以学校环境为主。
2.网络环境和教学资源配置
教学硬件设施是学习环境的基础。各技工院校都构建了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电脑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都配置齐全,以徐州技师学院为例,电脑机房共有50个,多媒体教室100个,这足够满足现有电气类课程网络化的教学,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学校还建成了网络学习软件平台,能适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供学习者和教师使用。
三、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任课教师积极创建电气类课程个性化课程网站——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制作工具,按提示步骤即可完成网站的初始化,同时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建设项目及参数,快速建立课程网站,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课程平台设计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收集、资源管理、资源评价、资源应用等功能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同时又能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精品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制作和基于题库的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方便师生积极展开网上自主学习。设计的电气类课程教学网络资源与现代机械行业发展相适应,体现最新机械制造技术技能水平,其教育功能与我国中小企业机械职业需求相配比,同时能满足教师备课、上课、评课的辅助教学需要,具有突出的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水平。在学习系统中,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超级管理员可以指定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协助您在课程建设系统中进行相关的操作。
教師利用WCS课件制作工具制作网络课程内容和精品课程网站,所见即所得的离线网页编辑器,满足编辑各种类型的网页内容,并可以随时保存编辑的结果,随时查看编辑效果。并且提供代码编辑的功能,方便进行插入各种效果的脚本。用户可以选择课件模板,定制课件栏目,并将制作完成的课件上报到课程中心,学生可以申请学习课程,等待教师审核通过后即可查看课程进阶、进入学习。
四、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开设研讨型课程
新生研讨课是推进本科教学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推进研究性教学,特别是小班化研讨式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新生研讨课面向技校一年级新生;主讲教师为各学科专业责任心强、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名师。一位2017级数控加工高级学生利用平台选修了新生研讨课后说:第一次接触新生研讨课,感觉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再是传统的那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是教师确定话题,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登台演讲,台下同学踊跃提问,然后热烈交流,这种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交流空间。
五、课外实训课程自行安排
电气类课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全天候地开放机械实训室,将选择实训时间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放实训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时间的预约登记。改变学生被动式实训为主动式,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结束语
电气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需要学校、学院系和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上述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积极承担起课堂教学的导师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教师较好地设置了探究式学习的情境,建立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探究氛围,有效把握探究学习的深度。同时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目标,积极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敞开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自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夏强等.浙江大学打造本科教学课程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