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践行“右玉精神”传递教育火种
2020-07-14石岳巍
石岳巍
右玉县地处晋蒙交界,是山西唯一一个用县名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这里不仅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更被联合国认证为“最佳宜居生态县”。60多年前,右玉县曾是风沙遮天的不毛之地,如今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美景,右玉人用他们的勤劳和勇气将荒山改造成了绿洲,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右玉精神”。如今的右玉人,在用心打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育人的道路上书写传奇,努力前行。近年来,一位位乡村特岗教师接力“右玉精神”,深入右玉的广阔天地,传递教育的火种。赵爱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2009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的赵爱来到了朔州市右玉县元堡子镇董半川中心校,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特岗教师。第一次来到董半川中心校时,赵爱是又喜又悲。喜的是将踏上光荣的教师岗位,悲的是从市区到学校所在的山村,需要换乘3趟车,全程至少得3个钟头。当地同事每周都回家,赵爱只能两周回一次,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真正在家最多也只能待一天。久而久之,赵爱便习惯了以校为家。独自一人待在这个陌生又偏僻的小山村时,那种莫名的失落感真是无以言表。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也没有大型的商场,活动范围仅限于校园之内。慢慢地,学校的其他教师成了赵爱的亲人,学生成了她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几年时间眨眼而过。这些年感触挺多的,有汗水、有收获,也有希望。小山村变得越来越漂亮,曾经简陋的学校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也越来越成熟、经验越来越丰富。”说到这里,赵爱的话语中溢满欣慰。
以身作则真情付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赵爱深深地懂得以身作则的道理。教师必须要言行一致,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是可信的,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赵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她先带头遵守。讲普通话、讲卫生、讲礼貌,不乱扔垃圾、不迟到早退,在班级管理中,她从来不是高高在上地指挥学生,而是把自己当做班级的成员,以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时刻做学生的好榜样。
赵爱始终坚信,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学困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改变一切。乡村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他们许多都是留守、半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很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把所有的心力和才智都奉献出来,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这是赵爱对教师对学生关爱的理解,更是她坚持的准则。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既是嚴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她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自由成长,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她也会立刻严肃地指出来,要求学生马上改正。赵爱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学生因病没有来上课,赵爱便主动为其补课,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她也总是尽力去帮助。
班里有一位姓白的学生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平日里他都是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赵爱组织全班学生为他捐赠一些学习用品。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全班同学还特意为他买了节日礼物。学生强的父亲去世,母亲身患重病,经济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赵爱不仅想方设法向学校反映,给该生申请贫困补助,而且还给予他亲人般的关怀,从而让少言寡语的他变得活泼开朗。正是这些关心和爱的付出,让赵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赵爱始终认为,温暖的爱心和师生情感交流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心灵交流收获成长
课上,赵爱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课下,她又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喜欢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赵爱还会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络,只为更加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班里有一个姓刘的小男生,长得白白净净,是一个很帅的小家伙。但刘同学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不爱和同学玩,整天眉头紧锁,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看到这种情况,赵爱私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原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年岁已大,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顾他。刘同学的父亲在远方打工,每年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是外地人,早就抛下他“远走高飞”了。这个小男孩的遭遇让人揪心,为了让刘同学摆脱家庭阴影,赵爱想出了一些办法。在课下,她总是找这个小男孩聊天。她站在儿童的视角,谈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玩具、电视、小动物等。起初,刘同学只是默默地听,觉得有趣的地方会笑一笑,后来他们开始进行简短的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小男孩渐渐有了改变,变得开朗了、爱笑了、自信了,尘封已久的内心坚冰终于开始融化,这让赵爱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曾经,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赵爱说过,老师需拥有多重性格,身兼多种角色。老师既是孩子快乐求知路上的良师,又是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使者,还是陪伴孩子嬉戏玩耍的朋友。这番话对于年轻的赵爱来说,着实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她真切感受到了教师的伟大,而在此后的日子里,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默默耕耘传播希望
特岗教师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也是充实与快乐的。一转眼,赵爱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十余年,褪去了大学时代的青涩与肆意,她逐步历练成为一个成熟、智慧,有新思想和新主张的人民教师,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以及校长的器重。但是,赵爱也有遗憾。如今她已为人母,由于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里,每次回家后孩子的依恋与兴奋,离家时孩子的不舍与嚎哭,都是她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痛。“我爱我的孩子,我爱我的家,但因我是一名乡村特岗教师,我只能将对孩子的爱转移到学生身上。”赵爱的话语中满是对孩子的亏欠。
多年来,赵爱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认真讲好每节课,认真批改每本作业。同时在学习之余,赵爱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策划过多次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导演每一年的“六一”和元旦庆祝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
2014年,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赵爱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研究,依据学校自身特点,编制了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到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右玉乡土文化教育等。
2015年6月,赵爱被右玉县教育局推选为朔州市优秀特岗教师。2017年9月8日,她被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朔州市乡村最美教师”。2018年12月,被朔州市教育局评为“朔州市骨干教师”。2019年9月,赵爱更是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赵爱工作的肯定,更是她继续努力的动力。
赵爱颇为动情地讲道:“在我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里,我选择了乡村作为青春的底色,用爱心和真诚点燃着山区的希望,用激情和梦想诠释着青春的另一层含义———甘于平凡、甘于清苦、甘于奉献。能成为一名乡村特岗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教学生涯所发出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未来的每一天,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度过,相信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前方等着我。”
事实上,赵爱的事迹只是广袤右玉大地上特岗教师群像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坚守践行着感天动地的“右玉精神”。在右玉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以赵爱为代表的特岗教师们,以另一种方式传播着绿色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