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0-07-14杨婷玉
杨婷玉
【摘 要】由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也随之不断的完善和全面。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教育的重点从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生的探究能力。不管哪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习兴趣,前提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而又主动的去投入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本身的学习效率,让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笔者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学,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语文;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又和其它课程相比有所不同。语文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可持续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来积极的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从教学导入环节中入手,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喜欢和其他同学玩游戏或者打闹,安安分分的在课堂认证听讲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抓住其注意力,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去投入其中。而教学导入环节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时期,优秀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吸引眼球并主动而又积极的去参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生活中常见而又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为了迫切追寻答案,有效的勾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麻雀》一文时,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讨论母爱是如何的伟大,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回忆到自己的妈妈辛辛苦苦下班回家还要给自己做饭。除此之外,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母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从而体会到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和无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来阅读本节课所学的文章,并思考一下文章内容和母爱有没有相关性。教师的引导和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為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的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并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析,从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给学生提出生活中密切相连的问题,以此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发自内心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二、从生活实践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就目前而言小学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自制力比较薄弱,很难长时间在固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更无法集中注意力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此外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再加上有限的活动范围,很难打开学生的思维及自身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只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于此教师可以把课本教材密切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并与课文知识产生良好共鸣,以此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是以《麻雀》一文为例,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用鸟笼带领一只麻雀给学生们观察和研究。教师可以在一旁介绍一下麻雀羽毛的颜色、嘴、身形以及麻雀的生活习性。随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来阅读《麻雀》这一文章。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描绘麻雀的外形是不是和现实中的麻雀相符,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阅读文章,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讨论,分析出麻雀的特点以及生存方式。教师带来的麻雀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眼神聚精会神的观察麻雀的形态,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阅读,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有效帮助学生耐心的去阅读整篇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且为高效率高水平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保障。
三、从合作学习入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现阶段大多数家庭还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深受爷爷奶奶们的过度宠爱,从而形成自私而又独立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很难与其他学生和平共处,甚至阻碍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分享独特的见解和意建,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团结合作的精神,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欢乐。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学生在学习新词汇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阅读整篇文章。由于本章节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并且分组合作,教师来评比哪一组
阅读的比较顺畅、生动。于是学生们积极的把角色分配好,揣摩每一个角色的说话方式及沟通方式,小组成员可以给其他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让成员的阅读更为生动、通顺。教师利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技巧,同时让学生们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日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学生积极的探究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进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此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活跃而又积极的学习环境。而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让语文教学变得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杨立华.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J].学周刊,2020(01).
[2]林淑娟.有效互动,生成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