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求稳 稳中求进
2020-07-14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继续不失时机地推动改革,能不能坚持底线思维,这不仅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治理智慧与能力,更考验他们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敢不敢争取“好处”。比如保基本民生,就要把“米袋子”“菜篮子”放在心上,就要把困难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就要把市场波动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作为重点监测内容,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政策。又比如保居民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就要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内需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尽可能地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实际上,无论是基本民生还是就业选择,抑或是释放内需潜力,都要牢记“人民”这个中心点,守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市场力量,激发社会能量,在“守”中有“为”,在“为”中出彩,就一定会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稳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耐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六稳”“六保”之首。因此,保居民就业要针对农民工、大学生、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精准施策,针对服务业、外贸等行业采取靶向性措施。加大中央财政稳就业转移支付力度,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就业的提供主体是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要把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放到突出位置,完善现有的增贷续贷、减税降费和补贴政策,设立“援企稳岗”专项贷款机制和“援企稳岗”专项基金。保企业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短期可成立“产业链稳定基金”,防范关键性行业产业链断裂风险,中长期要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这样,在“六稳”和“六保”中就有了一条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主线。通过这条工作主线,带动消费、投资、出口,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当前落实“六保”任务,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央政策部署和地方实际结合好。鉴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涉及“六保”的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地方政府要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把“六保”政策精神落地落细。二是把政府政策与社会和市场主体的作用结合好。应对疫情和实现“六保”既要发挥政府政策主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和市场主体发挥好作用、运用好政策,促成政策与社会和市场主体双向发力和有效互动。三是把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结合好。要加强现有“六稳”政策和“六保”举措的协同,减少政策之间的“摩擦”和“损耗”,激发政策措施的乘数效应。要完善政策系统配套,防止明显短板。四是把政策精准落地和监管到位结合好。要多措并举、一体推进“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落地,同时加强政策落实督导和后遗症风险评估,防止政策走样、出现漏洞。
深化改革要有底线思维,但守底线不是目的,争取最好结果才是目的。要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以更大的改革精神引领未来发展,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六保”工作不仅能保得住、保得好,而且能为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确保如期实现目标而铺路筑基。深化改革不休止,蹄疾步稳,发展方能再登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