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双歧杆菌裂解液对于缓解敏感性皮肤的应用

2020-07-14任怡桐刘光焱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益生菌

任怡桐 刘光焱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使用益生菌裂解物:双歧杆菌提取液(BL),通过双盲、安慰剂体外试验对含有活性提取物的外用乳膏进行试验。使用含细菌提取物的乳膏的志愿者在治疗结束时皮肤敏感性显著降低。此外,与使用对照霜的志愿者组相比,该治疗提高了皮肤抵抗物理和化学攻击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活性面霜治疗的志愿者,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所需的脱衣次数显著增加。结果证明,这种应用于皮肤的非复制细菌形式能够改善敏感皮肤。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皮肤敏感

肠道微生物即指在肠道生存的各种微生物的总和,它是人体内高度复杂的微生物共生系统。与机体相互依存并对机体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每个个体的肠道都如同一个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含有多达数百种的的肠道细菌,有着大量的细菌群落。[1]作为“新型虚拟代谢器官”,肠道菌群在生产维生素、营养和能量吸收、代谢功能等方面作用显著。而益生菌则是肠道的天然居民,人和动物中最常使用的益生菌属是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主要被定义为“活微生物,应适当摄入,可对寄主产生健康影响”。一些证据表明,除了能够积极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外,一些益生菌还可以在局部和全身水平调节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免疫防御机制或下调免疫紊乱,如过敏和肠道炎症。最近的临床试验被广泛认为在异位性皮炎的管理和干性皮肤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有用的。[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敏感性皮肤对物理(热、冷、风)或化学(局部应用产品)刺激具有明显的不适,并且皮肤屏障修复自身的能力较弱。[3]对敏感皮肤、身体皮肤干燥和脸部粗糙进行随机调查问卷,从结果中选取78名反应性皮肤的女性志愿者,旨在研究含有细菌提取物的药膏在调节健康女性的皮肤敏感性和干燥程度方面的作用。

1.2 试验方法

长双歧杆菌裂解液(BL)是水性介质中的超声灭活悬浮液。活性形式占总悬浮液的5%。

将该实验设置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试验,向76名志愿者随机分配对照霜和测试霜。为了防止志愿者之前使用的其他外用乳膏产生干扰及偏见,在开始实验治疗2个月之前,可先执行约1周的清除期。

将含10%细菌提取物的测试乳膏(n=36)或对照乳膏/安慰剂(n=36)涂在面部、手臂和腿部皮肤上,每天2次,试验周期为60天。

选择实验第1天、第20天、第40天、第60天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 皮肤敏感性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不易评估的疾病症状,该实验主要使用乳酸刺激方法来对敏感皮肤进行评估。具体方法为:将乳酸溶液涂于鼻唇沟、手腕外侧及脚踝内侧位置,因为这些位置的神经网络相对密集,毛囊和汗腺发达,有助于乳膏的吸收。通过比较固定时间内受试者的刺痛感判断皮肤敏感性的变化。

1.3.2 皮肤屏障功能

在皮肤屏障功能恢复能力的方面,该实验采用平库斯胶带剥离法,该方法仅去除角质层而不会对活的角质形成细胞损害或深层次的炎症反应。具体方法为:在受试者前臂内侧的皮肤上重复使用皮肤胶带,并进行表皮水分流失情况(TEWL)的测定,直到达到20g/cm2/h的TEWL水平。

1.3.3 皮肤补水

判断皮肤干燥程度的标志物为天然保湿因子(NMF),这种存在于人体表皮层的蛋白质对皮肤保湿具有重要作用。NMF主要由氨基酸、乳酸盐和尿素等多种成分所组成,该实验选取尿素作为生化评估标准。[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线性混合模型处理纵向数据的定量刺痛测试数据。

使用SAS或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双面显着性阈值设置为5%。

图形显示的平均值具有95%的置信区间,在 P<0.01时具有统计学显着差异。2 结果

使用含10%BL细菌提取物的乳膏治疗2个月以后,受试者的皮肤敏感性出现显着降低(P =0.0026)。

使用含10%BL细菌提取物的乳膏进行治疗的受试者对于破坏皮肤屏障功能(20g/cm2/h)所需的胶带剥离次数(P=0.0042)明显增加,说明与安慰剂组相比,BL测试乳膏的可以增加皮肤屏障对于外部攻击的抵抗力。

通过测定角质层中尿素的浓度,可以发现使用安慰剂的一组角质层尿素浓度显着下降(P=0.021),而测试乳膏组则未见明显下降。使用含10%BL细菌提取物的乳膏的受试者面部皮肤粗糙度和身体皮肤干燥度显着降低。

2 讨论

通过以上进行的皮肤外用研究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即局部应用这种细菌提取物在降低皮肤敏感性,增强皮肤屏障抵抗力及皮肤补水能力有益处。而使用对照乳霜的受试者在同样时期也表现出皮肤状态对于季节及温度变化的随机变化,而使用BL乳霜的受试者在实验D60的评估结果中很接近非敏感皮肤受试者的正常数值,也可表明BL乳霜也有助于增强皮肤的动态平衡能力,改善皮肤对外界伤害的抵抗力。

而且益生菌调节剂作为一类维持体内菌群平衡的药,见效虽慢,但可以对机体作出良好的调整,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5]

参考文献:

[1]段云峰,金鋒.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7,62(5):360-371.

[2]赵惠娟,姜薇.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和皮肤疾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05):397-399

[3]Audrey G,Philippe B,Marc O J E A.Bifidobacterium longum lysate,a new ingredient for reactive skin,2010[J].Exp Dermatol,2010,19:e1-e8.

[4]A S G.special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the streptococcal and acidophilus intestinal flora:With results in fifty-three mental patients.Brit J Psychiatr[J].1930,76:56-65.

[5]Eckburg PB,Bik EM,Bernstein CN,et al.Diversity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flora.Science[J].Science,2005,308(5728):1635-1638.

通讯作者:刘光焱

猜你喜欢

益生菌
固体“养乐多”,可以嚼着吃的益生菌来啦!
儿童服用益生菌的误区
饭后补充益生菌效果更佳
益生菌有三怕
益生菌真相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益生菌吃法不对,等于白吃了
益生菌的是与非
乱补益生菌,或致肠道菌群失衡
益生菌真的是“万能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