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

2020-07-14段玉婷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段玉婷

摘要: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社会文化的繁荣富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步的道路上,更需要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其中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许多困扰,使其培育成效不显著。因此,在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在培育其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路径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一、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一)文化自信的价值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赖。在如今这样繁盛的信息时代,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文化自信的提升更应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提供精神力量和社会凝聚力。文化自信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其感染力以及社会影响力无处不在,以无形或有形的形式存在,激励着人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文化的自信,关系着社会的繁荣与兴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人无底不壮,教育无底难以入人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只有底气十足,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教育的目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自信等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强民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站稳脚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更加坚定。不仅如此,文化自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使大学生在任何时刻都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并对正确价值观的理想信念拥有更高的鉴定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使人们内化文化进行自我教育。”二者在相同的目标之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在眼下这个网络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社会环境相对复杂,经验缺乏的大学生更容易轻信一些扭曲事实的言论,有的还会产生对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质疑。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大学生们往往吸引于那些博人眼球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的话题往往是新鲜的热点舆论,以致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甚至会逐渐淡忘优秀的革命文化等现象,缺乏了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利于文化认同感的形成,进而对文化自信的培养造成困扰。

高校培育形式的单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课堂、讲座、讨论的形式为主要方式,缺乏一定的吸引性。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多以纯理论为主,所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生们多数单纯以听或读的方式接收信息的输入,这样长时间的输入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学习以及考核模式的单一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提升兴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至于教育效果不理想。

高校教育者自身底气的不足。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的文化自信缺失,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效果。这是因为部分教育者难以将传统的思想文化融入新时代的步伐,使得文化价值的传授掷地无声。更有部分教育者由于自身涉世经验较少,对其中道理的领悟浅显,更担心受到教育对象的质疑,底气不足。又由于高校的考核机制更加倾向专业知识,使其在需求方面不占优势,也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回应有心无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的四处传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冲击,对文化认同感带来巨大的挑战。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要牢牢站稳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脚跟,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加强国学经典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抵制落后的思想。用坚固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鉴定能力,更好地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

(二)丰富培育方式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针对课堂内容,可以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形象的实物或生动的视频。将触觉、视觉、听觉充分调动起来,多角度的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打造出多元素的课堂形式。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与机械工程课的融合,可以在测量、标注的工艺中,论述出职业道德观和质变量变等理论。最后,将目光延伸到课堂之外,贴近实际生活,适当提升对校园文化以及网络育人的关注度。在课后也能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出对所学文化的理解,提升所授理论的温度,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使文化自信外化更加突出。

(三)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学感染力

其一,渊博的学识是发挥主导力的前提。教育者应该拥有过硬的文化素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以自身的文化自信去引领和感染教育对象。不仅应当全面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应该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泛的常识。其二,灵活的教学手段更利于提升教学的感染力。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和蔼通俗的言语,生动具体的亲身经历,以情动人,增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共鸣,将牢牢抓住教育对象的吸引力。其三,树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想要“信其道”,必先“亲其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示范者和引导者,其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考量。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灯塔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2).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