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设计思维在小学艺术课程“织绣醒狮”中的有效应用

2020-07-14蔡小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

蔡小燕

摘要:编织艺术、刺绣艺术在国际上被称为纤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动手的艺术,只有动手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形态,将作品具体呈现出来,才是完整的艺术形态。那么,在传承广绣、编织艺术的基础上,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审美特点,融合现代设计思维,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作出具有童趣也能实际使用的“织绣醒狮”作品?如何引导、组织小学生动手创作复杂、大体量的立体织绣醒狮造型?运用“设计思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设计思维;织绣醒狮;艺术课程

在“织绣醒狮”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越发认识到构建设计思维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设计和创造,建立设计思维意识,从而更有目标、有计划、创造性地进行主题创作。设计思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自己学习的知识,将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成为“织绣醒狮”的创造者。最终,师生、家长齐心协力,创作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立体织绣醒狮作品,笔者主持的广州市艺术课题子课题《村小综合艺术课程中结合传统编织艺术创新龙狮造型及展演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于2018年6月顺利结题。下文以我校艺术课题“织绣醒狮”为例,浅谈设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设计思维的概念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在1969年被科学家Herbert A.Simon提出来,到1980年,Bryan Lawson在《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再一次阐述了这一观点,并命名为“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该概念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

“设计思维”就是聚焦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定义和明晰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解决策略,进而创造性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二、“织绣醒狮”课题背景

1.国家背景:大力倡導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地域文化:舞狮分南北,南狮又称“醒狮”,广绣和醒狮都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是民间传统手工艺。钟村中心小学所在的番禺区钟村是“中国龙狮文化之乡”,舞龙舞狮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十分深厚。

3.校园文化:钟村中心小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真立品,弘扬龙狮文化,培养时代真人”。

舞狮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成为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桥梁。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撰的《西凉伎》中对舞狮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丝,是用于装饰狮的一种纤维材料。

由此得到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本土地域文化,以醒狮为原型,用质感各异、色彩丰富的现代纤维材料,用编织、刺绣为表现形式,创作系列的醒狮平面造型、立体造型,活化醒狮形象,展示醒狮文化。

三、设计思维在立体织绣醒狮创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理解与观察,实地考察了解醒狮文化

在分析背景、理解创作要求后,教师与织绣社员们集中交谈,组织学生到民间醒狮作坊实地考察,了解传统醒狮的构造、材质触感、扎制过程。通过对我校龙狮社团传统醒狮表演的观察,了解醒狮的外形、大小及动态。

(二)聚焦洞察,精选材料巧用织绣技法

织绣社员发现,由于传统醒狮扎制工艺非常复杂,在校无法操作,所以我们的重点是利用纤维材料附着在原有的醒狮框架上进行再创造。因此,社员自行建组,推荐组长,寻找合适的纤维材料,确定醒狮性格,制定配色方案,思考所学编织、刺绣技法如何转换运用,为“织绣醒狮”立体造型做准备。

(三)构思及制作原型,集思广益创作织绣醒狮原型

构思过程极其重要。织绣社员是这样做的: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给自己组的织绣醒狮确定身份,如关羽狮、刘备狮、张飞狮等,再分工绘制醒狮(狮头、狮被、狮服)设计图,狮头又分解为狮角、狮额、狮眼、狮鼻、狮耳、狮口、狮枕和狮须8个结构,社员在画图的过程需要同步思考编织醒狮各部分结构时的花片组合、使用到针法、线的色号及绒球、流苏、丝带等装饰材料的搭配。组长指导组员,力求狮头、狮被、狮服的设计风格、色彩搭配统一协调,保证设计与醒狮性格的完整性,并撰写设计说明。最后召集所有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轮流展示各组的设计图纸,小组成员分别阐释自己负责部位的设计观点、编织针法和纤维材料的运用。各小组相互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后,则进入教师辅导、织绣技法学习、小组协作、执行设计方案、制作原型的过程。

通过严谨的构思、讨论和展示,各组成员对自己小组的设计理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制作织绣醒狮原型时就事半功倍,教师也方便依据设计图纸展开指导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又能分组教学。在制作原型的过程中要求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创作,也可以根据醒狮的结构起伏不断调整花型、针法、材质等,以求达到理想效果。

(四)测试反馈,实践操作不断调整完善

当团队完成狮头、狮被的原型后,让龙狮队学生进行表演展示。织绣醒狮大小合适、色彩协调,基本能使用。由于纤维材料轻便,狮头显得更为灵巧,舞动起来不会太累,造型独特童趣、充满手工编织味道,这是优点。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初期狮头装饰过于单调,没有尽显醒狮五官特征,需要进一步装饰。棉线过于温暖,夏天炎热,是否改用质感凉爽的拉菲草等等。通过测试反馈,了解龙狮队的使用方式和实际需求后,织绣醒狮团队进入第二轮完善原型创作中。

四、设计思维的有效性

(一)设计思维在“织绣醒狮”课题中的有效应用

设计思维应用广泛,没有标准范式,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在一个设置好的教学文化情境中发现问题,营造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自己学习的知识,将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成为文化的创造者。

我们将设计思维教学模式应用到“织绣醒狮”课题的创作过程中,营造“织绣醒狮”的文化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织绣醒狮的结构是什么)——洞察问题(用什么方法、做一个什么风格的织绣醒狮)——解决问题(设计草图、撰写方案、学习新的或利用已知的织绣方法、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以求达到理想效果)——检验问题(通过校龙狮队的表演展示检验织绣醒狮的合适度、视觉整体效果)。设计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自己学习的知识,将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成为“织绣醒狮”的创造者,在织绣醒狮课题的教学和创作中做到了有效应用。

(二)设计思维在传承民间织绣手工艺的有效应用

编织、刺绣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性更强,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手工技能。棉、毛、麻等纤维材料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关联,感觉安全与温暖,更具有人文关怀。醒狮是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是团结和凝聚着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桥梁。织绣与醒狮,都是联系人类情感的桥梁。

通过设计思维指导“织绣醒狮”课题的开展,几个学期坚持有目标的学习与创作,锻炼了学生坚韧不屈的性格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掌握了生活中编织、刺绣的基本手工技能,同时带动了妈妈、奶奶对年少时做手工活儿的情感。家长走进工作坊,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课后协助学生整合作品,用实际行动诠释织绣艺术所需的耐心与细致,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共同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和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的醒狮织绣作品共创而生。

我校师生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赛事,对社会起到了辐射作用,并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中取得一等奖的佳绩。综上所述,设计思维在传承民间织绣手工艺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帕克斯,约翰·塞斯卡著;郭家麟,孙润凯译.美术教学指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 5.

[2]林琳,沈书生.设计思维的概念内涵与培养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6).

[3]施惠,黄燕.纤维与软材料造型基础[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4]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5]罗炜.艺术——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及其对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启发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
谈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运用
多维空间造型在《立体裁剪》教学实训中的探索
“设计思维”为中国CSR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