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
2020-07-14黄宗贵
黄宗贵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只是缺少父母和老师的鼓励,每个孩子也都是最棒的,也只是缺少父母和老师的发现,发扬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励,少些批评,都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从而走向成功。
关键词:理解;鼓励;兴趣;信心;成功
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成了我们当前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乃至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想要孩子自愿努力学习,就需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但是怎么激发却不甚了解,对此,本文做出以下的理解。
一、远大的理想 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远大的理想,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读书时老师便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当孩子们拥有远大的理想,渴望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时,这都将成为推动他们前行的动力,不过这些梦想都与中学成绩有很大关系,孩子们还未接触那么多,所以,这个理想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也没有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现实往往比梦想更加残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于同一套教育体系,所以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父母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教育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教育不要急功近利,以避免造成负作用。我高中时有一同学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过于遥远的目标,一定要考上,考不上就去复读,但是他的成绩一般,每天自己不断的提醒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甚至考试时手都是发抖的,对他来说这就是弊大于利,严重干扰了他的学习。其实他完全可以给自己先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小目标,能够达到之后,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加高涨,然后逐级递增,也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
对于中学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部分孩子开始了人生的自我规划,所以自然会萌发出一些理想。毕竟,年轻,谁都可以做梦啊!家长要不要有意引导呢?我觉得适当引导也是可以的。只不过,理想越高远,越要告诫孩子顺其自然,适当提醒,这样才能有一个平衡。如果家长引导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因此惧怕考试、夜不能寐,整天就只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这样的引导就值得商榷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目标变成任务,避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什么名次,那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在短期目标上,也要告诉孩子努力去做,适当引导孩子,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激励,对于结果则顺其自然就好。
比如,我在女儿上学前几乎没有教她什么,所以她的基础一般(还可能算是较差的),在一年级时成绩也就是中游左右。后来我慢慢地鼓励她,认为她也可以学得和班上最好的学生一样,甚至超越。我对实际成绩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要求何时超越,只是提出这样一个“愿景”,所以几乎没有给她压力。开始她不自信,但是在逐渐激励之下,也有了这样的超越的念头。孩子还是都希望学得好的啊!这样的愿望还是给了她较好的动力。内在动力足了之后,对她的一些要求就容易实施了。而不断的进步又给了她信心,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兴趣、信心、进步
兴趣是一种吸引力,也使学习变得有趣味,从而使孩子自愿去学习。兴趣来自哪里?进步和成就感就是其最好的老师。另外,学习本身也是充满趣味的:当一道难题豁然开朗,当自己写出了一篇满意的作文,本身就是有趣的。家长不要常说学习的枯燥面,总这样说自然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信心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不行,那动力肯定少些。信心来自于哪里?主要来自于成功的体验,父母實事求是的鼓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王金战老师说: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好了。这个方法其实对于推动任何人的进步都是有效果的。不过他说: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这个也就是说起来原理简单,实际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并不简单。
四、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来自多方面。父母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找孩子的优点,或者找孩子的进步(即使只是缺点比以前好了一些),大胆加以鼓励是最易实施的一种方案。帮助孩子,给以辅助,是可尝试的,帮助孩子减少困难或者使事情变得容易,也更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适当帮助孩子润色一下,听写在小学是很常见的事,家长在家里提前给孩子听写一下,使孩子有个好成绩,就是一个较容易获得的成功体验。写作业,不着急让孩子自己检查,可以帮孩子检查,批改,获得一个优的评价,也是一个天天都可以有的成功体验。给孩子讲解题目,可以把一个难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引导到孩子就差一层窗户纸,由孩子自己去戳破。当他完成之后,就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的自豪感,从而激励孩子。让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考试前,辅导孩子复习,有大人帮忙通常是管用的。成绩提高了,这种体验会让孩子逐渐觉得自己是可以学习好的,也是一种激励。
从细微处入手,一点一滴获得成功的体验,一点一点地积累兴趣、信心,逐渐地孩子就会有了前进的动力。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这些比远大的理想来得更直接、实在。我觉得内在的驱动力需要一点一滴去体验、培养。很多人指望自己有什么妙招,能让孩子一下子醒悟,一下子充满干劲,这样的时候不是没有,但也可能只是一时的热血沸腾,并不持久,所以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润物细无声地慢慢滋养,更加长久。
有的父母觉得只能用惩罚和严厉批评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改正问题,其实这些对动力都是一种侵蚀。宽容和鼓励胜于鞭子,因为鼓励会增加内在动力,鞭子则会减少动力。一次次挫败,一次次打击孩子的动力。不同的方式差别是很大的,要学会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