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世界在练笔中熠熠生辉
2020-07-14王兰
王兰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1-2年级,能连贯地、基本通顺地写几句句子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学习用日记表达自己的感想,能写简单的留言条日记。3-6年级,热爱生活,关心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關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描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根据需要写请假条,通知,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做到意思清楚,格式正确。”新课标的作文目标设定同生活密不可分,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在平日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整体把握;单元引领;榜样示范;师生互学
一、以学生的眼光看社会,让童心世界在笔尖流淌
(一)以教材为依托,锁定生活
1.整体把握,注重积累
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阅读素养和习作素养,旨在语文教师用本单元的典型课文做范例,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写作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课内和课外的积累对于写作尤为重要,一个是语言方面的积累,一个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所以让学生在开学初就明确这学期的习作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更注意这些素材的积累。
2.单元引领,留心观察
部编语文教材有特殊的单元——习作单元,或许语文教师会把习作单元的学习任务局限为最后能完成一篇习作,那就没有真正领悟编者的意图。无论是三年级初始阶段的习作单元,还是六年级初小衔接阶段的习作单元,都应当注重是否激发了学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兴趣这个核心目标,让学生通过习作获得成功感的体验,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才是本次习作最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以研学为载体,记录生活
学校每学年会至少组织一次研学活动,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边研究,一边学习,同时记录成文,相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能错过的习作训练点。学生从“生动的社会大课堂”入手,写出了自己在研学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达到了学习语言、练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最终目标。
二、以师生的眼光共赏生活,让童心世界在练笔中生辉
(一)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动笔写作,不论是师生共读一本书还是对生活的感悟等等,笔者会在班里拿给学生亲自读一读,和学生分享一下。对于班级里热爱写作的学生,笔者大力地表扬,并让学生朗诵。由于笔者所赞许的榜样都是来自于本班学生,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这样就能激发孩子们对习作产生兴趣。
(二)师生互学
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经常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学生并非个个是“写作高手”,多数学生缺乏写作天赋和基本的表达技能。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期望值要放低一些,只要学生能写出好的句子,笔者就会心满意足。在作文课上笔者建议学生自己把作文再看一遍,看看自己认为满意的句子有没有被教师注意,如果是教师没有注意到的,你把它划出来,并自己学着当教师,在旁边写上眉批,让教师也向你学习。这种“师生互学”的作文批阅虽然耗时耗力,但却收效甚好,学生在自我审视习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好句的积累,也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习作中有温度、有新意的语句。
三、以教师的评价锁定生活,让童心世界在赏识中绽放
(一)教师点评人性化
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中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如“这里的神态描写写得好!”“你这几句话一加,文章就生动了。”“修改后的文章真是精彩极了,足见你是花了一番心血”“你的自评比老师写得还好!”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教师对他们的爱,就会由衷地听教师的话,认真改作文。
(二)同伴互评共成长
作文批改一直是让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你批他不看,你改他不管,教师累的叫苦不迭,学生的作文却一成不变。在自主作文的风暴下,笔者大胆地进行了作文批改模式的创新,学生写,学生改,小组合作找优点,同学切磋改缺点,找“我”能够学的长处,找“我”能够改进的不足,记一句经典的话,说一句恰如其分的评语。这些都让学生在自批自改的模式中,快乐地享受着提高,谦虚地接受着别人的教诲。教师作为指导者既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也使学生的习作在批改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绘本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曾经说过:“我们总是自然地就会说话,但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自然地写作。”学生习作是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进相关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充实,更贴近生活,更具有语文训练的价值;要教会孩子们时时、处处留心生活,记录感动,他们才会“材”源滚滚,在习作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文从字顺;要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他们的习作才会富有个性,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贺庆.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5(22).
[2]郑恩惠.返璞归真,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6(04):213.
[3]朱雪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生活化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